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錄4 紅色在行動

——記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

新華社記者 羅更前

影星阿蘭.德龍京,在一個不允許任何記者拍攝的場合,卻有一台相機硬是擠了進,操這台相機的是個穿紅色衣的青年記者。

京津公路,一輛「平治」牌轎車,一百四十英的時速,緊緊尾隨著公安局的警車,車坐的又是這個身著紅衣的青年,在抓獲殺害北研究生的兇犯時,他摁了快門。

外部招待所火,迅速達現場,衝進火場,端相機的,還是紅色衣……

這個經常身著紅色衣活躍在新聞現場的青年是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。他喜歡紅色,需紅色,他認為紅色有緊迫感,紅色熱情、勝,容易給人留記憶,為次採訪提供方便。

一年半前,他是中國政法學的教師,再往前,他是北國際政治系的學生。憑著他的勤奮,憑著他那一張張草板紙裱糊的半生不熟的品,年一月,他敲開了新華社的門。從那時,攝影部的發稿欄裡現了一個新的名字,幾乎每有。同行們很快就將這個名字那來匆匆的紅色身影對了號。就在唐擔己的潘太克斯相機不定哪就會因勞累過度罷工的時候,他領了尼康。

「發我兩台尼康……」他激動像范進中舉一樣逢人便講,致在工時不慎被裁刀鍘破了手。幾後,他又因願領了鏡頭,高興一躍,頭撞在門框,打了「補丁」。唐的確興奮過度,有那些親身經歷過戰火的士兵才懂武器精良的重。

就在認為唐師曾躊躇滿志、魚水的時候,唐突感虛了。他拚命向有經驗的記者學習,希望集眾長於一身,他有一幫師傅。他一面向周圍的同行拜師求教,一面像當年著迷於世界戰爭史一樣開始津津有味研究世界著名的新聞攝影記者是何工的。

他敬佩國的羅伯特.卡帕,在踩雷的一瞬間還不忘摁一快門,並含笑死,他覺為己所酷愛的業獻身是值的。

他路透社駐菲律賓首席攝影記者維科所說的「我為我的傳真線拚命」為己的座右銘,他著眼於他每的發稿量,關他的「老闆」需什麼樣的新聞照片、人民什麼新聞、己怎樣拍這樣的新聞。他希望他的讀者在採訪現場、在見諸報端的新聞照片署名中結識他、承認他。從他領相機現在的四百裡,他已經向國內外發了七百張照片,這樣的工效率確實令新華社的同行們刮目。

有人覺他不像是官方通訊社記者,這概是因為他不夠氣派,或許是因為他的採訪途徑太不正式。確實,唐獲的許採訪線索是有點邪門兒,這是因為他的人緣兒、際廣,從掌握實權的政府官員某傳達室的門老頭是他的結識對象,有為他的「眼線」。

人們他憨厚、滑稽,且又姓唐,便給他冠「唐老鴨」的外號,他欣納。其實,這在某種程度掩蓋了他的機敏。誰相信他曾經採被值勤人員抓進的方法接近採訪對象,他曾經敞著鏡頭,風風火火將一張張新華社攝影部的廣告煞有介塞進值勤人員手裡,當人展開閱讀時,他已混進了包圍圈,達了拍攝現場。

唐師曾這位二十七歲的年輕記者,儘管所拍攝的照片水平還有待提高,儘管他還很不熟,但他那紅色的身影畢竟在行動……

(本文原載《中國青年報》一九八八年九月八日)

附錄3 中國記者在海灣目录+书签附錄5 唐師曾印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