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講 唐代

一、唐代政府組織

甲、漢唐相權比較

漢唐,是歷史最代表中國的兩個朝代,次講了漢代制度,現在繼續講唐代。先講唐代的政府:政府與皇室的劃分,漢來即。惟就王室論,皇位世襲法,永遠無何變動,是朝代的更換,劉換了李,此等是並不重。但就政府來說,其間變化則很。政府中最重者為「相權」,因於相權的變動,一切制度隨變動。唐代政府漢代不同,若現在話來說,漢宰相是採領袖制的,唐代宰相則採委員制。換言,漢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權,唐代則相權分別操掌於幾個部門,由許人來共同負責,凡經各部門會議決定。漢朝有一個宰相,但遇政府有政,亦常有會議,這是皇帝宰相其他廷臣的會議。唐代則相權劃分幾個機關,這幾個機關便須常川會議,來決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。漢代宰相有副宰相,御史夫,我們說,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權,御史夫掌握的是監察權。唐代宰相共有三個衙門,當時稱為三省:一中書省,二門省,三尚書省。此三省職權會合,才等於一個漢朝的宰相,監察權還並不在內。

中書省首長為中書令,門省主管長官為侍中,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。唐分官階為九品,一二品官,均處元老,不負實際行政責任。三品,始為實際責任官吏。中書令門侍中及尚書令皆為三品官。若論此三省來歷,尚書本是皇宮內廷秘書,已在講漢代制度時講過。中書依官名論,即是在內廷管理文件意。侍中則是在宮中侍奉皇帝。故就官職名義言,這三個官,原先本是內廷官。唐代,則全由內廷官一變為政府外朝的執政長官,前質完全不同。其實宰相,在春秋時代,僅係封建貴族的臣,但秦漢則化為公,變了正式政府的執政官。此後宰相失職,卻又有另一批皇帝內廷臣變了正式執政官的,便唐代三省。何謂失職?因宰相職權,本該領導政府,統治全國的,後來此項職權,被皇帝奪了,皇帝他們的屬像中書門尚書類來代行政府宰相的職權,這是東漢後魏晉南北朝時代的。現在唐代,才有前宰相職權正式分配給三省。換言,亦即是前皇室濫權重還政府。

乙、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職權分配

現在再說中書門尚書三省職權分配:中書主發令。政府一切最高命令,皆由中書省發。此種最高命令,名義是皇帝的詔書,在唐代叫做「敕」。凡屬重政最高命令,一定皇帝敕行。但實際皇帝己卻並不擬「敕」,係中書省擬定,此所謂「定旨命」。在中書省中除中書令為正長官外,設有副長官「中書侍郎」。中書侍郎,又有「中書舍人」,員額有七八人。中書舍人官位並不高,他們卻有擬撰詔敕權。遇中書發佈命令,由他們擬撰。中國政治的傳統觀念,對一意見從違抉擇,往往並不取決於數,西方所謂民主精神。中國人傳統,則常求取決於賢人。春秋時即有「賢均從眾」說(見《左傳》)。哪一人賢,就採納哪一人的意見,假若雙方均賢,則再來取決於數。賢屬質,眾屬量,中國傳統重質不重量。中國人認為其人是賢者,就夠代表數。不賢僅憑數量,是無足輕重的。這一觀念,反映在漢代的選舉制度,便極明顯。所國的選舉權,並不託付於社會一般民眾,逕由方長官行使。照理,方長官應該擇賢任。他既是一位賢長官,博採輿情,為國選拔真才。這是理論。至於實不全合於理論,則屬另一問題。即唐制,中書舍人擬稿,亦由諸舍人各擬撰,是謂「五花判」。後再由中書令或中書侍郎就此許初稿中選定一稿,或加補充修潤,為正式詔書,後再呈送皇帝畫一敕字。經畫敕後,即為皇帝的命令,後行達門省。所唐代政府定旨命權,是操於中書省。皇帝同意畫敕止。待門省主管長官侍中及副長官侍郎接獲此項詔書後,即加予覆核,這是對此項命令再審查。在門省侍中侍郎,設有若幹三級官,謂「給中」。給中官位並不高,但對皇帝詔書亦參加意見。若門省反對此項詔書,即將原詔書批註送還,稱為「塗歸」。意即將原詔書塗改後送還中書省重擬意。塗歸亦稱「封駁」「封還」「駁還」等,其意義略相同。此項塗歸封駁權則屬諸門省。若今日慣語說,門省所掌是一種副署權。每一命令,必須門省副署,始發生正式效。門省不同意副署,中書命令便不行。詔敕中書定旨門覆審手續完後,即送尚書省執行。尚書省則僅有執行命令權,於決定命令則無權過問。

