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懂軍事更要懂政治 生命不息,學習不止

劉邦非常善於學習,不僅向實踐學習,同時向書本學習。

向實踐學習,比較理解。每當遇麻煩的時候,總有人給他指點迷津。劉邦不負眾望,靠「三老董公」的點撥樹立「正義者」的形象,靠滕公的指點又樹立了懷博者的形象。

劉邦向書本學習的說來挺新鮮,因為一直來他給世人的印象就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。其實劉邦還是有點文化基礎的,曾經盧綰同學同師,明明是過學、讀過書,後人為何會產生此的誤解呢?

一是市井氣。哪個讀書人會像劉邦這樣一身濃厚的市井味?

二是文化影響。唐人章碣有《焚書坑》詩寫:

竹帛煙銷帝業虛,關河空鎖祖龍居。

坑灰未冷山東亂,劉項原來不讀書。

這首傳唱千古的詩歌對劉邦形象的影響巨。

三是鄙視儒生。劉邦不喜歡儒生的服飾,甚至不願見儒生。

四是不愛詩書。據《史記.陸賈列傳》記載:「陸生時時前說稱《詩》、《書》。高帝罵曰:乃公居馬,安《詩》、《書》?」

受這些因素的影響,人們認為:劉邦是個不讀書的人。是氣勢磅礴的《風歌》又是腹無經綸人無論何寫不來的。真實的劉邦底對讀書持怎樣的態度呢?

《古文苑》(卷十)中記錄了劉邦寫給太子劉盈的幾封書,其中兩封《手勑太子》講述了他對讀書的認識:

吾遭亂世,當秦禁學,喜,謂讀書無益。洎踐祚來。時方省書,乃使人知者意。追思昔所行,不是。

吾生不學書,但讀書問字遂知耳。此,故不工,亦足辭解。今視汝書,猶不吾。汝勤學習,每疏,宜書,勿使人。

這段話的意思是:我早年遭逢亂世,趕秦始皇焚書令,裡暗暗高興,認為「讀書無益」,就不學習,所文章寫不,勉強傳情達意。稱帝後,懂了讀書的重,理解了古人的意思。現在回頭,過有不少做並不。現在你寫的文章,還不我。你應當勤奮學習,每次疏,己親寫,不找人代筆。

劉邦流傳來的書極少,僅存於世的書信有著一特點:實話實說。因為是寫給親人的,就免了不必的官話、假話、話。言詞中,劉邦當了皇帝後非常注重學習。我們前文曾講過,劉邦對陸賈發難,「乃公居馬,安《詩》《書》?」後來陸賈奉旨給劉邦寫報告,就是《新語》。陸賈寫了劉邦總吧,了後總會有所斬獲吧。

四十八歲前的劉邦或許無所為,但與時俱進的學習讓他有了長足的進步,了己過的種種不足。我們應該劉邦的這樣一種轉變,既不化,不醜化,是實求是。

劉邦讀書還有一個特點,善於獨立思考。他對堯舜的禪讓制有著一套己的觀點。劉邦認為,堯舜禹實行禪讓制是迫不已,因為兒子不器,無法勝任:「堯舜不與子與他人,此非為不惜,但子不中立耳。人有牛馬尚惜,況耶?」劉邦己推人,斷定禪讓是不已為的,對不對我們不妄做評判,至少他獨立思考的力。

劉邦確實是一位傑的政治,不過正他己所說,是「居馬」。守政治,打是軍的,那麼,劉邦又具備什麼樣的軍才呢?

形象是命根目录+书签引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