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

能像讲故事那样向苍鹭叙述自己的过往,对蛤蟆的影响比他愿意承认的更大。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,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,是多么大的慰藉。无论好坏,这就是蛤蟆的人生,他既不是伟大的圣人,也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,他就是他自己。最让蛤蟆高兴的是,苍鹭倾听的样子看起来是真的感兴趣。

在叙述中,蛤蟆有机会全面回顾他的人生。他开始意识到,某些人、某些事件,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怎样影响着他。他看到自己倾向于怎样行事,也看到一个事件是怎样引发另一个事件。以往,当他回忆过去时,那些发生过的事件都只是孤立的闪回,无法拼凑在一起。偶尔他能在回忆里思考长一点儿的片段,比如入狱的日子,可随后他便急着赶走不愉快的想法,去想别的事儿了。

但现在,他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,让他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。他能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,能客观地去看,而不再感到内疚。慢慢地,他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,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,并从中学习领悟。

当他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人生时,发现从苍鹭那儿学到的某些想法对他帮助极大。比方说,把生活比作舞台并不新鲜,可或许他有专属自己的“人生剧本”,一有机会就出演,这个想法让他耳目一新。蛤蟆甚至不安地想到,也许正是他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,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。甚至,这是否意味着在他的潜意识(这个词不再让他尴尬)里,关于他人生的“故事情节”早已布局好,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将他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?

苍鹭说过“这些想法里存在着真相”,果真如此的话,那么蛤蟆在出演一个怎样的剧本呢?有时他看起来像是在演喜剧,饰演的是众人嘲讽讥笑的对象,无论他怎样尝试,都无法改写剧本。但最近他开始意识到,也许还有另一种活法,无须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,甚至可以没有剧本,或者说,可以即兴发挥。不过,这会让人感到害怕,没了剧本,你怎么知道该做什么或说什么呢?剧本至少能让你不用思考,不用为自己做决定。没了剧本,说完“你好”后,要说什么呢?

可反过来,想到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,又让人无比激动。蛤蟆认定,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,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,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。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。

咨询面谈的前一晚,蛤蟆做了个让他心神不宁的梦。他梦见自己穿着骑摩托车时的旧行头,戴着护目镜和长手套,坐在一架飞机上。他是敞开式驾驶舱的后座乘客,飞行员坐在他前面。突然,飞行员转过头对他咧嘴笑,血盆大口,面目狰狞。原来是獾!“你得靠自己了,小蛤蟆。”獾大喊一声,跳出机舱,蛤蟆看到他打开了降落伞。

从没开过飞机的蛤蟆惊恐万分,但不知怎么他竟然设法让飞机着陆了。他爬出机舱往空地上跑,正在此时,飞机突然爆炸,烧成了一团火球。蛤蟆被吓醒了,浑身湿透,惊魂未定,可同时他却感到一阵兴奋,因为他居然能一个人驾驶飞机降落,还死里逃生了。

第二天,蛤蟆去找苍鹭面谈。聊了几句后,他告诉苍鹭,在他回顾人生经历时,会联想起从前几次面谈中领悟到的想法。

“所以你看,苍鹭,我现在可以把我的人生连成一个整体来看了,还能思考我的剧本,还有我经历过的剧情。可我还是不太明白,这些都是从哪儿来的?有没有办法让我了解我的人生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?因为我不太喜欢我在剧本里的角色,到目前为止,这出剧我也演得不怎么开心。要是知道剧本是怎么来的,也许我就能改写它。我还是更喜欢结局圆满的戏剧。”

苍鹭微笑着说: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蛤蟆。人生的剧情若能避开‘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 ’,该多好。我们在之后可以探究一下怎样应对那样的状况。不过,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,你想探索你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,对吗?”

“完全正确。但我不确定该怎么进一步思考。”

“好,如果我告诉你,想要理解你的现在,就必须回顾你的过去,你应该不会觉得意外。实际上,我们得回顾你生命最早期的阶段,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,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,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,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。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。就这样,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,对你而言,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。从那时起,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。”

蛤蟆想了一会儿说:“你是说,就好像一个天文学家从某个特定的角度看宇宙,仅仅从这一个局限的视角里得出所有的观点和计算结果?”

“正是如此,”苍鹭说,“只不过我们现在讲的是你个人世界的心理视角,这个视角在你心里深藏不露,可以说,是来自你灵魂的深度。”

“那么,我看到了什么?”

“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,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。有时候,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,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,最严重的时候,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。”

“我不明白,我们肯定都在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啊,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差异,对不对?”

“其实你知道这是可能的,对吗,蛤蟆?比方说吧,拿你的童年和巴西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比。或者更直白一点,一个同样出生在英国的孩子,家境比你要差很多,但被家人更疼爱、更宝贝。”

听了苍鹭的话,蛤蟆的眼里闪着点点泪光。

“这三个孩子会各自形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,每个人的看法都很不一样。是不是这样?”

“是的,我懂了。比方说,如果我们都给自己童年的某一天拍照的话,每个人的照片都会非常不同,是吗?”

“是的,很不同。不过要记住,我们说的不只是物理世界,而是你内在的、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心理世界,那是通过你早年的经历而形成的。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、如此鲜活,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。换句话说,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。”苍鹭边说,边拍了拍胸口的位置。“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,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,往后余生都会如此。除非——”此时,苍鹭直视着蛤蟆,“你决心要改变。”

“噢,得了,”蛤蟆说,“我的整个人生不可能都照着早年经验来吧?我是说,那时我还那么小,人生才刚开始,而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情,比如后来遭遇的让我激动又害怕的历险,那些事情对我也有很深刻的影响啊。”

“恐怕没有别的办法。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、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,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。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。”

“我还是不太清楚你说的‘对世界的看法’,你能更准确地解释一下吗?”

“可以。比如在你童年时,大约四到五岁左右,你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。”

“哪两个问题?”蛤蟆狐疑地问。

“第一个问题是: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?我好吗?’第二个问题是:‘我是怎么看别人的?他们好吗?’”

沉默中,蛤蟆思忖着这两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。终于,他问:“是谁在问我?”

“是生命本身,特别是你体验到的生命。”

“那‘好’到底怎么定义呢?”

“‘好’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好,‘不好’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坏。”

“那么,我会怎么回答呢?我也许会用‘好’回答一个问题,而用‘不好’回答另一个问题。”

“对,因为你既可以说‘好’,也可以说‘不好’,就会出现四种组合。我把它们写出来。”苍鹭说着,便走到挂纸板前,拿起蜡笔写了以下四行文字:

1.我好;你也好。

2.我好;你不好。

3.我不好;你好。

4.我不好;你也不好。

“你能理解吗,蛤蟆?”苍鹭问。

蛤蟆看上去不太确定。“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,”他一脸不解,“你能说得再清楚一点儿吗?”

“或许我画个图能帮助你理解。”苍鹭接着画了以下这个图:

苍鹭接着说:“这是一个坐标图,上面有四个‘人生坐标’,就是我刚才所描述的四种情况。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探究并梳理出这四种情况的含义。”

“可这为什么就那么重要呢?”蛤蟆不耐烦地说。他在位子上扭来扭去,是在明确表示他想质疑苍鹭说的话。“我看不出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,即使是真的,和现在又有什么关系呢?毕竟,我接受其中一个所谓‘

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