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不息 5、身后名

满人推翻了汉人的王朝,汉人将己的文化带给了满人。早在改朝换代的三年,清朝就重新科取士,越越的读书人走仕途,国的良运转贡献智慧。清朝皇帝虽异族,但在治理国展现了色的才。他汉族制度、文化的推崇,让越越的汉人产生了认同感。

侯的友陆元辅北京设馆授业,玄泓的儿子侯荣已经改名侯国,随他一同在京城游历。 侯国进入国子监读书,外界他的评价皆是“读书不求仕进”。 他在父亲玄泓世,担负奉养继母莫氏弟弟的责任。忠臣的代,他谨记侯的门风,将祖辈的节义精神融己的诗,“称名山水,凭吊古墓,伤悼骨”,形与诗坛不一的风格。

他在京城往的朋友中,有汉人,山海关外的满人。无论汉人是满人,给予了他极的尊重。

朱彝尊是他的汉人朋友一,同江南,明亡参加抗清活动,失败隐居不仕。在康熙十七年的“博宏词科”考试,受重,筹备编修《明史》,并编修文丛书《明诗综》。在《明诗综》中,他怀敬意收录了侯峒曾、侯岐曾、侯玄演、侯玄洁、侯檠、夏淑吉、姚妫俞、盛韫贞、章有渭等名侯氏族人的诗篇。

纳兰德是他的满族友人。他权臣,爱汉族文化。“人生若初见,何秋风悲画扇。等闲变却故人,却故人易变……”饱含汉语文化精华的诗句从异族人的口中吟,相信有人再顽固“华夷辨”的民族观放在首位。纳兰德钦佩陆元辅的问,两人亦师亦友。在陆元辅等名汉族儒的鼎力支持,纳兰德主持编辑了一套一千八百卷的儒著述《通志堂经解》,其中有两部署名纳兰德的著是由陆元辅代笔的。

侯国向朋友声称,他“述祖德,守先业” ,在嘉定县城的侯氏故宅建一座书房“凤阿山房”,朋友的热情似乎比他高。凤阿山房选址在侯院内的叶池岸边。叶池是侯玄汸、侯玄泓年少读书处,是侯峒曾侯玄演、侯玄洁罹难的现场。位画朋友依照他的设,凤阿山房绘制了景观图。朱彝尊他题写了门额,嘉定的朋友纷纷写诗撰文,表达凤阿山房的兴趣。 他的热情,既侯国的友情,是向侯氏族致敬。

陆元辅、侯国代表的嘉定读书人,将嘉定文推向新的高度,一间人才辈,现了“嘉定六君子”(陆元辅、赵俞、张云章、张受、张鹏翀、孙致弥)“疁城八子”(侯国、赵俞、孙致弥、王畮、张云章、王度、张僧乙、李圣芝)的新气象。

是,纸墨书香有改善他的物质生活。玄泓的儿子侯国、侯棠、侯莱,玄汸的儿子侯宜,侯国的儿子侯铨、侯永、侯焘,黄淳耀的儿子黄㺱,陆元辅,苏渊,些抗清领袖的人、门生,生活无不陷入困窘。他或者在校读书,领取微薄的官府补助,或者族教书赚取薪水,业余写字卖画。 侯国的凤阿山房最终有建,半是由资金不足。

他另一遗民:读书,但不科考、不做官;与文人、官员有往,但与政治保持距离。孤独坚守的中滋味,有他己懂。从现实说,他有权追求富足的生活,忠臣的代,他又在新朝廷洁身。

从世的记述中,我感受他坚守的不易:侯国在康熙初年受封六品州同,但有赴任,侯宜“吏部候选”了文; 陆元辅参加康熙朝“博鸿词科”考试前,梦见黄淳耀在他面前写“碧血”二字,他受震撼,在考试中挥失常,从此不再参加科考; 黄淳耀的儿子黄㺱参加清朝的院试前,莫名其妙被病魔击倒,口鼻冒血,从此放弃科考; 龚元侃与侯蓁宜的儿子龚概采参加院试,提官念及他是忠臣代,给他优待,结果他回答:“我岂敢祖宗碧血子孙青衿耶?”终身不再应试。

一件件似偶的件,编织一必。世费搜集他“绝意仕进”的传闻,报称赞的口吻,谁理解他内的纠结?几乎是无法摆的命运。先人的精神笼罩着他,让他别无选择。他的底一定经历了挣扎,但最终选择了坚守。
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清朝平定了南方的“三藩乱”台湾郑氏政权,将台湾纳入帝国的版图。各汉人的反清情绪逐渐平息,有人再“不识务”公与朝廷。结束了顺治朝十八年康熙朝初年的艰难生活,百姓享受政治稳定带的安宁与繁荣。

