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今典,诗力文心 “诗”虽旧制,其命维新

——夏中义教授《百年旧诗,人文血脉》

中国现代文展已有百年历史,各新文类的生产与评估蔚观。但回顾历文史的理论实践,古典体制的诗词创显是最被埋的领域。一般论者不仅其视不见,甚至引反面教材,“现代”文的比。的文史观在近年有了改变。随着新旧材料的重整,我逐渐理解尽管“五四”白话“新文”占据主流位置,旧体诗词书写唱续存在。不仅此,在许历史关键刻,旧体诗词见证嬗变、铭刻忧患的量远远超任何“新”名的文类。回顾百年文流变,我的首挑战就是重新思考旧体诗词何介入文现代化历程,并且召唤一有别“革命”“启蒙”的文典范。

夏中义教授新《百年旧诗,人文血脉》示范了的尝试。本书重审现代旧体诗及诗王国维、钱锺书、陈寅恪、叶元章等其人其,着墨新文健将文革命将陈独秀、九叶派员王辛笛等“推新复旧”的龙脉。更有意义的是,本书清末民初画吴昌硕始,“五百年一人”的张千结束,思考中国文人传统中诗书画同源的代意义。夏的文字夹议夹叙,既不乏细读文本的功夫,透露人咏史抒情的风采。究其极,他有意藉此叩问中国诗歌传统最古老的命题——诗言志——的代意义。

二十世纪尽管新文,旧体诗的命脉却不绝缕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拜“重写文史”运动赐,文研究者现代旧体诗的研究浮表。但各一文类的定位莫衷一是,或谓封建传统的回光返照,或谓人墨客的附庸风雅,或谓政治人物的唱表演。果我按照文史公式,视现代文展单一的、线不逆的、白话的、现实主义的走向,旧体诗聊备一格、每愈况的特征就愈明显。

但类诠释至少遮蔽了实。首先,文史不必是进化论、反映论的附庸。中国文的现代果观,理应在不必受任何公式教条的局限。但“史”与愿违,论述文坛的众声喧哗是愿景。即便此,旧体诗独树一帜、传诵不辍的实必须受重视。既一文类在百年呈现丰富面貌,我就必须视其现代文的有机部分。

其次,旧体诗是传统诗词笼统的统称。十九世纪,从文选派同光体,从《人间词》《双照楼诗词稿》,从南社栎社,从吕碧城郭沫若,从毛泽东诗词红旗歌谣,旧体诗体制元,题材有异,书写主体、传阅的位置相径庭。换句话说,在文现有的单向间表,我往往忽略了“现代”一场域何提供了“共”的平台,让旧体诗呈现前所未见的声歧义的。其中的互动绝不是新旧争已,是现代难题的又一话或锋的场域。

除此,新文的倡导者,尤其在二十世纪前半叶,半接受不同程度的古典教育。一九四九年现代文史兴,论者囿根本的世代差异,今视昔,容易忘记旧体诗其实是一代文人知识分子养教育的重部分。不论是鲁迅是毛泽东、郁达夫或是沈从文,展现他与古典的渊源。旧体诗的熏染造就“骸骨迷恋症者”,铸“我我血荐轩辕”的摩罗诗人。冯至颂赞杜甫,艾青师法白居易,现代史的旋律总不乏传统回声。

一观点引导我再思旧体诗的“诗”在传统中国文明的意义,无从科分类式的现代“文”所简化。一文化修养,一政教机制,甚至是一知识体系史观,“诗”所诗的存有意义远非现代定义的诗歌所涵盖。尤其值注意的是,现代文人者冲刺启蒙革命阵仗余,蓦回首,却每每必须寄情旧体诗的创或吟诵,仿佛非此不足尽一代的“感觉结构”。恰恰是现代文人旧体诗的迎拒间,有关中国“人文精神”存续类的辩证陡变无比鲜活。海外“汉诗”在二十世纪所形的强脉络,更辩证增添了空间向度。

必须强调的是,论点无关复古主义,更指向米歇尔·福柯式的“知识考掘”。据此,旧体诗的式微不应仅是“封建文”的宿命,一文明危机——或转机——的征兆。王国维尝谓“一代有一代文”,旧体诗未何我无从置喙。但既新文包含传统风格的元素,我就必须实求是,正视其间重层板块的撞击变动。旧体诗词的特色,无论是陈陈相因的颓废恋,或是“无声处听惊雷”般切中代害,同值关。现代文一向除魅号召,但除魅外,招魂的工更艰巨。就是夏中义教授新书的所在。

