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博士後的生活方式(代序)】馬藝華

還是在1月份參加在貴州舉行的野外探險與網絡挑戰賽的時候,聽說通過網絡報名的華夏網民二隊中有一位博士後,中便:學問做此程度的人,還有精力體力從這種較為艱難時尚的戶外運動?

他說:在他這樣層次的人群中,人們基本無此閒,但他是一個個例。這麼一位高知識階層的特殊個體,引了我的興趣。

他叫汪曉東,1967年生於海。1986年考入北京化工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,畢業後在京郊某偏遠的工廠班。兩年後考回母校讀碩士學位,1996年他已經獲了博士學位,隨後進入韓國斗山電子株式會社研發中做博士後,其研究領域從工程材料轉向電子材料。經過兩年半的光景,學回國,在北京化工學創建了電子材料研究室。

因為電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是比較新的領域,所汪曉東的研究課題引了有關方面的相當重視,曾獲過專門授予傑青年科學的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25.5萬元的資助,廣東東莞某合資企業給他的課題投了15萬。有了研究方向堅強後盾,腦子使的他很快便有了果。他開發的一種「綠色印刷電路板基材」應領域十分廣泛,在國際處於先進的水平。過電子產品中的印刷線路板,阻燃的是一種含溴有毒化合物,汪曉東領導的研究室尋找了無污染的替代品。

,在取學術功的同時,他深深感受為一名科研人員,尤其是為一名「學科帶頭人」,工的壓力非常。科研經費需己費勁巴力申請,教學工又不有絲毫的耽誤,幾乎每工深夜12點後;他帶的研究生的工資、經費是由他己,所叫他「老闆」。他說「這個老闆不是這麼容易當的,壓力巨。」這樣日積月累,積攢來的壓力讓他不堪重負,總找機會釋放一,戶外運動就了他最的舒緩壓力的方法。

儘管熱愛的汪曉東早在學期間,就是個助旅遊的愛者,因為這是最適合青年學生的旅遊方式。那時候,他幾乎每個假期不放過。他獨一人穿越過曾吞噬了不少勇士命的虎跳峽,走過半個四川,背包旅行過西雙版納、麗江、九寨溝、足石刻等名勝古跡。但真正野游當一種緩解壓力的生活方式,他還是在韓國學習期間形的。日本一樣,韓國年男子的工壓力很,似乎在離開「高壓艙」般的工環境後,必須找個方發洩。於是,有的人泡酒館,有的人郊遊、爬山,因為韓國的山很。

回國後,他這種解壓手段帶了回來,並投入了相當的資金購置一些適合旅行的裝備,專的背包、睡袋、服裝等。令汪曉東苦惱的是,他的行為不被同們所理解,認為他是不務正業;有時間還不做些實驗,這樣弄些錢,更改善己的科研生活條件。但汪曉東肯定的一點是,常年的熬夜過度消耗己的體質,使這些青年科學的身體處於「亞健康」的狀態,「果讓我的這些同齡人像我一樣滿山遍野跑,比像這次『野外探險與網絡挑戰賽』每走10時、三走100公,他們的身體肯定吃不消。理壓力、過度焦慮是身體健康的最敵人。」

汪曉東說,有一段他己的信念會動搖:我是不是學術界的一個另類,我是不是理有問題?於是他就網搜尋同路人,結果是「戶外一族」有人在,且那些人對戶外運動的迷戀比他有過無不及。他裡就坦了:這是一種積極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且是目前市人所崇尚的一種時尚。

在汪曉東所有的戶外行動中,最令他津津樂的數年暑假期間,他歷時34助旅遊西藏的經歷。有人說西藏是人類最後一塊淨土,為一個崇尚的人,對這塊方充滿了嚮往。所,為了這次旅行,他從身體物質,了一年的準備。那段時間他堅持冷水浴,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防備在高原感冒;堅持各種有氧訓練,加強野外旅途需的耐久力;通過書籍、網絡,瞭解甚至研究西藏的宗教、歷史、文化、及旅遊的線路。

儘管這次西藏行花銷相當,其費歐洲玩一趟完全足夠,但他覺值,了卻了他埋藏已久的願,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知識,並且帶回了幾本影集萬字的體會。從本期,我們《中國體育報》(綠色生活導刊)將連載蘊涵了汪曉東體會與實踐經驗的《親歷西藏》。

汪曉東認為,人們努力工的主動力,就是為了己及更人生活更。那麼怎樣才算生活質量高呢,許有人就為在酒桌才獲最的享受,但他卻喜歡將己融入綠色的中。有鍛煉習慣的他,經常游泳、打羽毛球,但他有點厭惡體育館渾濁的空氣,他希望人們、特別是他的同們在假日裡夠山裡走走。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健康的生活。

(本文刊登於2000年2月23日《中國體育報》五版)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【自序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