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篇 紙幣的狂歡與宋朝的崩潰

朝廷無義就別怪百姓無情

紙幣是宋朝人的發明。這東西來後,當時的人對它就有研究,頗有。

古人並非像我們像的那樣,一晚渾渾噩噩,知吟詩畫;他們是什麼弄個明白的,有一股子執著勁兒。

這方面,你我概不他們。

正因為有這種「求真理」的傳統,我們的民族在二十世紀初,才有全面、迅速接受了西方的科學思,創建了亞洲「一共」。

即便是全面開啟新時代的「五四」,是從中國思界內部產生來的劇變,不是哪個發達國強加給我們的。

現在的很人太厚今薄古,為己無所不懂,古人根本不在話。

是現實往往跟這種人開玩笑——他們老是在犯古代的錯誤!

了,為了避免犯錯誤,我們還是來宋人聰明在哪裡?

宋人對於紙幣的流通規律,有相當系統的認識,歸納來有兩理論,一是「兌換論」,二是「稱提說」。

前面提過的北宋名相文彥博,就是「兌換論」的重理論。

他認為紙幣一定夠由兌換銅錢、鐵錢,才於公兩利。

有由兌換,老百姓才信任紙幣,官發行紙幣才順利,這樣,每發一次紙幣就等於政府獲一次厚利。

另一方面,對於民間來說,因為紙幣畢竟比鐵錢方便,隨時兌換,他們就願意,並且信任不疑。

北宋末期的溫州瑞安,過一個知識分子,叫周行已。他對紙幣有高論。

他說,紙幣一定有準備金,供人們隨時兌換,但準備金不一定是十足的。

比說,發行了三百萬貫子,那麼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子在流通中,人們不會拿它們兌換銅錢;另外還有紙幣耗損的、儲存來不的,這樣加來約佔了一百萬貫的樣子。

因此,需有二百萬貫銅錢做準備金(他稱為「實」),就支持三百萬貫的子流通。

他對「準備金」這一概念的認識,是非常科學的。

在南宋時期,無論關子、會子,現過貶值。於是南宋人對穩定幣值了很辦法,當時稱為「稱提說」。

「稱提」就是平衡意。

最早提這個理論的,是南宋初年的宰相沈該,他主張調整銅錢紙幣兩者的關係。其中一種的價值穩定了,同時物價保持穩定了,另一種就不會現貶值。

他主張,政府手裡應該隨時有量銅錢,主動兌換的辦法來穩定紙幣的價值。

他建議,宮中應該儲備百萬緡錢,一遇紙幣貶值,就拿錢「買」紙幣,紙幣就會停止貶值。

宋人陸續總結來的一些經驗,咱們在這裡歸納一:

一、借助銅幣來穩定紙幣價值;

二、實行新、舊紙幣折換,在折換時,趁機流通過濫的舊幣貶值;

三、採嚴刑峻法,迫使老百姓按紙幣面額來使,不允許民間將紙幣擅貶值;

四、在財政撥款稅收,採銅幣紙幣按比例搭配的辦法,提高紙幣在民間的信任度;

五、嚴禁銅錢外流、藏匿、銷毀,保持一定數量的銅錢與紙幣並行流通,使人民不至於對紙幣價值產生懷疑;

六、減少政府開支、減少紙幣發行量,堵死通貨膨脹的兩根源;

七、果準備金實在不足,就有價證券(新形式的紙幣)實物,主動兌換紙幣,讓老百姓覺紙幣還是隨時兌換的,紙幣就不至於貶值太厲害。

這裡面,有高招有損招,我,讀者會分辨。

這種「稱提說」了南宋幾代皇帝的認,屢次實行。但是有時效果很不。原因何在?

宋末元初有個學問叫許衡,他明白,曾經這樣說:「但見朝廷每次『稱提』令一,百姓反受其害,錢越短,嘉定年間換發子一換二,這是貶了平民一半財,嘉熙年間又一換五,這是貶了平民四倍的財富,朝廷無信義,此為甚!」(見《許文正公遺書.楮幣札子》)

這位許老夫子對「程朱理學」很有研究,後來降了元,擔任了元帝國的最高學府校長(國子監祭酒),了蒙古貴族子弟的老師,為元世祖忽必烈了不少治國的主意。

他降元,被當時人是沒有氣節,後來未重。但是他南宋的問題,是太透了。

他的這段話,其實是點了南宋敗亡的害。

——朝廷一再、再三掠奪人民財富,無義甚,那麼,危急關頭又怎指望己的臣民盡忠?

所說,宋朝的覆滅,跟錢有關。

在宋朝買二手房有可能挖出一窖黃金目录+书签懂錢和不懂錢的人就是不一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