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代序】 重塑偉人血肉.王德威

平路是當代臺灣說最重的一;的知風格歷史關懷尤其讓的品獨樹一幟。一九九四年,平路寫《行涯》。這是的一本長篇嘗試,所投注的力為前所僅見。更重的是,說描述國父、國母孫中山、宋慶齡伉儷的密情,引來陣陣側目眼光。

為了寫《行涯》,平路了相當準備功夫。說提供極不足為外人的史料,讓我們重睹孫中山與宋慶齡的黃昏戀。平路的挑戰是艱鉅的:在我們熟知的政史紀錄外,為國父寫外傳,但又雅不流於蒐祕醜聞的報導;對應新聞採訪、歷史考據的實證式求,必預留像空間,讓「說者言」發揮另一種逼真的魅力。尤其令人注目的,為九○年代一位關愛台灣的女知識分子,平路怎樣尋求有利觀點,切入中國的論述,並且還給女聲音一個公的位置?

一頁頁國民黨版的建國史,載滿了十次革命、碧血黃花的英雄蹟。位於正史敘述中的,正是我們的國父。父名,孫中山是怎樣被寫民主革命的先知,三民主義的先知,三民主義的本尊!平路告訴我們,孫先生的革命路從來不是平順的。背叛、陰謀、政變、黨爭與他生命共相始終;為一位政治,他其實常在權力圈外的。公眾形象後,還有一位孫中山:浪跡四海、風流少恩。在解救中國同胞的同時,他已辜負了不少女同胞呢。平路的敘者不禁嘆:「即使一名說者,在描述先生真實面目的此刻,不斷與中另一重莊嚴的聲音對抗。那是先生冥誕時響遍台灣中學各個操場的<國父紀念歌>:啊!我們國父,首創革命,革命血花!」

在國父龐的歷史身影後,還有那身傳奇庭的國母。宋慶齡來海巨室宋氏族,當年二十三歲的青春身,嫁五十開外的孫中山。這段姻緣有人謂為忘年佳話、有人謂為政治聯姻。宋因仰慕孫文的革命抱負許身,在婚後卻飽嘗顛沛,甚至為躲避陳炯明的叛變,流失唯一一次的妊娠。一九二四年孫中山溘世,留年輕的慶齡夫人。後呢?堅此百忍,繼承亡夫遺志參與政治。身價扶搖直,了三、四○年代,已是新民主革命的精神母親,與的妹妹蔣宋齡夫人分庭抗禮。國民黨號稱是孫中山的嫡傳宗派,共產黨封為慶齡夫人的欽命正朔。一九四九年後,毛澤東建國當,更捧著國母號召。

但平路告訴我們,這一切就算不是假的,卻真不了。孫宋的婚姻底內情若何?三○年代孀居的宋慶齡與楊杏佛、鄧演達的傳聞恐怕不是空來風。還有晚年與三十幾的「生活祕書」一段深宮戀,早是公開的祕密。原來國母還有這許不足為外人的幽幽;原來在中年後,日益發福的龐身軀內,還潛藏著總難排解的兒女情懷。兩岸的國歷史為尊者諱,平路卻將孫、宋請神壇,重塑他們的血。

前所述,解嚴後為政治人物寫翻案文章,我們已是見怪不怪。平路憑藉著什麼,使的孫中山、宋慶齡傳奇獨樹一幟?不同的歷史「說法」必須經由不同的敘模式來支撐。在歷史仍是國政黨的禁臠時,說為對話的利器。不僅此,一反那莊嚴的,男的(?)敘史高姿態,平路選擇了女的角度與聲音相與抗衡。的敘者優游不同歷史場域,進入人物意識,構造一時空座標錯、公領域合流的敘述體。歷史誇張政治望,的歷史書寫情愛望。

說情節至少分四個層次進行。國父最後三個月的生命行止,按照順時時序居中進行。孫夫人的回憶像則是跳躍流轉,包羅了一生的蹟。除此,平路創造了珍珍——夫人情人S的女兒——為引導進入過的媒介。更在此外的,當是敘者忽近忽遠的聲音。那男的君父的情節場景,儼被包裹在重重女視野及詮釋中。過必由現在來背書。今飄流海外的珍珍是我們進入歷史迷宮的線索,但那耽於臆的台灣者才是真正追記似水華年的主角。在這歷史漫漶的年月裏,不再行於中州,涯近在咫尺。《行涯》骨子裏是本反思時間、重寫記憶的說。明乎此,這本書才真正顯露在世紀末台灣現的意義。

