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悼張學良將軍「舊」詩一束

距今十年前,不才承張學良將軍寵召,曾在台北北投張府,不時飲宴,並承垂詢有關「口述傳」諸史學問題,蓋耄年少帥頗有意為盛年往,略紀錄。長者健談,筆者亦善聽,相濡甚樂。不意斯時臺北政,亦正為張公籌備九秩嵩慶,並借機昭告世界:當年西安變餘波,至此已正式結束矣。該項慶典,發者九十人,漢公余列名其中,不才知久居異國、人生疏,力辭不,終於遵囑附驥,並戲撰打油詩十數首,秀才人情,為將軍壽。張公批覽詩稿後,告我說,此種品暫時不宜公開,將來於所撰文稿中,漸次披露,並囑余另草一短篇散文,「見報應景就了」。乃遵囑改詩為文,並為臺北《聯合報》社長劉昌平兄取,刊報端,應景隨喜,此詩稿遂未再。其後張公為盛名所累,兩岸爭喧,清靜無塵治史環境,遂一不復返矣。

歲月不居,哲人遽萎,昨承《明報月刊》諸執,專電為少帥喪組稿,及於走,緬懷遺澤,感慨何?忙人老,無為應,忽憶及破笈中,尚餘有此舊詩稿,或刊,為紀念。是原為華封三祝詞,十年後,竟化為匍匐一當獻,空(左土右龍)懸劍,不勝其無常淒惻情云耳!

一、生辰

將軍生於一九○一年,正八國聯軍侵華時。

東省昔年尊二帥,南疆今日壽千觴,

生逢八國侵中國,長愛紅裝伴武裝。

二、少年時況詩

後兩句為張氏二十八歲時,軍次保定所撰況聯,時曾傳誦海內。

爭誇總角有英名,驪句聯輝掩甲兵,

兩字聽人呼不肖,半生誤我是聰明。

三、破吳佩孚軍於秦皇島

一九二四年二次直奉戰時,破吳軍,盡俘其眾,吳泛海.僅身免。

浮海驚逃將舟,秦皇降卒不勝收,

貽書洛帥休惶愧,內戰從來兩流。

四、青樓傳捷報

破直捷報傳誦青樓。

報捷千軍鼓角噪,捲簾十笑聲喧,

紅裳翠袖爭傳語,主帥原來少年。

五、焚卷

一九二五年郭松齡倒戈身滅後,部將通敵函數十封,盡焚未嘗啟閱。三國官渡戰時,曹操亦嘗有類似焚卷故,故云。

俯江水漫金山,潮落潮平指顧間,

撼樹蜉蝣終滅,曾焚卷笑阿瞞。

六、留書張發奎

與北伐軍戰於中原,班師時留書南將張發奎,期抗日戰爭時,並肩戰。

共識內爭無宿怨,同仇外侮有新盟,

留書來將須珍重,異日防樓是弟兄。

七、皇姑屯變

老帥殉國於故西太專車中,少帥繼統奉軍,乃與蔣總司令通款曲。

免煎箕豆還鄉,太車中痛國殤,

禦寇籌邊有季子,轉旋藩幕向中央。

八、倭使誘降

日本特使林權助阻將軍易幟極盡威脅利誘,張氏告,「你忘記我是中國人」,林權助始辭窮。

東來倭使最喧嘩,幣厚辭甘百寵加,

面語輶軒忘一,封疆原即是中華。

九、「謁延平王祠」詩原韻

武緯文經志卻胡,朝為飛將暮稚儒,

換旗豈為尊民朔,確保遼東入版圖。

十、「九一八」變

變時,將軍云對敵情判斷有誤,蓋敵軍在製造件,借機挑釁。二戰時麥克阿瑟將軍撤離菲島時,有「我將返來」名言,瀋陽變時,張說過。

燕雲席捲走驚雷,錯戎剪裁,

麥帥名言非一,當年早說我將回。

十一、藍衣社最高推行者

將軍於一九三三年解甲遊歐,深歎德意兩國復興速,歸國組織「四維社」,擁蔣公為領袖。

燕趙山河一柱撐,片言半日解簪纓,

歐遊真足增人智,願奉元戎北辰。

十二、《懺悔錄》原委

世傳《懺悔錄》,原為張致蔣公函。「骨情親」,張挽蔣語。

骨情親世莫先,忠義兩熬煎,

萬言懺悔豈當悔,原為生民解倒懸。

十三、少帥《贈張嚴佛詩》

贈詩於一九三六年,有「枕淚難乾」句,仿。

寇患妖氛復回,神州廬舍半灰,

不傷身難傷民難,枕淚難乾五十年。

十四、四姐替代夫人

趙四南來,捨命相陪。

北三軍齊解甲,南來四妹最堪尊,

誓隨公瑾同生死,蜚短流長豈足論?

十五、皈依基督

最後一句為口頭禪。

晚歲欣主意長,死生榮辱已相忘,

豈為康健求矍鑠?帝來時殿堂。

十六、夫人主動離婚

遵基督教義一夫一妻制。

為尊教義禮真神,未許娥英在親,

最是賢良稱姐弟,平生稽首鳳夫人。

十七、知遇有感

三句引張致蔣書,言與周恩來相識始末。

卅年浮海感栖遲,初謁重局頗疑,

豈有鴆人羊叔子,慚隨翰墨識相知。

十八、著史傳

末句引少帥贈莫德惠詩「唯一願讀書」。

笑語燈前老少儒,豈因褒貶別親疏,

且編舊新史,唯一情願著書。

十九、續編預約

再續蕪詩,原期十年後,在瀋陽舊帥府中,鳴呼!

謬獻蕪辭說短長,平生知遇敢相忘,

奉帥府重歡聚,再譜期頤二十章。

【編者注】原載《明報月刊》二○○一年十一月,有刪節。

張學良將軍的赤子之心目录+书签附錄 先大元帥的早年生活和事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