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末世 2、为家乡代言

混乱的政治局势,做些实难贵。在南京官场的侯峒曾,不忘六百外的乡百姓。

北宋政治范仲淹说一句名言:“居庙堂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远则忧其君。”几百年,有责任感的仁人志士,做。

峒曾在南京官期间,至少做了两件嘉定意义非凡的。

一件关乎嘉定的每一位读书人。

崇祯皇帝继位,采取的政策一是慎重选拔人才,缩减科举取士的名额。各府按照朝廷的新政令,依据文风高、钱粮人口寡的标准,所辖的县划分、中、三等,不同层次的县有不同的童生录取名额。童生是指所有未考中秀才(生员)的读书人,所有童生先通县的考试,才进一步考取秀才,才有资格参加院试,进一步获取参加乡试的资格。说,每县童生的录取率,直接关系每一名读书人的未。

苏州府经济达,辖太仓州长洲(苏州)、吴县、吴江、昆山、常熟、嘉定崇明七县,富庶。 南直隶督倪元珙保证均衡,保留长洲、吴县、吴江、昆山、常熟等县,嘉定划中等县。中等县每次录取不三十名童生,比县少二十余人。嘉定的读书人愤愤不平,打算联名书,但迟迟未有行动。

峒曾从人口中听说了乡士子的苦恼。他初涉官场,资历尚浅,但责任,仍给倪元珙写了一封信。

在信中,他按惯例先说了很客套话。首先感谢督倪元珙录取己的儿子玄演、玄洁秀才,他有录取侄子玄泓表示理解,称他弟弟岐曾反官场友玄泓说情。 ,他介绍了己的族风气,回顾了曾祖父侯尧封父亲侯震旸不近名利的处风格,今祖先受乡民的尊重,奉祀在乡贤祠,给子孙带无声的教诲。

终谈及嘉定录取名额一,他变从容不迫。他认,件不仅是一县的,更是。他根据舆情,拿了三条理由,论证嘉定被划中等县的不合理处:一是中三等的划分方式本身不合理,中等县与等县的水平相差不,录取名额相差二十人,无法服众,果划分四等或五等依次递减,更调节平衡;二是在云南、贵州等边疆的省,五六县的实力合比不江南一县,嘉定划中等县,录取名额远少边疆的县,太不合理;三是在苏州府,嘉定县缴纳的赋税少长洲,但吴县,结果吴县等县,嘉定却中等县,理不合,推知全国各不止一需厘正的案例。

在他的申请劝说,倪元珙重新权衡,将嘉定划县,每次考试录取五十余名童生。

二件关系嘉定的每一名百姓。

江南是财赋重,国的运转提供了一半财力。从明朝国,江南就扛了沉重的赋税。明朝期,更有“江南赋役百倍他省”“苏松财赋半”“一县敌江北一郡”的说法。

嘉定是江南的偏僻县,每年却向朝廷缴纳几十赋税。赋税名目繁,主是十余万石稻米,包括熟糯米、糙粳米、熟粳米、白粳米等类型,通水路运输,称“漕粮”。除了稻米,麦、绿豆、绢纱、棉布、料银等。此外,本县每年向朝廷输送鸬鹚、香獐、鸡、鹅、猪、茴香、核桃、莲、木耳等几十贡品,加有万斤。所有赋税的向包括北京、南京的皇族官府,及分散在山东、河南的四座藩王府,就近供应太仓、吴淞、宝山的军队。

赋税全部百姓,百姓的负担知。几十年前,在任的嘉定县令慨叹:“东南民力竭矣……无雨金,无涌粟,安不困敝乎?” 朝廷盯住江南的富庶,却不顾百姓的辛苦。

赋税沉重在其次,让每一名嘉定百姓头疼的是,本明明不产稻米,每年却缴量稻米。

江南是全国的稻米主产区,但不代表各水稻,嘉定就是例外。嘉定建县仅四百余年,本是海水冲积的沙,松软的层埋藏着远古代的贝壳龟壳。 沙质土壤盐碱化严重,不适合水稻。乡农民因制宜,广泛植棉花,或者将棉花水稻轮,相沿俗。每夜幕降临,户户的妇女忙织布,随处听纺车的札札机杼声。柔软实的棉布、麻布、纱布、斜纹布、药斑布、棋花布,嘉定的特色产品,畅销全国。宋朝,嘉定邻近的昆山、松江一直是全国的棉纺织中。

