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壹】 一、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各階段

本篇原為筆者在五○年代末期所寫的英文講義,後經胡適先生鼓勵,中文改寫,原擬送給台灣《由中國》發表。後因該刊迭遭困難,我們乃在海外另行籌辦一個新的中文月刊,叫《海外論壇》,在紐約編輯,香港發行。此篇乃改由《海外論壇》於民國四十九年版的一、二號連載刊。本稿初撰,距今雖已四十年,滄桑幾變,今日重讀,個人思仍前後一,文中所言,與四十年來的歷史發展,似亦無太的抵觸。故重刊於此就正於高明。全篇除增加一句略改三、五個不必的形容字外,悉任其舊。文中所引孫中山先生的話,在《海外論壇》所載的原文中,未註明處。今篇則增註,便嚴肅讀者查對。(者補誌於民國八十七年春節)

我國近百年來所發生的「革命」、「維新」、「變法」、「改革」或「改良」等形形式式的運動,真是屈指難數。這些運動發生體說來發乎仁人志士救國救民的願望。為貫徹這些由願望發生的運動,已不知有少先賢先烈為拋頭顱灑熱血。時至今日這些「運動」仍方興未艾,吾人試一翻閱中國近代史,一眼,真覺這是一筆令人難解的爛帳。

不過我們今日回頭仔細分析過百年的史跡,則又覺這筆爛帳中似頗有線索循。吾人試「同治中興」、「戊戌變法」、「辛亥革命」、「五四運動」、「北伐」、「抗戰」乃至中共的席捲陸,與夫今日正在滋長中的「民主由」運動等等連一氣,一個有系統的分析,我們便發現這些重史跡不是單獨發生的。相反的,它們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發生,層次分明的連在一形一個總運動。述諸運動不過是這一「總運動」的各階段。一言蔽,這一個「總運動」便是中國的「現代化運動」——就是近代中國的政治、社會文化的「轉型運動」1。

世界的現代化運動

須知此一「現代化運動」並非我國特有的現象,它是世界的。簡言,便是十九世紀初,西歐工業革命後,西方文化隨其商業武力向外發展,引世界其他文化內部一種改革的反應。借湯恩比教授(Arnold J. Toynbee)歷史哲學的名詞,那就是文化間的「挑戰反應」(challenge-and-response)的現象。

但是西方文化這種「挑戰」,在各民族文化中所引的「反應」卻各有不同。例宗教一項,現在對中東、印度、非洲等民族文化仍具有極的挑戰。但在我國則已經變我們向西方文化反挑戰的最課題。言,由於各民族文化本質不同,它對現代化運動的反應內容與特亦各異其趣。

我國現代化的內容與特

現代化運動反應在我國的內容與特,又是些什麼呢?筆者不揣淺薄,試歸納為六項目後:

一、獨立的「民族國」(nation-state)的國形式。此種國形式是顯我國固有的「民無二王」的世界國形式(universal state)迥有別。2

二、工業化社會化的國民經濟。我國固有的是農業的國民經濟,不平均的財富分配制度。

三、合乎人類理,合乎科學,並適應工業化社會的德標準社會制度。我國舊德舊的社會制度,凡不與此三點配合的(例:「三綱」、盲婚、守節、宗族制度等)均在現代化運動過程中逐漸被揚棄。

四、專精的科學與社會科學研究。

五、教育及其工具普及。

六、民主政治。亦即是一種足保障基本人權,採數決定法治的原則,選舉方式產生的政治制度。

舉此六點,我們不是說我國古代學術思中沒有這方面的學說。相反的,這六項概念在我國文化遺產中找根據。但是那些根據是少數學者的理。它沒有為我們的立國基礎。沒有形被群眾接受,蔚一時風氣,為「舉國」的運動。

我們更不是說所謂「西方文明」中已完這六項。我們是說在他們的文明中,這六項已為主題,其整個文化的趨勢是向這一方向發展的。我國同治中興後,在西方文化挑戰,是亦步亦趨向這一方向發展的。不過我們這一發展的原動力則是由西方文化的「挑戰」所產生的罷了。

