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唐代经济(唐:公元618~907年;五代十国:公元907~979年) 十一、唐代蚕桑业及矿冶业

1.丝织业北早南

耕有粟米,织有布帛,国租调两类。

中国明蚕桑业甚早,但最先是北方。春秋代,北方方名桑字者,散见各处,便是证明。汉代,丝织物盛产黄河流域一带,山东临淄,河南襄邑,其产品已超越手工业,故有“兖豫漆丝絺纻”称;四川产蜀锦,亦极有名。但此江南区则仍不见有蚕桑业。

北魏均田制中设有桑田,证明桑养蚕调丝织布,是北方农民极普遍生产业。《颜氏训》中说明河北妇女纺织工艺,优江东人士。

隋代清河绢一。清河处今河北、山东一带,故产丝仍在北方。唐代产蚕桑的区调是绢絁,产麻的区调是布。元二十五年,令江南诸州米代替调布,见江南诸州尚不桑土。又令河南、河北不通水利处,改绢代替纳粟。

越(浙江)人的机织,亦是由北方传授。李肇的《国史补》载:越人不识机杼,薛兼训江东节制,招募军中未婚者厚赐货币,密令娶北方织女归。是越俗化,所产绫丝,妙称江左。

《太平广记》载:定州(在今河北省)何明远资财巨万,有绫机500张。是唐代全国各州郡贡丝织物数量,定州一(质量则列四)。见北方盛产丝绢。

又安徽的亳州,河南的滑州,均丝织。

根据《唐六典》所载:元,绢分八等,宋亳一。至二、三、四、五等皆产黄河南北,不及淮水流域。其他六、七、八等,则产四川境内外,江南有泉州、建州及闽州等,却位居最末。

体言,唐代重的蚕桑织,在北方不在南方。

唐代在市场习见的纺织品有丝织品、麻织品与毛织品三类,丝织品最,包括绢、绸、絁、绫、罗、缎、锦、纹及丝布等。

2.重矿冶业便铸钱

唐代的矿冶业,亦是国财政收入的一部分。全国有金矿18所,银矿33所,铜矿63所,铁矿113所,锡矿13所 。矿产所除有归方政府外,数是中央盐铁使经营,供国。

唐代政府除了每年获巨的盐利外,其矿产所收入,很观。本山泽利,包括矿产在内,有归方,有归中央,尚无明文规定。但德宗,有户部侍郎韩洄 向朝廷建议:“山泽利,宜归王者。”是所有矿产业务,皆归盐铁使统管。

宪宗元初年,每岁采银2000两,铜26万6000斤,铁270万斤,锡5万斤,铝无常数 。

文宗元年(公元836年),山泽利再归州县,由刺史选吏主持其。因各州牟利肥,中央所益少,至宣宗(公元847~860年)盐铁转运使裴休又求将矿产山泽拨归盐铁使管理,供国。是“增银冶二,铁山七十一,废铜冶二十七,铅山一。岁率(率有敛集意)银二万五千两,铜六十五万五千斤,铅十一万四千斤,锡万七千斤,铁五十三万二千斤” 。

宪宗,银不及铜功,元三年六月诏禁止采银矿使专一采铜,此诏意云:凡有银矿山,必有铜矿。铜铸造钱币,但银却无益人生。两者权衡轻重,亟宜专一采铜。凡五岭北区,应禁止采银坑,免坑户失业,应令方官劝令采铜,并助官府铸,此仍由盐铁使承办 。

翌年虽复准民间由采银矿 ,但重视铜的情况仍未改。因需铜铸钱极需,每岁铸钱18,000贯应急。元七年,朝廷收复河东的易、定两县(在今河北省)。人久铁钱,百姓甚感不便,增铸铜币,便流通。

十、唐代的漕运改革目录+书签十二、唐代主要流通之货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