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儒道之爭

一 隱士哲學

儒爭,說是儒、墨、三爭。因為儒墨兩的分歧,主在仁愛與兼愛。但仁愛,兼愛罷,總是做點甚麼。實際,墨子雖與孔子對著幹、擰著來,發點是關興亡,願意為此殫精竭慮,奔走呼號。卻無意於此。他們雖有主張,卻並不游說諸侯,不設計方案。即便發表意見,半是說話。因為的主張是「無為」,就是不做甚麼。不但己不做,反對別人做。他們的主張,是統治者,老百姓,不做。這才有了儒爭的焦點:有為,還是無為。這是與儒的分歧,是他們與墨的分歧。就是說,儒墨主張「有為」,分歧僅僅在於「做甚麼」「怎麼做」。的主張,卻是「不做」。這樣,與儒、墨的分歧,比儒墨爭的分歧更。

問題是,儒墨兩為甚麼做,為甚麼就不做呢?

因為他們代表不同的士。前面說過,墨代表武士(或俠士),儒代表文士(或儒士);墨代表士的層,儒代表士的層;墨代表士的過,儒代表士的未來。武士,文士;層,層;過,未來,總歸做。那麼,不做的又代表誰?他們的思又是誰的哲學?

隱士。是隱士的代表,思是隱士的哲學。

甚麼是隱士?隱士是士的另類。前面說過,春秋戰國時期的士,體是「由職業者」。他們的工,主是給別人幫忙。比方說,夫的采邑,就是士來打理的。這樣的士,叫「臣」(前面說的陽貨,就是季孫氏的臣)。另外,打仗,靠士。這樣的士,就是「戰士」,叫武士、甲士。打仗有人衝鋒陷陣,有人謀劃策,還有人拉幫結派合縱連橫。這樣的士,就是「謀士」,叫「策士」。國間不但打仗,談判,槍舌劍,折沖尊俎,有人幫著說話。這樣的士,就是「辯士」。子、諸侯、夫,占夢、算卦、風水,有人懂醫懂藥懂房中術。這樣的士,就是「方士」。果甚麼情沒有呢?他們有人陪著吃喝玩樂閒聊。這樣的士,就是「食客」。總,士的任務,就是有幫忙,沒幫閒,說話幫腔,打仗幫兇。但不管是哪一種,做,依附於高級貴族(夫、諸侯、子)。他們是「毛」,必須依附在一張「皮」。皮不存,則毛將焉附,所他們關興亡。隱士卻不同。他們誰不依附,甚麼情不幫別人做,不為這些情費腦筋。甚麼,甚麼人民,甚麼國,統統不關己。果你拿這些請教他,他還生氣。比傳說中的隱士許由,聽說堯讓位給他,就跑河邊洗耳朵。結果他的哥們巢父更生氣,說你這麼一洗,溪水弄髒了,我游飲牛。這就是「隱士」。

甚麼人做隱士?有本的人。有本的人當中,甚麼人是隱士?不做的人。所謂「不做」,不是甚麼不做。耕田、種菜、砍柴、釣魚類,還是做的,否則他們吃甚麼?他們的「不做」,其實是「不做官」。不做官不是「不會做」或者「做不了」,是「不願意」。做,會做,做了,卻偏不做,才叫「隱士」。

,就是這樣一些人的代表。思,就是這樣一些人的哲學。不過這樣一來,就有了問題。一,儒俠需哲學,需代表,是因為他們做。做,就有理論依據,有哲學指導。隱士甚麼不做,哲學幹甚麼?代表幹甚麼?二,隱士對於國、興亡,既「不關己,高高掛」,那你何必說,又有甚麼說的?

這就說明兩點:一,不等於隱士,隱士不等於。準確說,不是隱士,是「隱士哲學」。他們的立場、觀點、態度,是隱士的,因此主張「不做」。他們的社會角色是哲學,因此不「不說」。說甚麼?為甚麼主張「不做」的理說來。主張「不做」,同時「說」,這就是「隱士哲學」,就是。二,為「隱士哲學」,其實還是關國、興亡的。不過在他們來,這個社會,這個,已經沒救了。救,有一個辦法,那就是「無為」。這就是他們與儒墨兩的根本分歧。因此,所謂「儒爭」,就概括為三句話:有藥救,還是無救藥;拯救,還是拯救己;積極有為,還是消極無為。

先說一條。

前面說了,代表的隱士們,是不關國興亡的。那麼,是他們認為這不關己的痛癢嗎?不是。人,是社會的存在物。每個人,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,隱士不例外。社會狀態,他們的生活;社會狀態不,他們的生活不。怎麼不關?怎麼說關是不必的?其實,他們的不關,是認為關沒有,這個社會已經無救藥了。既無救藥,關它幹甚麼呢?