階段「一次革命」論

正因為我們的「現代化運動」是在西方文化挑戰發生的,我們「應戰」的過程便十分艱苦。因為現代化,我們不特「布新」,我們還「除舊」。對這項除舊布新工的辛酸,知最深者,實是孫中山先生。所他說:「革命業,莫難於破壞,莫易於建設。」反觀我國近百年來現代化運動的史實,各種形形色色的運動,無一非這項「除舊布新」工中,「破壞」「建設」所引的。由於這些運動質不同,它們標誌我國現代化運動中顯明的「階段」。

試讀我國當代各思革命導師們的言論。我們便知他們數是中了這一「現代化運動」整體中某幾個階段,或某幾項課題,因注意某幾項工,忽略其他各項。早期搞「夷務」或「洋務」的人,他們中了「師夷長技制夷」的船砲政策。

但是後來亦有少數「先知先覺」,準了今世現代化的潮流主張我國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等通盤的現代化。不過這些人,為「一次革命」論者,他們主張這「現代化」的百年計「畢其功於一役」!

孫中山「灰意冷矣」

孫中山先生便是這樣的一位。辛亥革命後,他老人便立了一個九年計畫的「革命方略」。他說照他的「方略」做,九年內中國便變為一個通盤現代化的新興的國。誰知對他這方略首先不贊同的不是別人,正是他那群萬死不辭的信徒,同盟會的「老同志」。因此中山先生喟歎曰:

……乃於民國建元初,予則極力主張施行革命方略,達革命建設目的,實行三民主義;吾黨士期期為不。經予曉喻再三,辯論再四,卒無效。莫不謂予理太高,知非艱,行維艱。嗚呼!是豈予理太高哉?毋乃當時黨人知識太低耶?予於是乎不禁為灰意冷矣!3

何那批老同志在為山九仞時,對革命導師忽不信任了呢?歷史感迷惑了。胡適說:「民國初年,民黨不信任他(指中山)的計畫的,很有研究的價值。」

其實這不是什麼費解的。從一個角度來,黨員不信任黨魁,固是黨員「知識太低」;從另一個角度來,又何嘗不是黨魁沒有握住時代脫離了群眾?對現代知識有高度認識,為革命生入死的「黨員」們知識尚且太低,則「區區庶民」又何追隨景從呢?

不落伍,不躐等

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,實是世界史最偉的革命一。但是領導這偉的革命的國民黨人及其導師臨死時還說「革命尚未功」!有其黨派見的共產黨人則根本否定「辛亥革命」為「革命」。他們所此者,便因為他們是一次革命論者。中國歷史汽車。他們這汽車按他們預定的路線,開往他們所預定的目的。換言,他們希望一個有三千年文化根基特殊生活方式的老民族,於極短期中變他們所指定的新的文化新的國形式。

但是中國近百年史告訴我們,他們的願望落空了。這個古老的文化是在變,並向現代化的方向亦步亦趨的在變。但它卻沒有聽從任何人或神的指示「搖身一變」。相反的,它是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變。任何力量不阻止它向前變動,任何力量不「揠苗助長」強迫它跳躍前進。換言,在中國近百年的現代化運動中浮沉的任何個人或團體,不落伍,但是不躐等。民國六年,隨張辮帥北京搞復辟運動的康有為,便「落伍」了。落伍連他最忠實的學生梁啟超罵他「厚顏」。中山先生在辛亥前便搞「平均權」,那便是他老人「躐等」了。躐等連「同盟會老同志」罵他「炮」。

各階段及其主題

落伍悲,固無論矣。勇往直前的跳躍前進何亦發生反效果呢?史實告訴我們,中國的現代化運動,是分階段完的。各階段有各階段的主題若干副題。主題便是各該階段的「當務急」。副題(是次一階段的主題)在現階段則往往是「不急務」。完這主題與副題的方法則是抵觸的。

因此,集中全力完主題,增加解決副題時的困難。但是忘卻主題側重副題的,則往往為該階段所唾棄。古人說:「君子務本,本立生。」又說:「知所先後,則近矣。」果忘卻主題側重副題,則是「本末倒置」,「不知先後」。

(本章未完)

自序:告別帝制五千年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