有的讀者細平路在《行涯》中,何一點一滴的拆解政治神話。偉人後半生的行止竟充滿了無奈何的流徙與欺,他有名的臨終遺言,「平、奮鬥、救中國」,是一場人云亦云的誤會。女主義者則應該就著宋慶齡的感情歷練,建立又一種現代中國女的望論述。年輕時嫁給老爸爸的總理,年老時愛了兒孫的侍從。這是怎樣權力與望的錯置故啊。在一個極度誇張禁的共產時代裏,母儀的宋慶齡艱難找尋情愛依託,且愛屋及烏,竟收養了情人的兩個女兒。風裏來、浪裏,革命的口號叫再震價響,嚇不倒這位老婦人。確是一位「真正的」革命女。

一切的政治或情掙扎或辯證,隨時間的流逝,灰飛煙滅。緬懷前輩人物不言說的祕辛軼,平路發展了說獨有的像力量。的敘述是由一張照片開始,攝製的時間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。由神戶碇的「北嶺丸」,孫先生與夫人匆匆留一張影。照片中的先生暮氣沉沉,有病容。身旁的夫人身著皮帽皮衣,雙眉微蹙,望著另一方向。兩人各有所思,一剎那間的失神凝眸,被開麥拉眼凍結一幀歷史寫真。

照片的魅力,在於其留存映象,召喚視覺的記憶。藉著「寫真」,我們彷彿與過往的時再續因緣。那膠片的一人一物似乎捕捉了一種意義,一種生命流變中原無法定格的意義。但是批評們已一再告訴我們,相片的魅力是一種蠱惑,一種擬戲。它「寫」真的同時已銘刻了無限的像符號、望軌跡。被攝入膠片的映象似栩栩生,但無一細節不訴說著時間的流淌,生命的消失。蘇珊.宋坦(Susan Sontag)在有名的《論攝影》(On Photography)中寫,照片是一種「悼亡的藝術」。羅蘭.巴特(Roland Barthes)更指稱照片的寫實幻象,蘊藏了「一種創傷:語言的懸宕,意義短路」。有藉著不斷命名(naming)的過程,我們向照片逝的人招魂,為播散的意義復元。

平路的說敘於焉登場。孫中山與宋慶齡的程照片啟動了平路的文字旅。孫宋所航向的將是死亡,是壯志身的銷毀,是一段歷史的終結。平路生的渲染了照相學所透露的感傷特質,但說敘述所的,卻是死回生。照片或歷史寫真所凝結的生命悸動,由文字來抒解。那映象裏侷促的一顰一笑,由寫者代為詮釋渲染。但更重的是,二十世紀中國由映象/寫實主義代表的寫傳統,須因此受質疑。

文學史總是告訴我們,現代文學是因為一場「逼真」的視覺震撼開始:魯迅因為了那張有名的日軍砍中國人頭的幻燈片,因此促生了他寫的望。寫是再現、回歸那斷裂現實的努力。九○年代的平路照片說故,卻否定任何寫實再現的迷思。意味深長的告訴我們,孫中山逝世的當兒,某位目擊者惋惜己的攝影器材毀於兵亂,致「此、絕不見攝影者、中山死後、並未留影、蓋皆亂、無人及」。

逝者已矣,照相存真、新聞紀實,甚或歷史考證,又留少真相?回憶的吉光片羽、官的偶震慄,才更直指那不復追的往日情懷吧?平路筆宋慶齡的世界支離破碎,充滿流動意象或臆。沉浸在千迴百轉的記憶線索中,宋慶齡幽幽的跨越時光隧,重新銘記的過與現在。在隧的彼端,平路又何嘗不被牽引、誘惑進入那神祕的黑洞?

歷史竟是這樣寫就的。宣傳照片中肥胖的宋慶齡採棉花、抱嬰兒的留影,因此越發失真了。說的五十四節更藉珍珍口吻寫:「尤其恐怖是紀念畫冊裏,有一張媽太太化了妝躺在玻璃棺材裏的相片,前排站著許面容悲悽含著眼淚的朋友行舉手禮,圖片說明是:『孩子們向慈愛的宋奶奶告別。』」

歷史的宋慶齡早在一九二四年那張登船照片中就「死過」了。從彼時開始,就準備扮演從遺孀聖母的角色,並且隨政治波動,一再被重塑金身。《行涯》反其行,娓娓無盡的敘述為木乃伊化的孫中山、宋慶齡接骨造。這是一場華麗文學冒險,藉著這冒險,平路再一次申說了的抱負。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