总序

20世纪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伟代。千百万先烈前贤鲜血生命争了百年巨变、民族复兴,推翻了帝制,击败了外侮,建立了新中国,独立世界,赢了尊严,不再受辱。改革放,经济腾飞,科教兴国,生产力展,告别了饥寒,实现了康。工业化雷鸣电掣,现代化指日待。巨潮洪流,不容阻抑。

忆百年前清末,从慈禧太满朝文武始感科技术的重,办“洋务”,派留,改教育。但机瞬逝,清廷被辛亥革命推翻。五四运动,民情激昂,吁求“德、赛”升堂,民主治国,科教兴邦。接踵的,是18年内战、8年抗日3年解放战争。恃科救国的青年子,负笈留或寒窗苦读,数未遇机,辜负了碧血丹。

1928年6月9日,蔡元培主持建立了中国一国立综合科研机构——中央研究院,设理化实业研究所、质研究所、社科研究所观象台4研究机构,标志着国建制科研机构的始。20年,1948年3月26日遴选81位院士(理工3位,人文28位),几乎是20世纪初留海外、卓有就的科。

中国科技业的展是在新中国立。1949年11月日立了中国科院,郭沫若任院长。1950~1960年有2500名留海外的科、工程师回祖国,规模展科技业的一批领导骨干。国按计划向苏联、东欧各国派遣1.8万名各类科技人员留,全按期回国,建立科研现代工业的骨干力量。高等校从新中国立初期的200所,增加600所,年招生增至28万人。21世纪初,普通高等校有2263所,年招生600万人,科技人力总资源量超5000万人,具有本科历的科技人才达1600万人,已接近最达国水平。

新中国立60年,从一穷二白长科技国。年产钢铁从1949年的15万吨增加2011年的粗钢6.8亿吨、钢材8.8亿吨,几乎是8最达国(G8)总年产量的两倍,20世纪50年代钢铁超英赶的梦终真。水泥年产20亿吨,超全世界其他国总产量。中国已是粮、棉、、蛋、水产、化肥等世界一生产国,保障了13亿人口的食品穿衣安全。制造业、土木、水利、电力、通、运输、电子通信、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正迅速逼近世界前沿。“两弹一星”、高峡平湖、南水北调、高公高铁、航空航等伟工程的功实施,无争议表明了中国科技业的进步。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,改革放,全国工转向经济建设中。加速实现工业化是务急。规模社基础设施建设、科工程、国防工程等是工业化社的命脉,是数十年、百年才完的任务。中国科院张光斗、王珩、师昌绪、张维、侯祥麟、罗沛霖等部委员(院士)认,了顺利完中华民族项历史任务,必须提高工程科的位,加速培养更的工程科技人才。中国科院原设的技术科部已不满足工程科展的代需。他1992年致书党中央、国务院,建议建立“中国工程科技术院”,选举那些在工程科中做重的、创造就贡献,热爱祖国,风正派的科工程师院士,授予终身荣誉,赋予科研建设任务,指导科展,培养人才,国重工程科问题提咨询建议。中央接受了他的建议,1993年决定建立中国工程院,聘请30名中国科院院士遴选66名院士共96名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。994年6月3日,召了中国工程院立,选举朱光亚院士首任院长。中国工程院立,全体院士紧密团结全国工程科技界共同奋斗,在各条战线挥了重,做了新的贡献。

中国的现代科技业比欧落了200年,虽在20世纪有了巨进步,但与达国相比,有较差距。祖国的工业化、现代化建设,任重路远,需有数代人的持续奋斗才完。况且,世界在进步,科无止境,社无终态。中国建设科技强国,屹立世界,必须接续培养造就数代千万计的优秀科工程师,服膺接力,担使命,拓创新,更立新功。

中国工程院决定组织版《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》丛书,记录他祖国社的丰功伟绩,传承他治人的高尚品德、拓创新的科精神。他是科技战线的功臣、民族振兴的脊梁。我相信,套传记的版,史书增添新章,史乘中宝贵的科财富,俾人传承前贤筚路蓝缕的创业勇气、魄力国、人民舍身奋斗的奉献精神。就是中国前进的路。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前言 这个世界是真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