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伍】 三、亂世抓槍桿,有槍便有權

袁世凱的一生業是在朝鮮開始的。在朝鮮他雖鎩羽返,但所學的本領累積的經驗,卻是其後畢生業的基礎。

舉其者:袁在朝鮮學會了與東、西洋人直接打的本領。在他那個時代,慢說是與洋人辦外、耍國際政治,一般政客對洋人是一無所知的。一旦碰洋人洋務,便手忙腳亂,亂來一泡,因此所受的災難是至為慘痛。筆者在另篇談「八國聯軍」役,就說過學士老進士徐桐父子,因不諳外情,便弄滅門禍(一女眷十八人集體殺)!那時的西太的親貴四人幫,竟糊塗對十一個帝國主義同時「宣戰」的程度——這是對洋人毫無所知;一旦面臨緊急情況,便方寸亂,胡幹一泡的結果。是袁世凱經過朝鮮那一段,他就是個「洋務專」,知彼知己;遇就不會那麼胡來了。

比洋務更為重的則是袁世凱在朝鮮學會了帶兵練兵。前文已言,袁在朝鮮為韓王練了一支五千五百人的現代化新軍,使藩邦朝野為歎服。韓王李熙不但委派他做韓軍總司令,還送他女四人為獎勵呢!

二十幾歲的袁老四,一個科考落的秀才,哪來這本領呢,說穿了沒啥稀奇。瞭解袁世凱,我們還轉型前的中國舊式兵制。——須知咱中國人搞軍,最高境界本是文人將兵。你諸葛亮,連匹馬不會騎。指揮軍戰不指揮刀,卻坐著獨輪車,鵝毛扇,搖來搖。等帝寵召了,那個「死諸葛」,還嚇退「生仲達(司馬懿)」呢!——這個半真半假的故,本是中國重文輕武傳統中,文人的驕傲牛皮;誰知了清朝,它竟變了實制度。

原來在公元一六四四年,當那位不祥的人物吳三桂,引清兵入關時,全部清兵一共有「八旗」六萬人。後來再加「漢軍八旗」「蒙古八旗」不過二十四旗。最高額亦不足十五萬。那時中國本部十八行省人口億(十足人口),至乾隆已逾四億。十五萬「旗兵」何統治億的「漢民」呢?所清初的「外來政權」,沿明朝原有的「衛所制」。各省政府保留原明朝職業軍人的衛所二級,為方警衛武裝,維持各省治安,「漢治漢」。——這一明遺規,我們今日還剩個「威海『衛』」。津市原名是津「衛」;今日南京還有個孝陵衛。國府統治陸時代,縣的鄉村政府叫區公「所」,鄉、鎮公「所」。的還是明代的老名稱。

這種舊衛所所轄的漢兵,在明原為國防軍,約一百萬人;在清就變各省區糧餉籌的保安隊了。此一省防軍在清代兵制中叫做「綠營」。清初各省共有綠營兵六十六萬人;中葉稍減。分佈區沿海各省(包括水師)及邊陲區為重,內部較少;安徽最少,不足萬人。(見《清史稿.兵志》)

這一綠營制度,清初已遭疑忌,「三藩亂」(康熙十二年至康熙二十年)後,清室乃蓄意約束;綠營中,將不專兵。省級指揮官,提督、總兵等皆受制於科甲身的文職官員的總督巡撫;督撫間又相互制衡。這就逐漸變清代重文輕武,文人將兵的傳統制度了。其後不但「綠營」此,連「八旗」統,亦更調頻繁,將不專兵。

清廷這種重文輕武的政策是有其嚴肅的政治目的。它使像三藩禍首吳三桂那樣的武將專兵的漢族藩鎮,永不再見於清帝國。——走筆至此,筆者不禁某次在台北街頭搭租車的趣。在行車途中,那位青年司機正在收聽台語「電台」。余亦傾耳細聽,竟一句不懂。但是有三個字卻聽極為清晰,那就是「……吳三桂……吳三桂……吳三桂……」,吳三桂三字何此重?頗為不解。後來聽朋友相告,說我的哥友,民進黨籍的張旭博士曾說過,所有在台灣的「陸人」,是吳三桂。聞不禁笑。——歷史的發展,真是日月梭。時間歷史會解決其「歷史問題」。很快的這些目前故,就會變歷史的掌故,供讀史者笑樂一番。後視今,亦猶今視昔。這是個歷史的「必」吧!思忍俊不禁。

總,清廷這一重文輕武的政策,走火入魔的結果,不但漢族再無藩鎮專兵,連那些原有高度尚武精神的滿蒙武夫,亦漸染漢習,不文為恥,搖頭晃腦做詩來,致使一些像袁枚(康熙五十五年至嘉慶三年)那一流的無聊文人,乘勢投機,攀援權貴。余讀《隨園詩話》,有時就哇。

