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、總纂四庫

乾隆二十八年(一七七三年)閏三月,編纂四庫全書的準備工已全部就緒,乾隆皇帝詔開四庫全書館。館中首設總裁,總裁,設總纂、提調、總閱、總校、繕書、監造各處,分別在翰林院及武英殿展開工。各部分的分校官、纂修官,計有三百人,謄錄員一千人,總共有四千三百人參與其。

其編輯規模龐,恐怕應為『世界最』,雖非絕後,確是空前。

這個編纂機構,其中有皇六子羅傎親王永容,皇八子羅儀郡王水璇,皇十一子永瑆,東閣學士、翰林院掌院學士、軍機臣劉統勳,文淵閣學士、軍機臣劉倫,文華殿學士、軍機臣敏中,武英殿學士舒赫德,及阿桂、英廉、程景伊、嵇璜、福康安、珅、蔡新、王際華、裘日修等各閣領、各部尚書,先後十六人擔任總裁官。副總裁官先後有梁國治、曹秀先、張若、劉墉、王傑、彭元瑞、金簡、董浩、曹文植、沈初、錢汝誠、李友棠等十二人,但真正負責實際編纂工的,是翰林院侍讀紀昀、刑部郎中陸錫熊、太常寺少卿孫士毅三位總纂官。陸費墀為總校官。纂修分校,則由戴震主「經」,邵晉涵主「史」,周永年主「子」,紀昀主「集」。他們帶領的纂修官總共有三百人,其中像王念孫、朱筠、翁方綱、王太岳、姚鼐、盧文弨等,是碩學通儒,一時名宿。他們校覆古籍,詔求遺書一萬三千餘部,釐定應刊、應鈔、應存,依照經、史、子、集,分門別類,列總目。前後了近二十年時間,《四庫全書》最終告。分別建「文淵」、「文津」、「文溯」、「文源」、「文匯」、「文瀾」七閣,貯藏了十七萬二千七百二十六冊全書。中國古代的學術文化典籍,幾乎包攬殆盡,真稱「汗牛充棟」,亙古奇功了。

開館這年,乾隆已經六十三歲,唯恐不《四庫全書》的完,又傳諭採擷四庫精華、編繕《四庫薈》,並分繕兩部,一部貯藏於紫禁城內的摘藻堂,一部存放在長春園夫腴書屋,每部書有四百七十三卷,裝一萬二千冊。

四庫全書的編校,是中國文化史的一件,是乾隆年間的一個盛舉,對於紀曉嵐來說,則是他一生的主就。

紀曉嵐日坐書城,博覽群籍,尋章逐句,從《永樂典》搜輯散逸,盡讀各行省進獻書籍,極盡艱辛。整整了八年時間,完了《四庫全書總目提》,又稱《四庫總目》或《四庫提》,收正式入庫書三千四百五十八種,存目六千七百八十八種,總計一萬二百四十六種。各書提,將一書的原委撮舉凡,並列敘者爵裡,訂辯其書文字增刪,與篇帙分合,批評其敘議論失。諸書提,分則散弁諸編,合則共為總目。

「總目」按照全書體例,分為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。每部首,各冠總序,撮其源流正變,挈綱領。共分經部十類、史部十五類、子部十四類、集部五類。類有屬,每類首,各冠序,詳述其分並改隸,析條目。每類中,先文淵閣著錄(即編入四庫全書)的書籍列在前面。那些言非立訓、義或違經,與那些未越群流的尋常著述,經評定不足收入四庫中,未嘗奉旨銷毀的書籍,則附存篇目,排列於後,藉存梗概,備考核。是流別繁碎的,又分析子目,使條理分明。是意有未盡,列有未該,就或在子目末,或在本條,附註按語,明通變由。諸書各時代為次,歷代帝王著,隋書經籍志例,冠各代首。每書名,各注某藏書,不沒其處。那些坊刻書籍,不便專題一的,便注「通行本」。各書的編次先後,登年,生卒歲,為排比,或根據所往來唱人為次,不詳細考證的,就附在本年末。僧侶羽士、閨閣宦仕,及外國的著,各分時代,不再區分。至於箋釋舊文,就仍從所注書,不論注人。是褒輯舊文,為著述,與根據原書考辯的,理不同,就仍隨時代編入,統計著錄有一百零二卷,存目八十七卷,著錄存目並有的有十一卷,一類或占一卷或數卷、十餘卷不等,別集達三十八卷,楚辭類則不足一卷,全書共二百卷,書前冠乾隆「聖諭」,館臣「進表」,與「職名」、「凡例」,及「門目」等卷目四卷,致記述了「全書」與「總目」纂修經過與編寫體例。

