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第一章 勝利者的蠢事

一九一九—一九二九年

為消滅戰爭戰——血流乾了的法國——萊茵河國界——凡爾賽約的經濟條款——對賠償的無知——聖‧日耳曼條約特亞農條約消滅了奧匈帝國——魏瑪共——國拒絕英對法保證——克雷孟梭的台——彭加勒進佔魯爾——馬克的崩潰——國的孤立政策——英日同盟的終止——英裁減海軍——共產主義的兒子:法西斯——二次戰何容易避免——一個靠的平保證——勝利者忘記了——戰敗者牢記於——二次戰的德淪落——原因在於未使德國廢除軍備。

一次世界戰結束後,人們深信不疑,並且幾乎普遍希望世界將享受平。果恪守正義的信念,根據常理審慎來處理情,各國人民的這種衷熱望本來是很容易實現的。「為消滅戰爭戰」一語,已有口皆碑,人們並已採取措施,使為實。當時被認為握有國權的威爾遜總統,曾使國際聯盟的設深入人。在凡爾賽的英國代表團,他的設加塑造具體化,使為一種機構,並將永遠為人類艱苦前進路的一個程碑。勝利的協約國,這時至少對他們的外敵言,是強無比的。他們必須應付國內的嚴重困難及許他們不知何回答的難題。位於半個中歐的變亂禍首的各條頓國,已匍匐在他們面前;因受德國沉重打擊創巨痛深的俄國,已陷於內戰騷亂中,並逐漸落入布爾什維克或稱共產黨的手中。

※※※

一九一九年的夏季,協約國軍隊駐紮在萊茵河一帶,他們的橋頭堡則深深楔入被擊敗的、被解除武裝的飢餓的德國境內。各戰勝國的領導人在巴黎討論爭辯未來的措施。歐洲的圖放在他們的面前,他們幾乎隨所加改繪。經過艱難困苦冒險拚命的五十二個月後,條頓國同盟終於俯首聽候他們發落,同盟中的四個員國,沒有一國對協約國的意志做最微弱的抵抗。罪魁禍首的德國被公認為是使世界慘遭這場浩劫的元兇,現在完全聽命征服者的擺佈,征服者己經過這番折磨顯踉踉蹌蹌。這一次戰爭不是政府間的戰爭,是民族間的戰爭。各國的全部生命精力傾注於憤怒與殺戮中。在巴黎集會的各戰時領導人,在那時感人類歷史空前強猛烈的潮流的壓力。烏勒支約維納約的時代已經過了,在那個時候,貴族政治外,無論是勝利者還是戰敗者,在開會討論時是謙恭有禮,沒有民主政治那種吵吵嚷嚷的爭論,他們盡根據共同承認的基本原則來改造各種制度。

現在,飽受苦難的各國人民,受量的宣傳教育所鼓動,致使億萬人一致堅決求必須進行徹底的報復。站在使人頭昏目眩的凱旋頂峰的領導人,果在會議席放棄戰士們在沙場浴血戰鬥贏來的東西,那就非倒霉不。

法國憑它的努力犧牲,理所當居於領導的位。法國人為了保衛法國的國土,在國土抵抗入侵者的戰鬥中,幾乎死了一百五十萬人。巴黎聖母院的鐘樓,在一百年內曾五次(一八一四年、一八一五年、一八七○年、一九一四年一九一八年)目睹普魯士刺眼的刀光劍影,聽震耳的槍炮轟鳴。在這一次,法國十三個省處在普魯士的嚴酷軍統治達四個悲慘的年頭。片片的區接連遭受敵人的破壞,或在兩軍激戰中淪為一片焦土。從凡爾登土倫間的每一間農舍、每一個庭幾乎在悼念死的親人,或者在照顧傷殘的倖免者。

曾經參加一八七○年戰爭受過那次戰爭苦的法國人,其中有許人已經為顯人物,在他們來,法國在這一次剛剛結束的無比擬更為慘酷的戰爭中竟獲勝利,幾乎是一個奇蹟。他們一生中對德意志帝國向來抱有恐怖的理。他們沒有忘記俾斯麥一八七五年曾企圖發動預防戰爭;他們沒有忘記一九○五年迫使德耳卡塞職的無情威脅;一九○六年摩洛哥件、一九○八年波斯尼亞糾紛一九一一年阿加迪爾危機,曾使他們戰慄不安。德皇的「鐵甲拳頭」「閃亮的盔甲」的演說,在英人聽來許會引為笑柄,但在法國人裡,卻是確確實實的災禍的預兆。差不五十年來,他們在德國武力恐怖生活。現在鮮血為代價,解除了這長期的壓抑。平與安全終於實現了。法國人民懷著熱情激奮呼喊:

