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回 統一制度 法度歸一 車輛同軌

統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在經濟就的另一件。

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非常混亂。

度量衡分別是三種單位。「度」是計量長短的器具,「量」是測量體積的器具,「衡」則是計算重量的器具。

先說「度」。在傳世至今的四件戰國銅尺中,洛陽金村銅尺長二十三點一公分,安徽壽縣楚國銅尺長二十二點五公分,長沙兩件楚國銅尺長分別為二十二點七公分、二十二點三公分。這四件銅尺的長度相差最少為零點三公分,最為零點八公分;兩件楚國銅尺的長度不一樣。見,戰國分裂的局面造的度量衡混亂。

再說「量」。魏國的量制益、斗、斛為單位,齊國的量制升、豆、區、釜、鐘為單位。齊國姜氏政權的定制是:「四升為豆,各其四,登於釜,釜十則鐘。」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其意是說,四升為一豆,四豆為一區,四區為一釜,十釜為一鐘。田氏卿族為了奪取姜氏的齊國政權,收買民,改變量制——五升為豆,五豆為區,五區為釜,十釜為鐘。見,各國有己「量」的標準。

最後說「衡」。趙國的衡制釿、鎰為單位。楚國的衡器是平砝碼,銖、兩、斤為單位。據楚墓土的砝碼測量,楚制一斤平均值是二百六十點七九八公克。

度量衡的混亂帶來兩弊病:一是商品換因為難換算無法順利進行;二是賦稅收入不均。秦國在商鞅變法時,就已經制定了度量衡單位。在現在的海博物館裡,藏有商鞅變法時頒發重泉的標準升,這方升的表面還刻有銘文。

秦始皇二十六年(西元前二二一年),秦國秦制為基礎,頒發詔書,統一全國度量衡。同時,秦始皇的詔書刻在由國製造的度量衡的標準器日器,圖:

(圖)

圖中文字:

廿六年,皇帝盡并兼諸侯,黔首安,立號為皇帝。乃詔丞相狀、綰,法度量則,不壹、歉疑者,皆明壹。

——容庚《秦金文錄釋文》

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測算標準為:一尺為二十三點一公分,一升為零點二零一公克,一斗為二點零一公克,一斤為二五六點二五公克,一石為三十點七五公斤。

統一文字與度量衡,其目的是為了鞏固一統的秦帝國的統治。在統一文字與度量衡的同時,秦始皇還制定了車輛的標準軌距。此一來,車輛的輪子便適合全國所有路的車轍。在中國西北的片土,縱橫穿越的路深受厚層鬆軟黃土的侵蝕害,因此,這項改革無疑具有積極意義。

在秦始皇從文化、經濟等方面力推行統一時,他沒有忘記對領土的強力控制。那麼,秦始皇在這一方面又實施了哪些舉措?

統一貨幣控制經濟目录+书签引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