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的感覺(代序)

感覺,是被歷史學遺忘了的一個話題。

所重提這樁舊,是因為一樁的發現。

年來,我一直有一種印象的錯覺,秦始皇嬴政漢高祖劉邦,彷彿是隔世的兩代人。

考究來,這種錯覺的產生,在於我所閱讀的書籍所接受的教育。瀏覽教科書,翻閱文獻論著,秦始皇建立秦帝國,漢高祖建立漢王朝,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,漢高祖滅亡秦國再封王侯,二人確是活躍於不同時代的不同歷史人物。不過,當我己著書教人,試著對這兩位歷史人物仔細的考察時,才發現情並非盡是此。秦始皇生於西元前二五九年,漢高祖生於西元前二五六年,他們間有三歲的年齡差。秦始皇死於西元前二一○年,享年五十歲,漢高祖死於西元前一九五年,享年六十二歲,他們曾經在同一空生活了四十七年。所,年齡論,嬴政劉邦是同一世代的人,隔代的印象,是時代區分割裂人物,歷史觀念影響歷史時間的結果。

這樣一樁的發現,說是一種歷史感覺的矯正,卻使我感受了莫的樂趣。我進深入追尋。

在劉邦與秦始皇共生的四十七年間,歷史經歷了戰國帝國兩個時代,七國爭雄的餘緒延續三十餘年一統結束,秦帝國強暴專橫十餘年又瀕臨崩潰。劉邦四十七歲兵反秦時,人生已經過了半,他的前半生,是在戰國時代度過的,他的人格思,與他的同時代人一樣,是在戰國末年,由當時的風土人情時代精神撫育定型的。入秦來,受帝國時代世風變化的影響,一代人的生活環境精神風貌有所變遷,,秦末亂爆發,保留在人們頭腦中的戰國時代的歷史記憶復活,劉邦與同時代的英雄豪傑們一,恢復戰國,復興王政,承前啟後,復舊革新,一同開創了後戰國時代的歷史局面。

在後戰國時代,戰國七雄復國,合縱連橫,紛爭並立再現,諸子又開始遊說,百重新爭辯,遊俠復活,豪傑風,前後六十餘年間,歷史彷彿回了戰國末年。這種後戰國時代的新觀念,許又是一樁歷史發現。不過,這樁發現,已經是一種昇華了的歷史感,是由直觀的感覺發,通過歷史研究提煉來的一種時代精神。

在這種新的歷史感的引導,我從劉邦開始,追述後戰國時代的英雄豪傑,探尋他們的蹤跡,連帶著將戰國末年的人情風土,一一復活來。

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書,就是我復活這一段歷史的部分結果。

這本書,先在中國陸版,陸讀者的認。今有幸在台灣版,使我在高興餘,又滋生一種當的歷史感。

我沒有過台灣,我與台灣朋友的最初接觸,是在日本留學期間。八○年代的日本安定繁榮,民風淳樸,法制井有序,常常使我秦漢時代的古國。台灣學生不張揚的言談舉止,厚重的禮節文字,使我感親切,回典雅的古代文化。後來在學會與台灣的同行有了更的往,胡適傅斯年時代的北京學中央研究院的記憶,往往在瞬間彌合了歷史的斷裂。

那些時候,我剛剛經歷過張牙舞爪、絕情無法的文革瘋狂,於是有「禮失求諸野」的感慨。陸動亂的時候,不管是台灣、香港、日本,甚至遠至歐,是古來中國文化的避難。

古典中國文化,曾經是東亞各國共同的文化財富,正古希臘文化於歐洲。在全球化時代的今,古典中國文化,已經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。這本書,是我在日本整理中國古代歷史的果,在寫的過程中,我的視野力求寬廣,我的懷力求開闊,我的境力求高遠。

我希望己的努力,培植一種新的歷史感,人類共同的歷史感。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一、平民的一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