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民間傳統與寺院傳承

主傳統與次傳統

所謂民間傳統,是指傳統的民間生活文化。在這一層次的文化中,反映了民間日常生活理念與價值觀。這種生活方式的部分或全部,為該社會絕數人民所共同遵循。一般常見的名詞:民族藝術、民俗技、民間生活、民間禮俗、民間藝術、民間口傳文學、民間信仰、民間傳統組織等,均包括在民間傳統的範圍內。民間傳統,一般具有較強的方色彩,尤其在通訊息未發達的時代,特別顯著。

一般言,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的歷史傳統,來其民間傳統的昇華。一旦昇華為其歷史傳統的一部分,即為該民族或該社會核文化的一部分。歷史傳統或稱為主傳統,相對的,民間傳統文化常被歸為一種次傳統的文化。

寺院傳承形西藏文化的主傳統

,在西藏卻有不同於一般文化理論模式的架構現。由於佛教文化勢力凌駕西藏各個層面的文化,寺院傳承取代了歷史傳統為西藏文化的主傳統。這麼說,西藏的歷史傳統,其實就是佛教文化為主流的宗教傳統。對藏人言,所謂的西藏史,根本就是西藏宗教史,就是藏傳佛教教法史。

今日,在藏族分布區,佛教氣氛濃厚,說是佛教世界。佛教是西藏全民族的共同信仰,且深入人,從許方面均這種絕對的傾向。例,有二子,常是數,留一、二,延嗣。求援時呼叫三寶(佛、法、僧),發誓時先呼佛號(覺臥)。歷代著述文字,均學問僧手,其內容或或少,皆與佛教相關聯。各類藝術創,繪畫、雕刻、鑄塑、建築等,均佛教為題材。從嬰兒生,即請高僧命名,少至老死,皆受佛教支配。遇有疑難求德占卜,患病則延僧侶誦經;死後則依佛教布施理,遺體飼鳥或餵魚—即最為常見葬、水葬。說,佛教西藏,已經融為一體。

最表現此種宗教氣息者,一入西藏立即感受的,就是遍布西藏的寺廟。在中土,寺廟文化被歸入民間傳統重一環。與歷史傳統(即主傳統)文化,說界限分明。在西藏則不,寺廟文化除了對民間傳統造巨影響外;由於政教合一的文化傳統,寺廟文化是屬於主傳統的核部分。由於藏傳佛教與一般所謂的寺廟,在本質有很的不同,所稱為寺院較為適切。這些寺院,既是宗教活動場所,又是寺院所在區的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文化的中,及當財富的集中。寺院在西藏社會的特殊位,與佛教發展息息相關,有其深植的歷史淵源。

文公主與西藏民間信仰

在八世紀就已存在於唐蕃古的「公主佛堂」,初始是純樸的民間信仰。雖歷史研究指,當時的「公主佛堂」所紀念的公主,不一定是指文公主,是金城公主,是當時的吐谷渾王妃—弘化公主。,藏人日常語中所謂的「kong—jo(公主)」,是從漢語音譯的「外來語」,歷經時代的變遷,歷來所代表的,乃是護送「覺臥」佛像入藏及移植「公主柳」的文公主。所,唐代的「公主佛堂」,就與唐蕃古無數文公主的傳說,結合在一,流傳後世。

值注意的,唐蕃古的文公主傳說,極少藏傳佛教的分,尤其是青海路的傳說。最有名的是日月山與倒淌河的傳說。其中所表現的思,主是啟示文公主西行入藏乃是不違抗的意。在黃河源的孔雀河、星宿海間,星羅密布的無數「海子(水塘)」,說是文公主鳳冠的珍珠及文公主隨手拋灑的珍寶所化;除了意味文公主對沿途藏區所表現的慷慨氣度外,顯示中土的富足與奢華。

另外,青海湖東邊有一片綿延數的沙丘,每年風季風狂沙驟,人畜難行。在沙丘南邊一隅,奇蹟似的存在著一處草青水碧、繁花似錦的花草甸子—北湖。藏人傳說是為了阻擋山中妖魔口噴狂風襲捲黃沙的攻擊,文公主扔掉手中色彩斑斕的琵琶,琵琶化這片神奇的花草甸子,有效的阻隔了山妖的襲擊。北湖花草甸子就了沙丘中永遠存在的奇蹟。