「總目提」著錄的書共一萬種,基本概括了清代中葉前中國的重著,這萬餘部典籍的提,「門類允當,考證精華」,對了解中國古籍,研究中國古代文化,有著極其重的意義。

這是一部非常偉的學術著,「進退百,鉤深摘隱,各指,始終修理,蔚為巨觀」,「經史子集,及醫卜、星相、辭曲類,其評論抉奧闡幽、詞明理正」。當朝及後世學者讀後,無不驚歎紀曉嵐學識淵通,遂享有「通儒」稱,被譽為「一代文宗」。

紀曉嵐為編寫《四庫全書總目》,將從各搜集的逾萬部書籍,及宮中秘籍,一一細細審閱,披覽無餘。但初,明代的《永樂典》藏置何處,一時尋求未獲,使他為此十分焦急。

這,王文治他著急的樣子,便與他開開玩笑,鄭重其說:「《永樂典》副本,失於明亡際。其正本乃國中寶,明庭十分珍重,當藏秘閣幽室,方免毀於兵燹。今過三百年,世間尚無正本的傳聞。查諸史籍,更無記載,究竟藏於何處,唯有鬼神知。我,你不防齋戒三日,祈神指點,或許現奇蹟。」齋戒三,不食腥葷,不近女色,這在一般人說來,並不是什麼難為。是,對紀曉嵐來說就不同了。他喜食,平時養了習慣,每日三餐,頓頓吃,配濃茶即。今他齋戒吃素,無異於一種刑罰。再說他幼就精力旺盛,從十七歲結婚,這時三十年了,除了不已的情況外,他幾乎夜不虛度,雖年屆半百,依故。三夜獨眠,會使他難忍難熬!

對於他的生活癖,王文治素來清楚。所建議他齋戒三日,表面一番意,肚子裡流的卻是一灘壞水,治治這位色的風流才子。

紀曉嵐是何等聰明,哪裡會不明白王文治的意?但他考慮:既沒有《永樂典》散佚的傳聞,那肯定還藏在什麼方!是尋找的不細,沒有發現罷了。在宮中再細緻尋找一遍,即使找不,斷定它沒有藏在紫禁城中了。紀曉嵐考慮再三,居不露聲色,願意依計行。這一點,實在乎王文治的意料。

「你當真戒齋三日?」王文治不相信。

「找《永樂典》,我齋戒一個月無妨。更何況關鬼神,不半點造次!」紀曉嵐一本正經來。

湊巧。紀曉嵐齋戒兩日,指揮宮中太監細細查勘,一位太監爬「敬一亭」的頂架,終於發現了密藏在這裡三百餘年的《永樂典》。

「嗨!找啦!找啦!」太監高興一時忘了宮中禁忌,高聲歡呼來。

紀曉嵐聞訊趕赴敬一亭,欣喜若狂,奏請皇,遷典至翰林院。有二千四百七十三卷,九千八百八十冊,從中輯錄三百八十五種,武英殿聚珍版印行。

各省進獻的書籍,已經堆積山,釐定鈔、存後,分發給各分校官,初步的校勘。

鑒於原書長短規格不一,編纂後全部木刻,不但費時過久,且耗資甚巨,不全部手抄。一來便於更改原著,二來統歸劃一,同時又節省時間費。紀曉嵐等人奏請聖裁後,召集京中善於書法的舉人、貢生、監生數百人,派為謄錄員,負責抄寫。並訂制了一套獎勵辦法,規定每人每日抄寫一千字,扣除領書、書時間外,每年須抄三十萬字。按時登記,五年議敘。這辦法實施後,果有效,謄錄工品為順利。

四庫書館的總纂所,設在圓明園的新建的文源閣。紀曉嵐居城內,離這裡二十餘,每步行此,往返頗為費時。便在海澱買一處房舍,這就是槐西寓所,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,稱「槐西老屋」,攜明砡住在這裡。明砡身邊,有丫鬟玉台侍候。

遷居後,路雖近了,但他已經養了疾步飛的習慣,每匆匆往返,同們歎莫及。

這,紀曉嵐正在路匆忙行進,趕了前面走著的詹府少詹彭元瑞。兩人打過招呼,比肩前進。彭元瑞隨他加快腳步,但走著走著,就跟不了。直累氣喘吁吁讓紀曉嵐前面先走,己徐步後行。了圓明園,紀曉嵐已閱書數卷。彭元瑞喘息未定,向人說路,笑:「紀曉嵐確是神行太保。」紀曉嵐正端坐書,應聲答:「彭芸楣不愧聖手書生。」「聯,聯!」人們聽了,驚歎來。

「神行太保」是《水滸》裡人物戴宗的綽號,彭元瑞來稱讚紀曉嵐行走速。彭元瑞字芸楣,江西南昌人,乾隆二十二年進士,改庶吉士,散館授編修,寫一手文章,後官至協辦學士,紀曉嵐戲稱他為「聖手書生」,的是《水滸》中人物蕭讓的綽號,無意間對

(本章未完)

十二、詔還京都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