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附錄一 慈悲與智慧 鄭振煌】

從本書中文版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問世後,在華人社會掀研究生死的熱潮。所處,不論是台灣,或是國、加拿、香港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,甚至尼泊爾、印度等華人不的區,有人向我主動提及這本書。

本書討論嚴肅的生命課題,竟引這麼的迴響,足見佛法的智慧甚深,佛法的慈悲廣,扣緊每一個人弦,激發的共鳴。生死是每一個人無法逃避的,有人類來,乃為人生最主的目標。在眾努力中,佛法所提供的理論實物,最令人信服,它所散發來的光明熱力,救度了無數的人們。。

這本書已經變許人最主的精神食糧,一遍又一遍讀,不斷思惟,並應於日常生活中。許讀者告訴我,這本書挽救了他們的婚姻、庭、業、人生,提供了他們養生送死的指南,昇華了他們的生命價值。一座座無形的橋,就透過本書在讀者與我間建立,讀者們識與不識,是我感恩的對象,使我加深對佛法的信。三十五年來,我譯不,深知己無修無證,所說皆是葛籐,但高僧德的景德懿行,則值世人傳誦學習,所不揣淺陋陸續介紹,願今後仍有更的品,報三寶及眾生隆恩。

《冥界通關手冊 袁瓊瓊》

《西藏生死書》是在一個前提寫的,就是輪迴觀。是在相信「人類有體外的生命,死後依存在,並且有知覺」的信念,這本書才有意義。

這本書視同《西藏度亡經》(即《中陰聞教度》)的解說。《度亡經》公認難解,除了內中充滿宗教專有名詞外,由於它在談論一個我們經驗外的世界。在那個領域中,疆界不是空間或時間做區分的。亡者進入的這個境界裡,時間是短暫一彈指,又同時恆長無限;空間是廣袤不思議,又同時狹隘不足方寸。寫者雖已將所謂的「中陰」過程規劃我們瞭解的「七七」,但真正的死後世界遠比這複雜。

據說在從前,《度亡經》是有僧侶才,一般人無緣見。這許少表示讀這本書,需特殊的學養。我個人覺它有些像一本古體的「冥界通關手冊」,過了這一關,就達「冥界」——死亡國。因為是古書,又是僧侶行法的工具書,原就沒打算普及,所詰屈聱牙乃屬必。《西藏生死書》它通俗化,不但現代人瞭解的字句做解說,還輔符合現代思觀念的演繹。另不乏一些「推廣」辭句,告訴研究這本所書,不但知何死,更啟發人何生。常人愛說「死」是一了百了,本書告訴你:死不但沒法一了百了,死不,非但是喪失瞭解脫的「權益」,連輩子會過不。在「臨終關懷」逐漸受重視的現在,《西藏生死書》提供的是靈層面的安慰。它篤定的告訴你:「死亡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。」由於死後尚有生命,這本書就有點像新生入學手冊。即將「入學」的人最讀一讀。尚未「入學」的,不妨提前開始學前教育。

人生過程,死是最嚴重的。「死後尚有生命」一向是人類的夢渴望,我相信所有的神仙與鬼魅的故,是因著這個意願被創造的。《西藏生死書》站在人的這種渴望發揮,舉各種實來證明死後的生命不是夢。這就像魏斯的《前世今生》一樣,先相信了,它所說的一切才有意義。由於人人知的原因,我們對死亡國知的比外太空還少。太空船了氣,還有些照片、隕石帶回來;但是沒有人,即使那些聲稱死後復生的人,從未有任何證物留紀念。所有證明它「是」的,同樣反證它「非」。

但是人類的謎題不止死亡一項,不因為我們在現有的學理無法確認,就否定它的存在。我為閱讀這本書的意義其實不在相信死後另有人生,是它提供了一個與死亡相親的機會。若我們因此學安詳的死,或許會懂何從容的生。(摘聯合報<讀書人>版)

《闡發內在生命價值 蕭武桐》

前些時爆發的「宋七力」件凸顯了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。《西藏生死書》的版,提供我們一個更宏觀的視野,協助我們澄清一些重的核價值。人從生的那一剎那,就注定邁向死亡路,因此死亡是一個必的結果。

索甲仁波切所著的《西藏生死書》不教人何面對死亡,更進將重點放在現世裡的「中有」的階段,強調唯一真正擁有的是「當」。

書中整合了現代科學的觀點,來詮釋前認為不思議的現象,例:愛因斯坦說:「個人是『宇宙』整體的一部分,是時間空間有限的一部分。他己的思感覺,當與宇宙其他部分無關的獨立經驗——這是對己的識的一種光學錯覺。」這種解析使知識分子較易接受,進融合西方哲學及宗教的教義,開拓我們內在生命的靈寶藏。不同流俗的法值我們學習。又例引德蕾莎修女的話:「期望神所在的堂,但是這一刻我們就有力與他同在堂。此時快樂與他同在的意思是:像他一般慈愛,像他一般幫助,像他一般給予,像他一般服,像他一般拯救,一二十四時與他同在一,在他的苦難化身中接觸他。」就是此強的愛與慈悲,或許治療我們「無明」的疾病,減少日常生活中貪嗔癡慢疑等「五毒」的靈污染。(摘民生報<讀書週刊>)

【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】目录+书签【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