文人將兵既制度,則清帝國,尤其是漢族中,便沒個真正的職業軍人統帥或封疆吏。致鴉片戰爭一,領軍「英夷」開打的不是職業軍人的「李廣」或「霍病」,是詩文做頂刮刮的翰林學士林則徐。英法聯軍時,最初文武一抓,獨當一面的葉名琛(嘉慶十二年至咸豐九年),是一位進士。最後弄「不戰不不守、不死不降不走」,卻被英國人捉印度當俘虜。

其後八旗、綠營腐爛了,不再;另組「湘軍」、「楚軍」、「淮軍」、「強軍」、「定武軍」、「武衛軍」、「新建陸軍」……,幾乎所有的軍頭從曾、左、李、胡開始,張洞、胡燏棻、袁世凱,是清一色的文人。其中曾、李、張且是翰林學士,文采風流。曾、張在中國近代文學史、思史中,有崇高的位。縱是李鴻章是位才橫溢的文學。——筆者幼年曾背誦李鴻章考秀才時的墨卷,文題曰:「台仙子送劉阮還鄉賦」。那時才十幾歲的李鴻章,竟改竄《西廂記》,寫台仙子送男友還鄉「拜拜」時,叮嚀:「……野店風霜,何妨晏;荒村雨露,慎忽遲眠……。」(真是依依不捨,一派深情!)考他的那位府考官,顯是位情人物,閱卷後,為感動,乃批說:「盜劫人,不傷主……才。」這一批,鴻章就做了「犯法免打屁股」的秀才了。二十一歲「中舉」,二十四歲「進士」。

頭戴紅頂花翎戰的淮軍

這些夠「將兵」的文人中,「文采」最差的,那便是袁老四了。他是個「務實派」;至少不是「感情中人」。在他筆,討一房姨太太,叫做「置辦」——等於是買一件傢俱——沙發、搖椅、毛巾、夜壺一般。所他對崔鶯鶯姐那種脈脈的送別柔情,什麼「荒村雨露宜眠早,野店風霜遲。鞍馬秋風裡,無人調護,〔甜呀,儂〕扶持……」是不會發生太生理反應的。筆端不帶感情,所他就考不「童子試」了。

但是袁世凱卻是這批文人中,弓馬嫻熟,真正打綁腿、紮皮帶,操場,喊「立正、稍息、開步走」的實際的練兵官,帶兵官。

本來清廷搞「重文輕武」的原意,就是吃定了這批經過「十年寒窗」磨折,手無縛雞力;會圍棋,不拿刀;會坐獨輪車,不會騎馬的「文人」,做畏首畏尾;給你帶兵,你不願(因為孔孟學的洗腦),更不敢(因銳氣已挫)造反!

是清廷這項設計袁世凱時代,就是不才所說的「轉型」了。——實,袁世凱的「站練兵」,便是中國「陸軍軍制轉型」的開始。(注意:海軍轉型較陸軍早二十年。筆者拙文談馬尾海校時,曾細述。)

在此前的「湘軍」、「淮軍」,打內戰來,雖戰功赫赫,但他們是腳放的半調子部隊。——劉銘傳與太平軍捻軍戰時,是頭戴「紅頂花翎」衝鋒陷陣的(見羅剛編《劉公銘傳年譜》冊.同治六年)。那時太平軍戰,尤其是破城慶功時,穿的則是明朝袍套,來像一場「京戲」合唱。筆者生的那座唐圩(音圍),一度曾是淮軍對捻軍戰的後方非正規的兵站。在被中共土改隊挖土三尺,全部拆毀前,曾留有(不開花)千斤重砲四尊;重二百五十斤的刀兩(武考的),強弓硬弩數十張;「抬槍」、「鳥槍」不計其數——硬是十八般武器樣樣俱全……,這些概是淮軍換新武器或裁兵時,遺留來的「廢物」。——這座規模並不太的「淮軍武器博物館」,留至今日,說不定為本「無煙工業」撈一筆門票錢。惜當年搞土改的方共幹見不及此。毀財源,就這些古董胡亂的糟蹋掉了。據說那些砲、刀被專船運往蕪湖鐵廠,鋸廢鐵售,沒有撈回少運費。

淮軍當年的對手方,尤其在捻軍名將任柱率領的那一支,剽悍至極。他們半是騎兵。主武器則是削巨竹為槍,為「丈八蛇矛」(古人所謂「揭竿」者),少數火器——三千戰馬夜鏖兵!當他們蜂擁來時,勢疾風暴雨,狂濤駭浪。當者無不粉身碎骨,所謂「馬踩泥爛」。

任柱是捻軍名將,淮軍畏虎。對付他不開花砲、毛瑟快槍,簡直就無何。筆者幼年震於傳聞中的任柱威名,及長讀捻軍書,欽慕餘,每思為任柱傳,苦於力不從,至今未執筆。

所我國史,三國演義式的傳統戰場,離我們並不太遠。它們

(本章未完)

二、從中原世族到朝鮮監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