《百年旧诗,人文血脉》是部有相人风格的著。此书虽谓“百年”,并未随俗旧体诗词的展做毯式梳理。一般象的典型人物,像怀抱遗民情结的陈三立、朱祖谋,入政治的郭沫若、柳亚子,或新文的旧诗手郁达夫、鲁迅等,有现在者的谱系。夏中义另辟蹊径,标举吴昌硕、王国维降等九位诗人贯穿论述的范例。些诗人,王国维、陈寅恪等许并不令人意外。但夏引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,或原现代诗知名的王辛笛,就必须让我仔细思考他的论述逻辑。他念兹在兹的是中国“人文血脉”的赓续问题,他旧体诗人研究方法。

现代中国文的兴与感忧国的情怀息息相关。梁启超倡导诗界文界革命,鲁迅向往“新声”,无不希望藉由新文改造中国,改写历史。白话文类应声,曾被视最显现真实、进加速“现代”计的形式。曾几何,的新文论述有了左支右绌的裂缝。新文面临挑战。

二十世纪的文史原本就是一部沉重的历史,现代文人每每无言。反倒是旧体诗人调动庞的隐喻典故系统修辞技巧,将史识深藏在表面文章,因此言人所不敢言不言。言志缘情,嬉笑怒骂,其中针砭弊的郁愤、感伤的沉痛,曲笔尽在不言中。一庞的隐喻系统有待者的诠释解码行动。论中国版的“潜在写”,旧体诗歌的写与读无愧。

但果我汲汲旧体诗人潜在写的政治意义,未免仍有其局限。诗史互动原就是中国文明的基础一,夏中义教授更强调的是诗史的现代意义。在现代风暴将中国文明远景摧折四分五裂际,旧体诗提醒我在现实的瓦砾,仍有更庞的间、知识情感符号体系参照或反思的资源。旧体诗有其抱残守缺的一面,但从不乏厚积薄的一面。未的展似此一、别无分号际,甚或显现走投无路的,旧体诗人退进,从历史无比繁复的路定义现在,譬喻未。他因此另类现代投复杂动线。“史亡诗”类古典观念,因此有了新的诠释。

王国维一九二七年的沉件是现代中国文化史精神史重的转折点。《人间词》《人间词话》的者,王不仅是诗(词)人,更是现代诗的肇始者一。王的守旧政治立场迨无庸议,他的沉却引众说法。是陈寅恪排除众议,谓诗人死非一一姓故,神州的巨忧伤。陈所谓的“神州”与其说是政治理的指涉,不说是文化命脉的总称。其结晶就是“诗”名的文化。王国维不不死,恐怕正是忧诗、史俱废,带文明掏空的危机。王的沉有其激烈面,代表一“反现代的现代”的抉择。

仿佛有意在史/诗互动的辩证找王国维的立面,夏教授另专章讨论陈独秀的旧体诗。陈一生的落早有评论,但夏从其人与旧体诗的因缘历史吊诡。革命文健将,陈在“五四”前激烈反传统文,首其冲的包括旧歌。但夏指陈一生不乏旧体诗,恰巧分布在生命前期(一九〇三至一九一六)期(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二)。陈中期意气风际,所革命的象视若敝屣。但旧体诗一教养或一抒情言志的方法,毕竟在陈一辈人中根深蒂固。陈晚年赋诗遣怀无疑揭露传统在他身复返,更说明他所倡导文革命论的不足。

胡适、陈独秀等倡导白话文革命,中国的现代化设计功不。但他象言文合一的透明关系,及白话文明进化的表征,却将历史化简单公式。恰是因陈庞的历史身影,他历经革命考验牢狱灾回归旧体诗就有象征意味。我不禁问:陈晚年的选择是返璞归真,是甘保守?是从面向未改瓦尔特·本雅明所谓“退向未”,或是勇面白话文史论述实践“有效”的巨裂口?

“干戈今满,何处着孤身?”千帆尽,陈独秀或许终理解现代路千头万绪,白话文类毕竟难竟其功。陈独秀的问题不是案,是许奉新文名的文人、知识分子共有的经验。果

(本章未完)

埔里的摩罗,诗力与文心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