丙、中央最高機構政堂

政堂此種制度,亦有相當麻煩處。中書省擬命令送達門省,遇門省反對,即予塗歸封還,是則此命令等於白費,即皇帝「畫敕」亦等於無效。故唐制遇詔敕,便先由門省中書省舉行聯席會議,會議場所稱為「政堂」。原先常在門省舉行,後來又改在中書省召開。會議時,中書門兩省長官及侍郎皆席。若尚書省長官不席政堂會議,即先不獲預聞命令決奪。故唐人目光中,須中書門始稱真宰相。唐太宗在未登極前,曾做過尚書令,即太宗即位,朝臣無敢再當尚書令職,因此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常虛懸其缺。僅有兩個副長官,即尚書左僕及右僕。尚書左右僕若兼銜,「同中書門平章」,及「參知機務」等名,即席政堂會議,獲真宰相身分。最先尚書僕附此職銜,所三省全是真宰相。但開元後,即尚書僕不再附有席政堂職銜了。是則他們有執行命令權,無發佈命令及參與決定命令權。他們職掌的,並非政府的最高職權,因此不認為真宰相。但唐制除三省長官外,有其他較低級官員附參知機務或同三品平章等職銜的,是則此人亦參與政堂會議。此現今內閣中不管部臣,行政院中不管部的政務委員,雖非某一部的主管長官,席政務會議,預聞國政決奪。此等人必是官位雖低早負時望的,始加此職銜。當時的尚書省,則略等於現在的行政院。因他管行政,不管命。政府的最高機構,則在政堂。凡屬皇帝命令,在敕字,須加蓋「中書門印」,即須政堂會議正式通過,後再送尚書省執行。若未加蓋「中書門印」,由皇帝直接發的命令,在當時是認為違法的,不為面各級機關所承認。故說「不經鳳閣鸞台,何為敕」(中書省武則改稱鳳閣,門省武則改稱鸞台),這仍是說一切皇帝詔命,必經中書門兩省。其實則皇帝的詔敕,根本由中書擬撰。

但中國傳統政治,仍有一漏洞。在唐代,並無皇帝絕不該不經中書門逕頒詔書規定。這是中國傳統政治制度一種通融。往往每一制度,留有活動變通餘,不肯死殺規定,斬絕斷制。因此中國皇帝不致英國皇帝般被逼斷頭臺,或限定他不為種種活動。實唐代確有不經中書門皇帝隨便命令的。不經鳳閣鸞台何為敕,此是劉禕批評武則的話,劉禕因此遭了殺身禍。武則的唐中宗,便不經兩省逕封拜官職。但中宗究竟怯,己覺難為情,故他裝置詔敕的封袋,不敢照常式封發,改斜封。所書「敕」字,不敢朱筆,改墨筆。當時稱為「斜封墨敕」。此即表示此項命令未經中書門兩省,請行機關馬虎承認意。在當時便認為這是一件值書特書,因此在歷史傳。當時唐中宗所封官,時人稱為「斜封官」,因其未經正式敕封手續為一般人所不。據此一例,便知中國傳統政治,本不全由皇帝專制,不說中國人絕無法制觀念。但中國政治史所規定的一切法制,有時往往有不嚴格遵守的,此亦是實。但嚴格說來,則此等總屬胡鬧,不為訓。因鬧不,皇帝封幾個官職,不致有影響。直宋朝,太祖趙匡胤開國為帝時,建德二年,恰逢三個宰相相繼職,太祖派趙普為宰相,但皇帝詔敕一定經宰相副署,此刻舊宰相既已全體職,一時找不副署人,該項敕旨,即無法行。宋太祖乃召集群臣會商辦法,當時有人獻議說:「唐代皇帝曾有一次敕未經宰相副署,此在甘露變時,當時前宰相已死,皇帝臨時封派宰相,即由尚書僕參知政者蓋印,今仿此方式辦理」,同時即有人反對,謂「唐代甘露變,雖曾此方式,但為亂時變通權宜辦法。今宋昇平,不應採此方式。」是再四商討,是決定由當時開封府尹副署蓋印行。當時宋開封,開封府尹即等於國民政府建南京時南京市長,恰巧當時開封府尹是趙匡義,又係宋太祖的嫡親胞弟,後來即為宋太宗;這才算完備了這一詔敕的法定手續。根據這一點,中國過的政治,不說皇權相權絕不分別,一切全由皇帝專制。我們縱

(本章未完)

第一講 漢代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