黃河古河源一的鄂陵湖,風時所幻化的黑帳、白帳等壯觀場景,竟說是吐蕃贊普迎接文公主的駐帳群,說是當的山神、水靈被這種浩的場面所感動,特將其影像錄,永久留念。

玉樹文公主寺裏的壁畫,繪著山神、龍神歡迎文公主的盛場面,所體現的民間信仰,無疑的,更的分是西藏本土苯教文化的特色。

因此,文公主初始為藏民信仰的一部分,是與西藏本土苯教神靈結合在一,存在於民間信仰,進入民間傳統。

佛教復興從青海傳回衛藏

高皇帝遠的年代裏,由於通的不便,形資訊的閉塞,一般鄉間對改朝換代常是渾不覺的。那麼,在所謂「漢藏通」附近的邊境區,無論是來中土或是西藏政權中的信仰,意圖普及邊境,就必須有突破時空的重因素。

佛教初傳西藏,一開始就被統治者引為政爭的工具。僧侶完全是受贊普宮庭的豢養,甚至讓僧侶執掌了行政權,聲勢似乎很。但是,當時在西藏社會中,佛教說是沒有任何基礎,民間信仰的很少。赤松德贊後的崇佛贊普惹巴瑾,實施七戶養僧制,曾遭人民反對。

其後,反佛贊普朗達瑪實行滅佛行動時,僅對寺院僧徒停止供養,僧徒就四散逃奔。他強迫僧人棄佛為苯或獵人,僧人勢必奉命,不奉命就無為生,因為民間幾乎無人供養僧侶。少數不奉命者,就必須逃往贊普勢力範圍外。就在朗達瑪的兒子輩恢復佛教時,在衛藏區(註)竟找不僧人來住持寺院。佛教在這一階段,在衛藏區絕跡達百餘年,正足說明,當時在衛藏,佛教在民間是沒有基礎的。

當朗達瑪滅佛時,有三名僧人騾馱負戒律、佛書,逃往西部邊境的阿區。又從北路前往新疆的回鶻,三人受當官員的供養。後又東行至青海西寧一帶,就此居住來。他們晚年收了一個徒弟,這個徒弟就是後來有名的喇欽師,是佛教從青海西寧傳回衛藏的重人物。藏傳佛教後弘期由此開始,時當西元十世紀中葉。

當佛教從青海傳回衛藏,取經的僧人往來唐蕃古,不不注意充斥古沿途的文公主傳說,及附著其的文公主遺蹟。唐朝來,中土的繁華印象,就了文公主的瑰麗傳說,就了文公主被藏傳佛教取為對抗苯教的資具。在「後弘期」的全面佛教化運動中,被有識士的精設計,屬於民間傳統次傳統的文公主傳說,就與主傳統的藏傳佛教結合在一了。

原始社會的說唱故師

英國人類學馬淩諾夫斯基(Malinowski),是人類學功論者,他對神話傳說故進行討論分析時,舉新幾內亞東北的拉尼西亞族為例。馬氏在當進行田野工時,趁閒暇的季節—就是講故的季節,於薄暮的微光中,走進一個村莊,村民坐在火堆旁,傾聽他們講故。果講故的人舌燦蓮花,立即引一陣縱聲歡笑,不時有人插嘴,樂一團。他的故常會發展一個慣例表演。

一個講故的高手,一定夠變換聲調,忽男忽女、忽老忽少、問答,舉眉弄眼、舉手投足、連歌帶舞等,迎合聽眾趣味的表演。故的趣味是渲染來的,故的質是演述的方式所賦予。演述故的整個過程:腔調、擬態、聽眾的刺激與反應等,對村民的意義極為重。

被信為真的「神聖故」,講述者通常是見識廣的老者。其中有些附麗於歌謠,有些編歷史傳奇。這些故活在一般人的記憶裏,在傳說的過程中,過祖先的蹟,必令人引為榮。說者眉飛色舞、有笑有淚,有時氣忿填膺、有時癲嗔狂;聽者癡醉,身歷其境,激發了希望與野、仇恨與愛。

講故的人是一個常重的角色。故講精采,驚駭處令人毛骨悚,歡樂處令人捧腹不止。這是賦的才,不是學習的。這名才在某種時空裏,掌握了群眾的喜怒哀樂,不忽視他對群眾的影響力。在原始社會裏,講故的場合是主的群眾聚會。故的題材,果是「神聖故」,才講述者,會使更加神聖。「神聖故」會增強這名才的影響力,使其領袖群倫,為神的代言人,進擁有某種特權。

在原始社會中,巫術靠神話來加強信仰。神話乃某件的權威轉述,為某種巫術的有效做一次保證。有時候,神話是某一種巫術啟示的真實記錄。神話不是隸屬於巫術,且附加於社會權力的任何方式,常說明特殊的權利義務。在原始文化中,神話常巫術力量的源傳說,摻雜混同。典型的高度發展的神話,就是巫術神話。

神話與信仰的深厚關聯,在於加強信仰所發揮的實際功;並使巫術的功,不須臾脫離神話。因,依靠巫術享有聲

(本章未完)

第六章 噶爾東贊的角色與作用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