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——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 第七节 江南丁酉科场案

江南人杰灵,素人文荟萃,才子名士层不穷。明末清初际,号称“江左三”的钱谦益(号牧斋,娶秦淮名妓柳是)、龚鼎孳(娶秦淮名妓顾眉)、吴伟业(号梅村,与秦淮名妓卞玉京有一段旷世情缘),复社公子侯方域(字朝宗,娶秦淮名妓李香君)、冒襄(字辟疆,娶秦淮名妓董宛)、方智、陈贞慧等,无一不是声动的名士。吴门诗人吴兆骞就生在一文风炽盛的方。

吴兆骞,字汉槎,号季子,江苏吴江(今江苏吴江)人。少有俊才,名很早,九岁就写了数千字的《胆赋》,十岁写《京赋》,声震文坛。

才气纵横,又才名远播,养了吴兆骞高傲狂放、愤世嫉俗的情。他候在塾读书,经常将同的帽子拿溺器便。先生责问,他竟回答说:“与其放在俗人头,不拿盛便。”先生由此叹息:“此子将必名惹祸。”

吴兆骞却毫不,非常负告诉友汪钝:“江东无我,卿独秀。”非凡的信狂傲一览无遗。正因他少年期,便“人简傲负,不拘理法,不谐与俗”,因此乡有不少人他又嫉又恨。

吴兆骞曾随父亲宦游楚四年,因张献忠农民军义烽火所及,奉母回故乡。明朝灭亡,吴兆骞遂归隐乡,与江南士夫互相唱。名士吴伟业少年吴兆骞非常赏识,二人曾一同游历。

顺治六年(1649年),吴立了“慎”“同声”二社,二社其实是复社巨子陈子龙所创建畿社的分支。陈子龙抗清败亡,畿社社削弱,分了“慎”“同声”二社。吴兆骞与兄长吴兆宽、吴兆宫加入了慎社。吴氏少年才俊,高谈雄辩,声望甚隆,被推举主持慎社。名满江南的才子尤侗、计东、顾贞观 等,亦加入了慎社,社中重人物。尤其是吴兆骞与顾贞观情投意合,二人结生死。吴兆骞罹难,顾贞观所表现的友情足惊、泣鬼神。

由各守门户,慎、同声二社势同水火,积习很深。顺治十年(1653年),吴伟业即将仕清廷,北赴京师前,他受钱谦益委托,面调社。两社人马应吴伟业召集,在虎丘举行。九郡人才齐聚虎丘广场,盛况空前。尤其是吴兆骞与吴伟业即席唱,才华逼人,令吴伟业嗟叹不已,己不及。一间,吴英俊结识吴兆骞荣,人将他陈维崧、彭师度并称“江左三凤”。吴伟业更是宾客说:“江左三凤凰,阳羡有陈生,云间有彭郎,松林吴兆骞,才若云锦翔。”

虎丘,吴兆骞才名轰动一,甚至传入了京师,“诸前辈巨公,恨不识吴生”。惜命运无常,位文采风流的江南才子竟离奇卷入了丁酉江南科场案,从此被抛进了苦难的深渊。

隋朝实行“科举取士”,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施行了一千年,中国社文化产生了巨影响,封建社选拔人才的最主渠,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基础。

科举经历代变迁,明朝已经形了完备的考试制度,共分四级:

院试是各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,由省提督政莅临主持,及格者称生员,俗称秀才。

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,每三年举行一次,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举行,称“比”。果赶皇帝喜庆,诏加,称“恩科”。考期一般在秋季八月,所又称“秋闱”。主考、副主考均由朝廷临选派。乡试中举,称乙榜,又称桂榜。取中者称举人,俗称孝廉,或称登贤书。考一名者,称解元。

试在乡试次年举行,是中央一级的考试,由阁部臣主持,每逢辰、戌、丑、未年举行,又称“春闱”。取中者贡士,一名称“元”。

殿试则是皇帝亲主持,分三甲榜:一甲三名,分别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赐进士及;二甲若干,赐进士身;三甲若干名,赐同进士身。二、三甲一名一般称“传胪”。殿试定名次,参加的贡士通常进士,不再有落的情况,并从此官服加身,荣耀无比。

顺治十四年(1657年)正月二十一日,新年伊始,二十岁的顺治皇帝突布了一谕旨,内容并非军国,是限制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。谕令刚在比年伊始布,显有着特别的意义。

