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部分 千秋法治誰引領 逆天而行的法家狂人

曹操因《三國演義》飛入了千萬戶,千秋跡任人評說,隨著今我們對史料的進一步解讀,又有許不同的觀點浮現於當今的學術界,為我們的茶餘飯後增添了許談資。

儒法兩摻著玩

假有人問:「曹操的思屬於哪一?」一般人會回答:法。

這難怪,曹操崇尚嚴刑峻法,因此,許人認為曹操是法,曹操的思應該是法思為主不足為怪。但是,在逐漸深入瞭解魏武帝曹操的具體跡中的細節後,發現不少有趣的情,值今的我們對曹操姓「儒」還是姓「法」進行一些新的探討。

早期的曹操「任俠放蕩」,喜歡當一名「遊俠」,同時代的袁紹、張邈等許人此。這個時期應該說法思對曹操影響並不深,因為韓非子對遊俠一類人是排斥的,包括在他「重本抑末」的思裡。

隨著他「舉孝廉為郎」,開始進入官場後,法思在他的行動中初見端倪,棒殺蹇碩叔,整治貪官污吏。後來有一段時間,曹操「托疾病,輒告歸鄉」,其原因便是因為「權臣專朝,貴戚橫恣」,突讓我孔子說的「邦無,則卷懷」,政府腐敗無,就捲鋪蓋回吧!

由此比照,見曹操思中受儒影響不。

學儒,先學習搞

建安八年五月,曹操頒佈的《修學令》,表明了他實施禮教化民眾的決,這與曹操的一位謀士有著密不分的關係,這位謀士,叫袁渙。

袁渙初歸曹操,便對曹操說:「夫兵者,凶器,不已。鼓德,征仁義,兼撫其民除其害。」提倡德仁義教化民眾,曹操深納其言。袁渙歸曹操是建安三年呂布覆滅後的,見曹操最遲在這個時候就有實施禮教民的法,概由於戰頻繁所沒有台具體政令。

魏國建國初,曹操升袁渙「為郎中令,行御史夫」,袁渙又言曹操:「今難已除,文武並,長久。為收篇籍,明先聖教,易民視聽,使海內斐向風,則遠人不服文德來。」曹操「善其言」。其治,劉馥於揚州「聚諸生,立學校」;杜畿在河東「親執經教授」;楊俊治南陽「宣德教,立學校」。因此見,曹操並非在說空話,是有實際行動的。

禮教民,德化民是儒一貫的主張。觀先秦幾位儒,孔子主張「德,齊禮」;孟子有言「謹庠序教,申孝悌義」;荀子亦云「勸教化,趨孝弟」。至漢代董仲舒認為「教,政本」,主張君主應該「立辟廱庠序,修孝悌敬讓,明教化,感禮樂」。由此觀,禮教民的政策體現了曹操儒思的一面。

仁教中不忘法「本色」

在實施禮教民政策的同時,曹操同樣不忘推行他崇尚的嚴刑峻法。首先突的一件就是「制新科州郡」,何夔言曹操:從喪亂來,人民流離失所,現在雖稍稍安定,但是歸服教化的時間很短。所達的新法令,是嚴明的刑罰來整飭法令,統一國的教化。我所管轄的六縣,轄界剛剛劃定,加鬧饑荒,果一律法律禁令來整治,恐怕會有不服從教化的人。有不服從教化的人就不不誅殺,那麼就不是觀察民情設立教化順應時勢的意圖了。

古代帝王京外的區劃分為九等徵收賦稅來區別遠近,制定三種輕重不同的刑法來平定治理社會混亂的局面,我的愚見認為這個郡應該遵從邊遠區、新封王國的法律,這裡的民間,派主管官員臨時根據情況靈活處理,對不違背公正的法度,對順應百姓的願。等過了三年,老百姓安居樂業,後法令整治他們,那麼就沒有什麼方行不通了。

曹操聽從了何夔的建議,將新科推廣至治各縣。不僅此,曹操還將教刑結合,曹操曾對高柔令說過:「夫治定化,禮為首。撥亂政,刑為先。」表明了曹操實施教刑結合的思。

王修治魏郡時,「明賞罰」;蘇則在金城設禁令,「有干犯者輒戮,其從教者必賞」等等。足說明曹操崇尚的法治在其治各縣實施。

此外,曹操甚至「議復刑」,並且陳群、鍾繇的贊同,但由於王朗等眾參與議會者反對,加軍繁,暫且罷議。

教刑結合的思來源於董仲舒「德主刑輔」的思,不過在社會動盪的背景,曹操必須採取「德刑並重」方更治理其轄郡縣。

儒法皆施抑制土兼併

曹操的另一土政策是抑制土兼併,其中最有名的政令莫過於建安九年(公元二○四年)頒佈的《抑兼併令》。

土兼併一直是王朝興衰的決定因素一,先秦的儒學孔子說過:「有國有者,不患寡患不均,不患貧患不安。」,孔子卻沒有明確的抑制土兼併的主張。後的孟子、荀子沒有明確的抑制土兼併的主張。商鞅、韓非子等法流傳於後世的相關著,皆主張重農抑商,但對於抑制土兼併的思的敘述則很少。

