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此悲伤,如此愉悦,如此独特” 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的意义

在二十世纪中国文研究的领域,夏志清教授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一。一九六一年,夏版了一本英文专著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,从西方院内现代中国文的研究奠定基础。本专著综论一九一七年文革命至一九五七年的半世纪间,中国说的流变与传承。全书体制恢宏、见解独,任何有志现代中国文文化研究的者及生,是不或缺的参考资料。因本书所展现的批评视野,夏志清跻身年欧著名评列毫不逊色。更重的,在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初版问世近五十年的今,此书仍与代的批评议题息息相关。世纪末的者治现代中国文,许碰触许夏年无从预见的理论及材料,但少有人在另炉灶前,不参照、辩难或反思夏著的观点。由像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的论述,使我中国文现代化的法,有了典范的改变;者必须在充分吸收,辩驳夏氏的观点,才推陈新,另创不同的典范。

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诞生,是夏志清教授十年研究的果,段经历颇值我在此回顾。一九五一年春,夏仍耶鲁英文系的博士候选人,因缘际,应聘参与了政治系饶戴维教授所主持的一项计划。此一计划由国政府资助,夏的任务是协助编纂一本名《中国:区导览》的手册,往一年,并写了手册中中国思、文及中国的众传播等篇章。但夏项工的兴趣很快消失一空,并在约满离职。与此同,夏已有意着手一部论现代中国文的专书,此一计划旋即获洛克菲勒基金的支持。在基金的协助,夏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五年间,在耶鲁英文系任研究员,实则专研读现代中国文。一九五五年在他离耶鲁至他校担任教职前,已完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主部分的写。

夏从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计划,国各图书馆有极少数拥有完整的现代中国文图书,批评数据更是少又少。夏了搜集、查阅资料所费的工夫,不难象。,数据的缺乏给予夏相意外的由,使他做己的展与判断。的确,彼“影响的焦虑”类的理论尚未兴,夏显乐一抒己的洞见或“偏见”。他行文所显露的信与权威,者无人其右。

不仅此,是唯西方“现代”精神马首是瞻的年代;非西方的者难免西方文现代的特质放诸四海皆准的目标。夏选择说研究的重点,因他相信说代表了中国文现代化最丰富、最细致的面向。但反讽的是,他认中国现代文的总体就,难超越同期西方品所树立的标杆。五十年代末期,由教书及转换工等原因,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写慢了,但全书终在一九六一年功告,由耶鲁版。一九七一年,耶鲁又应读者的热烈求,推增订版。

我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写引导我思考一系列更广义的文化及历史问题。本书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轻的、专治西的中国者,何因战乱羁留海外,转关注己的文传统,并思考文、历史与国间的关系。本书述说了一名浸润在西方理论——包括最前卫的“传统”“新批评”等理论——的批评,何亟思将一己所,验证一极不同的文脉。本书更象征了世变,一知识分子所做的现实决定:既离国,他在异乡反己国文化的代言人,并母国文化添加了一层世界向度。最,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写见证了离散及漂流的年代,知识分子与共同的命运;历史不避免改变了文及文批评的经验。

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共有十九章,其中的十章重的姓名标题,鲁迅、茅盾、老舍、沈从文、张爱玲等。夏言,些是现代说的佼佼者。其他各章处理了分量稍轻的,同凸显了形文史的其他重题目。一及十三章讨论现代史两关键刻——“五四”期及抗战——说创与文、文化政治的复杂关联;三及四章分别描述了两文社团——文研究及创造社——的组原委、创方向及风格;五、十一及十八章则评论左翼文从萌芽茁壮的各阶段表现。除此,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有一章结论,综论文在不同期的风风雨雨。另有三篇附录。二篇附录《现代中国文感忧国的精神》曾受广泛的征引及讨论,堪称是文批评界三十年最重的论述一。原英文标题中Obsession with a(“感忧国”)一词由夏首先创,现早已批评界的常见词汇了。

我不厌其烦介绍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的结构及文脉,因关系全书的批评视野及方法。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受四五十年代欧两批评重镇——李维斯的理论及新批评派——的影响,已是老生常谈的实。夏在耶鲁攻读博士,曾受教弗德雷克·波特尔及克林斯·布鲁克斯等著名教授;布鲁克斯无疑是新批评的将一。夏新批评观点的浸润,在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初版序言中见一斑:“本书无意政治、经济、社研究的附庸。文史的首任务是掘、品评杰。果他仅视文一代文化、政治的反映,他其实已放弃了文及其他领域的者的义务。”

夏推崇文本身的质素及修辞精髓。他在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中不遗余力批判那些或政治挂帅或耽滥情的者,认他失了文真谛的鉴别力。在一尺度,许左派首其冲,因他言,文与政治、教化、革命的目的密不分,甚至其所。

但夏的野并不仅“细读文本”类新批评的基本功夫。前所引的序言所示,夏“旧”批评的法则颇不,因旧批评文仅仅反映现政治、人生的工具。十九世纪的批评揭橥将文本历史化的重,却不掌握文“何”将历史、政治虚构化的妙窍。借着新批评的方法,夏希望重探国论述与文论述间的关联;一强烈的历史情怀使他不视文“一精致的瓮瓶”——新批评最人所津津乐的意象一。实,一反传统理论的反映论,新批评暗含了一套文的社,企图文本内的宇宙与文本外的世界间,建立一既相似又相异的吊诡秩序。夏将新批评一面向的法则扬光,因强调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企求“从现代文混沌的流变,清理式与秩序;并且参照曾经影响现代中国文的西方观念、模式,思考其间的挑战与范式”。夏一再强调说唯有握艺术尺度,才细剖生命百态,正是向人生负责的态度。呼应了布鲁克斯的名言:“文处理特别的德题材,但文的目的却不必是传或说教。”

夏文形式内蕴德意涵的强调,引领我注意他另一理论传承,即李维斯的批评论述。李维斯认一除非先浸润生命的实相中,否则难其。他言,最动人的文品无非生命完整深切的拥抱。因此批评的责任在钻研“具体的批判与案的分析”。在实际批评方面,李维斯建构英国说的“传统”知名;一“传统”简·奥斯汀,止D.H.劳伦斯。李维斯认,些既挥生命的奇,又将其付诸坚实的文字表征。在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一书中,夏本着类似精神,筛选够结合文字与生命的,他此举无疑是中国建立现代文的“传统”。

夏志清在批评方法的谱系加延伸,包括二十世纪中叶前的名,艾略特、莱昂内尔·特林、菲利普·拉甫、欧文·豪、艾伦·泰特,及乔治·斯坦纳。些评论各从不同角度提倡文的教化机,并向往文字与世界间更紧密的连锁。在一前提,他其实呼应了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批评马修·阿诺德的立论。夏志清身正统英文训练,西方德及“传统”的精华,谓念兹在兹。他建议批评的责任是“现及鉴赏杰”,他必定同意阿诺德的说法,认文应诚中形外,传达真理。且阿诺德的话说,“掘真正盖世的杰,有任何方法比铭记往师的金句名言,并试探新的试金石,更有效的了”。职是,我说,尽管新批评或其他现代流派的评者立意摆传统“反映论”及“德论”的影响,些影响毕竟是祛不。

在我代,诩理论先驱的新贵批判世纪中叶的理论先驱——艾略特、布鲁克斯、特林、李维斯等人——已是习常的现象,凭借着今的理论,他细数前辈的缺陷及矛盾,一年夏志清及布鲁克斯曾攻击前者的缺陷及矛盾。《中国现代说史》因此众新进汉研究者一试身手的材料。比方说,

(本章未完)

陈国球教授与抒情传统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