是,嘉定引豪的棉纺织业,每次赶朝廷征收稻米,就现尴尬的一幕:农民先镇卖掉棉布,换银子,再拿着银子购买稻米,运县,国。

嘉定的镇聚集着批商贩“牙行”的中间人,他从本人手中收购棉布,再从别处贩稻米,卖给本人。他垄断了市场,不准农民易。收购棉布,他联手压低棉布的收购价;贩卖稻米,他又一致抬高稻米的售价,中间夹杂着强买强卖、扣税、索折扣、偷色不足的银钱等伎俩。农民知有诈,却无奈何。辗转运输的结果是,农民每缴一石稻米,相花了两石稻米的钱。官府在城隍庙前立碑布告示,禁止商贩中间人的投机活动,但有太效。

嘉定百姓受商贩中间人的欺凌,叫苦不迭,一直希望“岁漕改折”,就是每年缴纳的稻米折合相应的银两缴纳。

百姓无力声,求助有身份有文化的士绅。土生土长的读书人,怀着一方水土的感情,从考中功名、人头的那,就背了“民请命”的义务。

侯峒曾的祖先正是的士绅,见证并参与了嘉定每一次折漕历程。

万历八年(1580年),在百姓的请求,嘉定各镇的粮长联名书,请求县令向朝廷申请“漕粮永折”,了朝廷“准速行”的答复。 折漕四年才实行,且实行了一年。县令继续申请,每一次有赖乡绅相助,寻求苏州府、巡按御史、兵粮、户部的层层批复。

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,鉴嘉定官民次申请,户部经勘查,答应嘉定“漕粮永折”,每石粮食按市场价折合七钱银子,定制。 嘉定官民获了胜利。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参与了整件。 的峒曾年幼,长辈的努力一知半解。

了启四年(1624年),东北战吃紧,户部令嘉定重新缴纳稻米。正值旱,米价飞涨,征收稻米的消息震动了全县。峒曾的父亲侯震旸刚吏部任职,他聚集长者商议,集体凑钱,请县令疏朝廷。最终,朝廷中止了嘉定县的赋税变动。 侯震旸世,嘉定百姓建祠立碑,纪念他的功德。,峒曾正埋头准备试。父亲民请愿的举动,让他敬佩。

现在,崇祯十年(1637年),又一次“漕粮折银”的困境摆在嘉定百姓面前。辽东的战空前急迫,军饷现巨空缺,朝廷向富庶的江南加派粮饷。按新规定,嘉定缴的稻米数额有变化,但稻米兑换银两的比率涨了。每石稻米折合的银子由七钱涨至一两,意味着全县每年三万两银子。

百姓哗一片,涌向县衙。县令言安抚百姓,提议暂且答应一年,等二年再向朝廷疏请求。善良的百姓相信了县令的话,陆续散。峒曾听说,明白县令是在敷衍,拖不了了,他决定立刻反。

他写信给掌管漕粮的南京户部侍郎程国祥,希望他嘉定百姓请命。程国祥是徽州人,刚升任北京户部尚书。峒曾与他相熟,嘱托他疏北京朝廷,收回命。他先给程国祥写了两封信,讲述嘉定瘠民贫,农民植棉花,缴稻米实在困难云云。 他己则凑集资金,带领部分嘉定士绅南京户部请命。最终,嘉定每石稻米的折银价格降低了一钱。降低一钱,意味着全县百姓节省了一万两银子。

峒曾知,不是最一次。嘉定的“漕粮折银”不一劳永逸。

1、初入官场目录+书签3、江西提学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