满清武功定,素崇尚“国语(意满语)骑”的国策。凡八旗子弟,皇帝,八旗幼童,从一生就始进行“国语骑”的教育考核,直花甲年才终止。但清廷入关,局面始有所改变,八旗子弟现一旦科举考中,既立即升,优厚的俸禄,又免从军苦役,是始崇尚文,热衷科举。顺治皇帝此十分忧虑,次强调说:“我朝武功国,频命征讨不臣,所至克捷,皆恃骑,今一统,勿太平忘武备,尚其益习弓马,务选精良。”但仍不阻止八旗子弟崇文怠武,致顺治皇帝不不谕旨强行限制。此则故固是满清“武定国”的传统,却说明了在金榜题名风光荣耀高官厚禄的诱惑,科考给人带的诱惑何等,就连八旗子弟不抗拒。

谕旨的背透露一点,那就是科举名额十分有限,满清皇帝希望将些数不的名额留给汉人,此笼络人。正因科举从就是一座独木桥,参试的人数远远被录取的人数,刻面僧粥少的局面。在中国一政治早熟的国,科举存在日,就与弄虚假、营舞弊联系了一。统治者了维护形象,选拔真才实的人才,制定各考场规则,全力采取措施确保考试的公正录取的公平。,一方面是花形式不断翻新的弊手段;另一方面却是日益严格的考试纪律严厉残酷的惩戒措施,由此形中国历史一奇异的风景线。

丁酉乡试就是在的背景拉了序幕。少年子顺治皇帝由刚刚顺利册封红粉知己董鄂妃皇贵妃,情,突决定有所,科举加整饬。丁酉的前一科,顺治十一年(1654年)的甲午,人称“甲午一榜无不关节倖,是躁者走北鹜,各入均,若倾江南矣”,顺治皇帝有所察觉警惕,因不但在选派主考官格外费,先考官告诫说:“考官阅卷有弊者,杀无赦!”语气十分严厉。,科场积弊由已久,似乎谁有太年轻皇帝的话回。

在各省乡试中,顺闱 北方最重,江南闱则南方最重,二省录取举人的名额是高居前两位。顺闱所排在一,不是“子脚”的首善区,沾了京师皇帝的光。江南闱排在二,则全靠域人文荟萃、真枪实弹的本了。江南名士,江南闱素被认是国选拔人才最关紧的所在,因所选派的考官,特别慎重。

年,方猷、钱宗被选江南科场主、副考官。顺治皇帝寄予厚望,临行前特意召见,方、钱二人敬慎秉公,并警告说倘所行不正,绝不轻恕。科场积弊已深,前的处罚又轻微有限,加汉官素有欺负满人不通翰墨,方猷、钱宗并有太将顺治皇帝的话放在。

了江南科场南京,主考官方猷、钱宗高皇帝远,早就将顺治皇帝的提醒忘了九霄云外,肆徇舞弊。榜,取中者颇富贵人子弟。士论哗,愤愤不平者有人在。有人写文章怒骂,将主考官骂不亦乐乎。有人写诗嘲讽:“孔方主试合钱神,题目先论富与贫。金陵古称金,白今中白丁。”

不,影响最的是南京书肆刚刚刊刻行的《万金记》一书,万是方猷的“方”字一点,金字则钱宗的“钱”字的一半,“万金”二字即是影方猷、钱宗两主考的姓。书中揭露了主考官行贿通贿的情形,历历绘,是隐了人姓名。

另外有一名叫《钧乐》的杂剧,是写科场故,分、两本。本写文才众的沈子虚,应试落,不无术的贾斯文等,却因财势中式。主考名叫胡图,是“糊涂”的谐音;三鼎甲名叫贾斯文、程不证、魏无知,谐音分别“假斯文”“真不正”“鬼无知”。剧本中有一首《黄莺儿》词:“命意在题中,轻贫士,重富翁。诗云子曰全无,切磋欠工,往通,其斯谓方中,告诸公,方人子贡(孔子弟子,善营财著称),原是货殖风。”淋漓尽致揭了主考官纳贿弊的行。本写界考试真才,沈子虚遂中状元,并夫妻团圆,表现了者的幻。

此剧刚写江南闱榜,人均疑影科场,每每演,“观者堵墙,靡不咋舌骇叹”“吴中者传谈”。

方猷、钱宗二人离江南回京师,路常

(本章未完)

第六节 南北之争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