嘉定经休养生息,吴巨县,百姓的生活恢复了平静。昔日的诸翟镇龙江村,改名紫隄村。夏,蟠龙江两岸紫薇盛放,倒映在水中,整村庄变一片紫红色。南翔、罗店、场等市镇店铺林立,贸易达。“金罗店,银南翔,铜江湾,铁场,教化嘉定食娄塘,武举在徐行。” 民间流传的俗语,见证了岁月承平的繁荣气象。

是在一年,三十岁的康熙皇帝一次离紫禁城向南巡视。他的儒雅、包容江南官民的肯定。百姓听说他常常微服访,曲阜孔庙祭拜孔子,悉考察方官员,监督黄河水利工程,江南读书人增加入名额。不仅此,他南京祭拜明孝陵,抚恤明朝皇室的裔,表达明朝的敬意。值一提的是,康熙皇帝在接的一次南巡感染了疟疾,但他借助西方传教士带的金鸡纳霜(奎宁),治了己的病。从此,疟疾在中国有了彻底的治愈方法。

在续几次南巡中,康熙皇帝更加表现汉族文化的推崇,明末忠臣的尊敬,平民百姓的体恤。“投我木桃,报琼瑶”,江南的绅衿军民“张结彩幔、夹跪迎、感恩叩谢、欢声雷动”的场面欢迎位年轻有的皇帝。

在嘉定,一年有另一件。继次修志仅仅十年,嘉定县又一次续修方志。山西闻喜县令的许俊名列“嘉定六君子”的陆元辅、孙致弥(孙元化的孙子)、赵俞,及侯人侯国,参与了方志的编纂。

续修的县志规模不,一共五卷,单是《艺文志》就占了两卷。从《艺文志》,官方明末忠臣的态度更加宽容了。在嘉定守城抗清整整四十年,县志收入了一首公悼念黄淳耀兄弟的诗。 虽有直接悼念侯的诗文,但《艺文志》收录了侯友人、诗人计东写的一篇《谷宗祠记》。文中侯重修宗祠切入点,记述了侯从侯尧封、侯震旸,侯峒曾、侯岐曾,再侯玄汸等几代人的功德传承,及侯几代妇女“妇女师法则”的节烈迹,赞扬侯的节义与文章并举,认侯的文风气带动了整嘉定,使“东南人士稍知读书”。 相比十年前修志的隐晦笔法,编撰者侯的忠正门风表示极赞扬,找了政治立场的平衡。

在日渐松动的政治环境,嘉定知县奏请朝廷侯峒曾、黄淳耀立祠建庙就顺理章,陆续获朝廷的批准。继“二黄先生祠”建立,雍正三年(1725年),朝廷应允嘉定官府的申请,批准侯的宗祠改“三忠祠”,专门祭祀侯震旸、侯峒曾、侯岐曾父子三人,每年春秋举行宗族祭祀官民公祭。

“八十年公论定,绰楔再峙修烝尝。” 侯氏三忠祠的建立,证明侯在守城抗清八十年,终受官方的认同。

将明末忠臣的位推高峰的是乾隆皇帝。乾隆皇帝在位期间,清朝建国已经百年,政治安定,社繁荣,现了史笔“康乾盛世”的局面。乾隆皇帝将己视儒圣贤的裔华夏共主,将德教化提日程,力表彰忠贞的明朝臣子,树立“忠”的榜。

乾隆初年,耗四十年的《明史》纂修完毕。《明史》记录的明末嘉定抗清人物中,有侯峒曾黄淳耀两人专门列传,是莫的荣耀。值注意的是,《明史》中有关侯峒曾族的传记,是侯的友人汪琬所撰,他在《拟明史列传》中,侯震旸、侯峒曾、侯岐曾父子三人分别立传,称“侯氏三传”。但由篇幅限制主题忌讳,他己预料的,侯岐曾的传记最终有收入《明史》。 侯峒曾的传记附录了随父死节的侯玄演、侯玄洁兄弟,名垂青史。

同,黄淳耀的文就受巨肯定。在乾隆皇帝钦定的明朝八股文八中,黄淳耀名列其中。乾隆皇帝认,黄淳耀四书经义的研究阐释,“清真雅正,词达理醇”,堪称“有明三百年一人”。

与此呼应的是,嘉定县在乾隆初年又一次编修县志。参与编纂的十六名读书人名单中,有两位侯的人,即侯国的儿子侯焘孙子侯肇基。一次,不仅侯峒曾、黄淳耀受世人的敬仰,参加守城的其他乡绅受赞誉,包括侯的亲龚广、龚圆、龚厚、龚孙玹殉国名供奉在忠孝祠,随夫殉节的女眷进入

(本章未完)

4、再见明月堂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