直西漢孝景帝時期,開始現「罔疏民富,役財驕溢,或至併兼」,土兼併問題日益嚴重。武帝時期,董仲舒言請求「限民名田,澹不足,塞兼併路」。儒有比較明確的抑制土兼併的思主張,約始於此。此觀,曹操抑制土兼併的思直接來源於董仲舒的思,董仲舒的儒學是包含了一些、法思在內的新儒學,畢竟抑制土兼併光靠德治是不行的,更需有法治後台,這就是所謂的「陽儒陰法」,因此曹操抑制土兼併的指導思是儒思,行政手段則體現法思。

儒思主張「德主刑輔」,法思則主張「刑主德輔」,曹操則取了平衡點。

唯才是舉顯「儒法合流」思

曹操的人思十分著名,他己的話來說,叫「唯才是舉」。

儒是非常重視德的一個學派,所當時有「才」跟「格」不分開的爭論,儒說不分開,儒賢這個「賢」字具有雙重意義,一方面是人,另一方面是幹的人。儒認為,一個幹的人沒品德的話,越幹,越會做壞,這不叫賢人,叫奸人。

曹操人政策,易中教授較為完整歸納了五點,具體特點就是「德才皆重,才為先」。即注重所人的才,即便其品行稍差,接受,最重是有才。

譬魏種,他曾經背叛過曹操,曹操發誓抓嚴懲他,結果等真正抓住他的時候,卻是說了句「唯其才」便饒恕了他,對他依舊給予重。

譬郭嘉,郭嘉平時「不治行檢」,陳群非常不慣郭嘉這種不注意品行的習慣,於是「數廷訴嘉」,郭嘉依舊「走己的路,讓陳群說吧」,曹操沒有因此責怪過他們中任何一人。

這樣來曹操「唯才是舉」的人思似乎不是儒思,其實不。曹操「唯才是舉」的人觀的根本指導思還是儒的「任賢」的人思,不過為適應當時社會,他必須做調整,但這種調整並非放棄了對「德」的求,因為觀曹操一生的人跡,他並非完全放棄對人才的「德」的求。

不拘一格的政治狂人

在一個代表儒思的貴族勢力空前發展的時代,在儒的思已經滲透這個社會的骨髓的時候,曹操卻掄法的「棒」,橫掃八荒,反社會發展潮流雄,無異於逆行。

縱觀曹操的一生,他堅持了一輩子的法主張,被他的兒子曹丕一一推翻,唯才是舉的人政策變了「九品官人法」,從此「品無寒門,品無雅士」,世族壟斷國人才錄渠長達幾百年,除此外種種措施不勝枚舉。

曹操的人生際遇讓我另一個鼎鼎名的儒學宗師——荀子,為儒的標桿旗幟,培養來的學生卻一個一個是最純粹的法人士,韓非、李斯等,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。

曹操荀子,果我們片面將其貼標籤,覺曹操姓「法」,荀子姓「儒」,這是不妥當的,他們的思融貫儒法,開創了一條新的思路,很難說有明晰的界限,他們的思超脫儒法爭,達了一個更高的境界,就像現代基因學的研究果:雜品種更具優勢,曹操荀子將儒法兩雜,就了一番偉業。於是,曹操橫掃北方,統一的部分區,荀子的學生韓非、李斯助秦始皇一統,就亙古未有業,令無數後人觀瞻仰望。

但是,隨著東漢來世族經濟政治勢力的強勢崛,儒思隨著士族政治時代的來臨,擺脫西漢時「王霸雜」的窘境,真正為實質的官方哲學,曹操的一些法舉為這股歷史潮流的「眼中釘中刺」,司馬為首的貴族利益集團群攻,於是,最堅持法思的曹魏最先消亡了。

曹操因「法」興,最後曹魏卻因「法」亡,就算穿了一件儒思

(本章未完)

第一個用儒家經典判案的法官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