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篇 唐代官場經費靠「捉錢」來解決

賑濟貧民就相當於父親救兒子

現在來說一隋唐至五代的信貸情況了。

唐朝立國,「民為貴」的調子是唱最高的。那麼它究竟是唱高調,還是確實辦了實呢?當是辦了實。

古代有史官,有史書,做做歹有後面一朝的人給你定論。皇帝不畏、不畏鬼神,甚至不畏民意,但總還考慮後世名聲;因此高調唱來,一般會落實。

在唐朝,對災民的賑貸,是完全制度化了的。

其實從隋文帝開始,政府就建立了一種「義倉」,由政府管理,在每年收穫季節動員富戶捐稻穀麥子,存入義倉。災年時就發放來,「賑給」災民。

所謂「賑給」,有專指,這應該就是無償提供,跟現代的情況一樣了,不需返還。

義倉,就是建在鄉間村社的糧倉,所稱「社倉」。

了唐太宗時代,各州縣又普遍建立了縣級的義倉,存糧實行攤派,按每畝土收取糧食二升,對無的商人按不同等級收糧,但對貧困戶少數民族不徵收。

遇災年,由縣級義倉發放救災糧,並貸給災民種子,等秋後償還。

後來,義倉糧食改為按戶徵收,最等戶糧五石,各等級根據富裕程度遞減。

富人不僅先富來,比別人承擔義務。這在古代是很樸素的理,並非政府「仇富」或「綁架富人」。

若富戶中有恬不知恥的鐵公雞,那就是鐵公雞,那時候沒有由主義理論做掩護。

唐朝的這個賑災機制,就是一個政府為主導、民間做支撐的聯合體。賑災的,有人錢,有人管理了。

百姓不是富流油的商人,因為收不窮困,不是他們的罪過。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,這不是什麼恩典,是職責。

隋唐五代,民本意識是比較強烈的,在皇帝身是一樣。

比方,百姓日子過苦,隋文帝就會思考:「我怎麼這樣無?」

百姓日子過窮,就會有柴世宗這樣的皇帝來說話。

顯德五年(九五八年),淮南發生饑荒,柴世宗令州縣發放賑災米。有臣說:「民貧,恐怕無法償還,何辦?」

柴世宗就說:「民,吾子。

怎有子倒懸為父者不救解?」

他質問臣屬,怎麼就非讓他們還貸呢?

——不錯,柴世宗不過是個「封建」皇帝,但他說的不是真理嗎?

我現代官場概缺了一課,那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——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?」

當,唐代有「歪嘴尚」,唐太宗的經給念歪了。唐玄宗時,義倉的糧食經常被挪做他。了該賑災的時候,卻拿不糧來。

老百姓餓沒法,向商人借「倍息」的高利貸。

唐玄宗知了這情況,專門發了聖旨說:「貧民借『倍息』,致使貧者越貧,富者更富。」於是他令,在各州設立農桑官員,各縣負責審查農民的糧食種子情況,不夠的就貸給,還規定了賑貸口糧的標準。

幾年後,他又重新規定了義倉糧的徵收辦法(見《冊府元龜》)。

玄宗,《長恨歌》裡的唐明皇,來這人不是中裝著楊貴妃啊!

唐朝的經驗,就是政府慈善業納入了己的職責範圍,主動管了來,發揮了政府民間兩個積極,不是將慈善業向民間一推了。

再一個是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,建立賑災保障體系,使慈善業有了強的實力做後盾。

在史籍還記載著,在特殊情況,唐政府曾動過國糧倉的糧食進行賑濟。有過免除民欠官債的量記錄。

李後主的南唐對錢幣藝術也有貢獻目录+书签有這樣一群奇特的「捉錢」專業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