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此次呈貴會邀約講演,講題體規定是講中國歷代的政治失。但中國傳統政治,歷代間,極變遷,若籠統講,恐不著邊際。若歷代分別講,又為時間所限。茲僅舉分為五次:一講漢代,二講唐代,後繼續講宋、明、清。一次講一個朝代,這是中國歷史最重的五個朝代。講此五個朝代,體便代表中國歷史全進程。本來政治應該分為兩方面來講:一是講人,一是講制度。人比較變動,制度由人創立亦由人改訂,亦屬人比較穩定,規定人;限制人。這一番講演,則講制度,少講人。但講制度甚不易。在史學裏,制度本屬一項專門學問。首先,講一代的制度,必先精熟一代的人。若離開人單來制度,則制度是一條條的條文,似乎乾燥乏味,無講。且亦是明日黃花,不必講。二,任何一項制度,絕不是孤立存在的。各項制度間,必是互相配合,形一整套。否則那些制度各各分裂,絕不會存在,不推行。三,制度雖像勒定為文,其實還是跟著人隨時有變動。某一制度創立,絕不是憑空忽創立,它必有淵源,早在此項制度創立先,已有此項制度前身,漸漸在創立。某一制度消失,絕不是無端忽消失了,它必有流變,早在此項制度消失前,已有此項制度的後影,漸漸在變質。此講制度,才握各項制度真相,否則仍是一條條的具文,絕不是在歷史有真實影響的制度。四,某一項制度逐漸創始臻於熟,在當時必有種種人需,逐漸在醞釀,又必有種種意,來創設此制度。這些,在當時未必盡為人所知,一後世,則更少人知。但任何一制度創立,必有其外在的需,必有其內在的意,則是斷無疑的。縱過境遷,後代人不瞭解了,即其在當時不盡人瞭解的,但底這不是一秘密。在當時,乃至在不遠的後代,仍有人知該項制度外在需與內在意,有記載在歷史,這是我們討論該項制度所必須注意的材料。否則時代已變,制度已不存在,單憑異代人主觀的意見懸空的推論,絕不恰切符合該項制度在當時實際的需真確的意。五,任何一制度,絕不會絕對有利無弊,不會絕對有弊無利。所謂失,即根據其實際利弊判定。所謂利弊,則指其在當時所發生的實際影響覺。因此講某一代的制度失,必需知在此制度實施時期有關各方意見反映。這些意見,才是評判該項制度利弊失的真憑據與真意見。此種意見,我將稱曰歷史意見。歷史意見,指的是在那制度實施時代的人們所切身感受發的意見。這些意見,比較真實客觀。待時代隔久了,該項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,後代人單憑後代人己所處的環境需來批評歷史已往的各項制度,那說是一種時代意見。時代意見並非是全不合真理,但我們不該單憑時代意見來抹殺已往的歷史意見。即使我們此刻所處的時代,已是需民主政治的時代,我們不再有一個皇帝,這是不必再說的。但我們不該單憑我們當前的時代意見來一筆抹殺歷史,認為從有歷史來,便不該有一個皇帝,皇帝總是不,一切歷史的政治制度,有了一個皇帝,便是壞政治。這正一個壯年人,不睡搖籃,便認為睡搖籃是不的。但在嬰孩期,讓他睡搖籃,未必不。我述的歷史意見,單就中國歷史論,今所傳歷代名臣奏議類,便是一項極該重視的材料。那些人,在歷史,在他當時,所稱為名臣,他們那些奏議,所流傳,仍為此後較長時期所保留,所誦覽,正因為他們的話,在當時,便認為是代表他們當時的時代意見的。有在當時為時代意見的,所後來,才為歷史意見。我們此刻重視這些歷史意見,其意正我們重視我們己的時代意見般。這兩者間,該有精義相通,並不即是一種矛盾與衝突。六,我們討論一項制度,固應該重視其時代,同時又該重視其域。推擴言,我們該重視其國別。在這一國,這一區,該項制度獲立推行有利,但在另一國與另一區,則未必盡。正因制度是一種隨時適應的,不推四海皆準,正其不行百世無弊。我們講論中國歷史的歷代制度,正該重視中國歷史特殊。若我們忽視了這一點,像我們當前學術界風尚,認為外國的一切是,中國的一切不,那是意氣,還說不意見,又哪真切認識己往歷代制度真實意義與真實效呢?七,說歷史的特殊,則必牽連深入全部文化史。政治是全部文化中一項目,我們若不深切認識某一國某一民族全部歷史文化意義,我們很難孤立抽其政治一項目來討論其意義與效。

我們單就舉七端,便見講歷史的政治制度,其甚不易。我們再退一步,但就制度言,該先定一範圍。我此刻首先講政府的組織:換句話說,是講政府職權的分配。即就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來中國歷史政府職權分配演變,我們便借此認識中國傳統政治趨勢,及其內在根本意向。二範圍講考試選舉。照理應該先講此一項,讓我們先知中國歷來政治規定著哪種人才參加政府,由是再講這個政府怎樣組織,及其職權怎樣分配,就更容易明瞭其內在意義。因為一國的政權,究竟該付與哪些人,這是一義。至於政府內部各項職權究應何分配,這已屬二義,中國歷史考試與選舉兩項制度,其意是在政府社會間打通一條路,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來掌握政治,預聞政治,運政治,這才是中國政治制度最根本問題所在。至於政府內部職權怎樣分配,這是政府的組織法,卻並非產生政府的根本法。因此照理言,二範圍更重於一範圍。但我面所講,因求簡捷易明,故將此兩個項目先後倒轉了。三個範圍則講政府的賦稅制度,這是政府關於財政經濟何處理的制度。這一範圍它很重。中國前專講制度沿革的一部書,唐代杜佑的《通典》,最先一門是食貨,即是述的三範圍。次講選舉,即述二範圍。再講職官,便是述一範圍。現在為方便講述見,先職官,次考試,再次食貨。三範圍又講關於田賦的一項。四範圍我講國防與兵役制度。養育此政府的是經濟,保衛此政府的是武力。這一範圍極重。其他學校制度教育制度等,本很重,但我單從此四個範圍,來指陳歷代政治制度的沿革,純從歷史實來比較它的壞,根據當時人的意見來說明它的失。在此四範圍外的,則暫不涉及了。

目录+书签第一講 漢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