這種觀點,主是老子、莊子前那些隱士們的。這些人是的先驅,我們不妨稱為「前」。孔子的時代,就有這樣的人。孔子他們的關係,約是孔子對他們很客氣,很敬重;他們對孔子則不欣賞,不贊。

不妨舉幾個《論語.微子》中的例子。比楚國的「狂人」接輿,就曾經一邊唱著歌,一邊走過孔子的車子(歌過孔子)。歌,當是故意唱給孔子聽的。怎麼唱的呢?鳳凰啊鳳凰,咋就這麼倒楣(鳳兮鳳兮,何德衰)!過的不挽救,沒做的還追回(往者不諫,來者猶追)。算了吧,算了吧,那些當權派岌岌危(已,已,今從政者殆)!這話意思很清楚:今這個世,早就不救藥。你孔某人就算是鳳凰,碰這倒楣的時代,是沒毛的鳳凰,還不一隻雞!現在那些執政者早晚完蛋,你東奔西走找他們幹甚麼!據說,孔子聽了立即車,跟他談談,接輿卻一溜煙跑無影無蹤。

果說接輿的歌還是暗示,那麼,另外兩個隱士——長沮桀溺的話,就是明明白白的了。有一次,孔子過河,找不渡口。正長沮桀溺肩並肩在耕,孔子就讓子路「問津」(詢問渡口)。長沮說,駕車的那位是誰?子路說,是孔丘。這裏有兩個問題需解釋。一,駕車是子路的,孔子怎麼了「執輿者」?回答是:因為子路了車,所韁繩就了孔子手裏。二,子路是孔子的學生,對孔子怎麼直呼其名?回答是:因為子路是在對長者介紹孔子。直呼其名不稱夫子,是謙虛,是對長者的尊重。於是長沮又問:是魯國那個孔丘嗎?子路說,是的。長沮說,那他應該知渡口在哪(是知津矣)!俗話說,說話聽聲,鑼鼓聽音,長沮這是話裏有話。他的意思是:孔夫子不是聰明絕頂嗎?他連的路在哪知,還找不渡口?當,這話做另一種解釋:孔夫子早就知的路在哪兒了,何必還來問我?兩種解釋,通。

子路碰了個軟釘子,又問桀溺。桀溺問:先生哪位?子路說,是仲由。子路的回答是稱名不稱字,是謙虛、尊重。桀溺又問: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?子路說,對的。桀溺說,現在普是滔滔洪水,誰改變,你們又誰一改變(滔滔者,皆是,誰易)?與其跟著「辟人士」,何不跟著「辟世士」?這意思很清楚: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壞透了,爛透了,根本就不救藥。你們與其像孔子那樣,是拒絕與壞人合(避人);還不像我們這樣,根本就拒絕與整個社會合(避世)。

長沮桀溺說完,就顧埋頭幹活,不再搭理子路。子路沒有辦法,回報告孔子。孔子聽了,悵說:人又不動物一生活(鳥獸不與同群)。不跟人打,又跟誰打(吾非斯人徒與誰與)?果太平,我不著來搞改革了(有,丘不與易)!就是說,正因為世來無救藥,這才需我們辦法。

類似的話,子路說過。有一次,孔子在前面走,子路在後面跟,掉了隊。為甚麼會掉隊呢?估計是孔子坐車,子路步行,跟不。這時,子路遇一位「荷蓧丈人」,就是拐杖挑著除草工具——蓧(音掉)的老人,就問:先生見我老師了嗎?荷蓧丈人說,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誰是老師(孰為夫子)?這話歷來有種解釋。有人說「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」是指荷蓧丈人己的,有說是指子路甚至孔子的。這樣一來,這句話就有三種翻譯。一種:荷蓧丈人說,老夫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哪裏認你們老師?二種:你們這些人,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誰是你們老師?三種: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的人是老師?誰是老師?這三種解釋誰是誰非,我們且不管他,關鍵是後子路的議論。子路說,別為我們不明白。我們主張行不通,那是老早就知的(不行,已知矣)。

這就有意思。

(本章未完)

第二章 儒墨之爭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