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《平家物语》

《平物语》是一部“军记物语”,即战争主题材的历史说。其在日本文史的位,仅次《源氏物语》,并列日本两物语经典。《源氏物语》书平安代中期,约公元十一世纪初头,一般公认是世界最早的长篇写实说。现在已有林文月教授、丰子恺先生等人的不同汉译本,世界各的汉语读者并不陌生。至《平物语》,虽有周人先生(未完,申非补译)、王新禧等人的译本;网络偶有零星的翻译或介绍,但与《源氏物语》相比,在汉语圈内知者并不太。

《平物语》的历史背景是平安代末期,即十二世纪半叶,约与中国南宋孝宗(一一六二~一一八九)与光宗(一一八九~一一九四)在位重叠。但其书则在数十年,才现简单的雏形。据常被引的吉田兼《徒草》(一三三一年前)二二六段载有一说法:鸟羽皇让位皇(一一九八~一二二一),比睿山台座主慈镇尚(原名慈圆,一一五五~一二二五)招致有一艺长的人门。其中有退隐修佛的信浓国(一说野国)前司藤原行长,颇通晓典章制度与掌故。

此行长入平物语,授与盲者生佛,使讲唱。其叙山门(比睿山)极详尽。九郎判官(源义经),似亦耳熟详据实说。至蒲冠者(源范赖)则所知有限,故有遗漏未克记录者。有关武士与弓马,因生佛东国人,故问武士使书。彼生佛赋声调,仍今日琵琶法师习典范。

果此说信,则在十二、十三世纪,平故经由琵琶法师的讲唱,已始在日本各传播,且象相受欢迎。值注意的是在《平物语》的形程中,无论在词章的撰写或讲唱的腔法,从一始就与佛教徒生了密切的关系。

有人认《平物语》是“镇魂”的文。因保元(一一五六)、平治(一一五九)乱,尤其在源平两逐鹿期间,枉死者不胜数;又因陆续生了饥馑、震等灾,世人总怨灵祟所致,是公与民间有安魂的仪式或法。佛教界慈悲,责无旁贷,舍我其谁,便由盲人琵琶法师结合讲史与声明唱导的方式,弹唱源平两盛衰的故,顺便宣导“欣求净土”的往生思。一则济度亡魂,祈其往生净土;一则寓教乐,娱听众生。所谓“平琵琶”或“平曲”焉产生。

,有《三国演义》或《水浒传》的书程,其平曲经了漫长的口授传的阶段。不一定全有文字记录。不在此期间,不断吸收了俗间的传说,又参考了陆续现的相关日记、笔记等公文字记录,加讲唱者有意无意的改动或修饰,内容肯定越改越丰富,越讲越引人。经了镰仓代(一一九二~一三三三),了室町代初期,有“沙门觉一”者,在《平物语》题跋云:

维应安四年辛亥三月十五日,《平物语》一部十二卷(附《灌顶卷》)。流师说、传授秘诀,一字不阙,令口笔书写,让与定一检校讫。抑且愚质余命既七十,浮生难期。,诸弟子中若有废忘辈,虽仅一句,其将引争论无疑。是令书留,备今查证。

(原文拟汉文体,即化汉文,略加改动)

应安四年(一三七一)距举“行长入平物语”,已了一百五十年。觉一在平曲的展史,不但带头整理了《平物语》的词章文本,通行最广的所谓“觉一本”原形,且组织散漫的盲人琵琶法师一同业团体,依各人的师承年资,分检校、别、勾、座头四级,奠定了平曲长达两百年盛况的基础。有名的五山禅僧中严圆月(一三○○~一三七五)有汉诗《与觉一》云:“殷鉴昏昏不拂尘,衰周列国并秦。白旗赤帜相攘夺,一曲琵琶愁杀人。”(《东海一沤集》)知觉一等人弹唱的平曲在五山禅僧间颇受欢迎(按:白旗赤帜分别代表源氏与平)。

其实在生佛,不久平曲就分八坂流与一方流两派系。觉一属一方流,势力较,流传最久。不了十五世纪中叶,觉一的徒孙辈始分扬镳,各立派系,互相竞争,导致了弹唱文本的差异。况且有八坂流等平曲流派。此外更有专供阅读的许所谓“读本”系本子。因此,《平物语》所传异本,在日本的古典文中前所未见。者间,参与编写的历代者(群)像,及不同传本在各阶段演变的具体情形,虽各有说法,似乎言理,但半止猜测,迄无定论。不像《三国演义》有罗贯中,《水浒传》有施耐庵,盖有文献征。