「絕不再有二次!」

但前途充滿了不吉兆。法國的人口不及德國人口的三分二。法國的人口沒有變動,德國的人口卻在增長。在十年或不十年內,每年將有批德國青年達服軍役的年齡,其人數必定比法國的一倍。德國曾經幾乎是一國力與幾乎整個世界戰,且幾乎征服了世界。熟知情況的人知很清楚:有幾次,戰的勝負安危在千鈞一髮間,是由於一些偶件機會才使局轉危為安。則,將來萬一再有什麼風波,強的協約國是不是還會再度派遣幾百萬軍法國戰場或東線來呢?俄國正陷於瓦解動亂中,已變面目全非。意利頗有站敵方一邊的。英國國同歐洲遠隔重洋或海。英帝國似乎是靠除了帝國公民外別人就很難了解的聯繫團結在一的。將來究竟在什麼形勢,才使參加維米山戰役的強勁的加拿軍、參加維萊—佈雷頓諾戰役的光榮的澳洲軍、參加遍彈坑的帕森達勒戰的無畏的新西蘭軍、及曾於一九一四年嚴冬堅守阿爾芒蒂埃爾戰線的剛毅的印度軍團,會再度開法國佛蘭德來呢?愛平、麻痺意反軍國主義的英國,什麼時候會再度派遣二三百萬軍在阿圖瓦皮卡迪的平原馳騁呢?什麼時候國的二百萬優秀子弟會再次遠渡重洋,開香巴尼阿爾貢來呢?當時的法國,雖是無非議的主人,但已疲憊不堪,人口損失慘重;它在瞻望未來的前景時,既深感慶幸,又惶恐不安。安全在何處呢?果沒有安全,則所獲的一切似乎是毫無意義的,且生活的本身,即使在勝利的歡呼聲中是不忍受的。最迫切的需是安全,不惜一切代價採一切方法,那怕是嚴厲的、甚至是殘酷的方法來取它。

※※※

在停戰那一,德國軍隊開回本國,秩序井。這時,戴了榮耀桂冠的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元帥,軍人的氣概說:「他們打不錯,讓他們保持他們的武器吧。」但他求今後法國的邊界必須移至萊茵河。德國會被解除武裝;它的軍體制會被砸碎;它的塞會被摧毀;德國將變貧窮;它將擔負無法計算的賠款;它將陷於內亂:但所有這些,在十年或二十年內,會為過。「全部日耳曼民族」的無法摧毀的威力將會捲土重來,未撲滅的普魯士武士的火焰將會再度燃燒來,但是又寬又深、水流湍急的萊茵河,一旦為法國軍隊所據守設防,即為防衛法國的塹,在河那邊的法國人就世世代代過平的日子。但英語世界的感受見解卻與法國的不相同,沒有他們的援助法國早已被征服了。凡爾賽約中關於領土的條文,實際是讓德國領土原封不動。它仍是歐洲最的單一民族的國。當福煦元帥聽凡爾賽約簽訂的消息時,他非常精確說:「這不是平。這是二十年的休戰。」

※※※

約中關於經濟的條文,其苛狠愚蠢,竟達顯不實現的程度。德國被宣判必須繳付驚人的巨額賠款。這個規定反映著勝利者的憤怒,反映著戰勝國的人民根本不知實沒有任何一個戰敗國付相當於現代戰爭費的賠款數額。

群眾始終不了解這種最簡單的經濟實;一取選票的領袖們,又不敢向他們說清楚。報紙領袖們一樣,反映強調流行的見解。幾乎沒有人來說明:賠款的償付,提供服役,或者車輛或輪船載運物資輸國外的辦法來實現;當這些物資運求賠償的國後,除非該國是極其原始的或受嚴格控制的社會,否則其國內工業就會被打亂。實際,掠奪一個戰敗國,唯一的辦法就是所需的、搬動的東西運走,驅使戰敗國一部分人擔任永久的或暫時的勞役。這一點甚至連俄國現在已經學會了,不過這種方法所的利益是無法與戰爭的費相比的。但當時各國的當權者竟沒有人認識這一點,並且超越或擺脫公眾的愚昧見,向選民宣佈這種基本的、無情的實;即使他們說了,恐怕沒有人相信。勝利的協約國繼續堅持壓搾德國,「直這些個子吱吱叫為止。」所有這些對世界的繁榮日耳曼民族的情緒有深遠的影響。

不過這些條文實始終沒有執行。恰恰相反,戰勝國雖沒收了約十億鎊的德國資產,但幾年後,主由英兩國給德國的貸款卻在十億五千萬鎊,從使德國夠迅速從戰爭的廢墟中復興來。這顯是慷慨的做法,但與此同時,在各戰勝國中,苦難、不幸的人民還在千篇一律叫嚷,他們的政

(本章未完)

序言二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