现在通行的《平物语》系属觉一本,共十二卷,附加《灌顶卷》,叙述平安代末期,平在与源氏逐鹿程中由盛衰亡的故。全书致分前两半:一卷六卷前半,叙述平兴盛至极渐露衰象;七卷十二卷半,叙述平屡遭惨败终至灭亡。叙述方法兼编年体与纪传体。凡是有关重件的呈现,则使编年法,即依年月日先,往往跨越章节叙其龙脉。重角色或特殊人物的描写,则采纪传体,单一章节结束,且利倒叙笔。《平物语》所文体合称“汉混淆体”,即兼采代文、化汉文、汉文训读体、候文等,因因因人宜。各体竞秀,文趣盎。

物语所涉及的历史间,虽始长承元年(一一三二)平忠盛敕许初登“殿间”,终建久十年(一一九九)源赖朝死,长达约七十年久,其叙述重则从治承元年(一一七七)的“鹿谷密谋”(卷一《鹿谷》)始,经治承四年源氏举兵一连串战役,元历二年(一一八五)平一门亡坛浦战止,前不十年,却占了全书约九的篇幅。因源平两争霸的几次战,生在治承年间(一一七七~一一八四),所早期又有“治承物语”称。

《平物语》一卷宗明义《祇园精舍》章,就提“诸行无常,盛者必衰”理;并举“六波罗入前太政臣平朝臣清盛公”“骄奢者不永恒,跋扈者终遭夷灭”的例证一。平清盛(一一一八~一一八一)便是《平物语》的主人物。至少在前半部,卷六《入死》章前,专权跋扈,所;一门荣华无与伦比。泰极否生,从平清盛嫡子重盛赎罪死,死神就紧缠着平不放。是,有罹热病闷死者、有在战中阵亡者、有投水尽者、有被捕枭首者。死法千变万状。了平维盛的公子六代被斩,“平的子孙便永远断绝了”(卷十二《六代被斩》)。使一连串死亡的意象夸饰平的绝灭,是《平物语》书写策略一。

人生无常。有生必有死,谁无死?是死亦人生无常常。但是生人者,无论人坏人,不管强者弱者,死总是被认最的不幸。谁甘一死了?是佛教唱导者现了。尤其是净土宗的说法,即使生前恶贯满盈、苦海无边,需在死前刹那具无虔诚,念佛一遍或十遍,就有阿弥陀佛与众菩萨前迎接,往生极乐净土,获赎罪摆无常悲。由此观,在全书最的《灌顶卷》中,那位经风浪,尝尽人生一切哀乐荣辱的建礼门院,在寂寞的寂光院中,悟六轮回旨向白河法皇缕缕倾吐其一生原委,终在紫云缥缈中,安安静静被迎往极乐世界。此,寂光院的钟声似乎遥遥呼应着祇园精舍的钟声:“诸行无常响。”

无常是《平物语》的中主题。一部伟的品,经数的参与与长期的演变,在不偏离中主题的原则,有或无意间,难免衍生或附加新的旨趣、面貌或视野。最常被提的是:代的反映。平安代是贵族治国的代。但是了末叶,约十二世纪,方武士阶级崛。贵族权势旁落,先是源平两在朝廷分庭抗礼,平平坐。但不旋踵间平架空皇室,排除异己,独揽国政;胡非,失人。最源氏反败胜,取代,建立了幕府体制,在日本历史始了长达六百年的武政治。《平物语》所反映的正是此一变革的代。在此重的政治与社变革程中,平清盛的所所尽管受人诟病,但其历史意义并不建立幕府的源赖朝。

其次,值一提的是所谓战争的意涵。觉一本《平物语》所写的战争,从人的打、氏族间的争斗、方的暴动,至全国的内乱,不一足。但与其他前此或同代的战争书写相较,却有明显的不同处。仔细观察书中的战争场面,四卷,逐卷数增。不每临战役固讲究战术的运,至战争场面的描述却简则简,偏重不同人物的临场表现与反应,借塑造人物的别形象。因此,是

(本章未完)

译者序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