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此悲伤,如此愉悦,如此独特” 如此悲伤,如此愉悦,如此独特

——齐邦媛先生与《巨流河》

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教育界最受敬重的一位前辈,弟子门生恭称“齐先生”。邦媛先生的传《巨流河》版,既叫又叫座,台湾区文坛一桩盛。在本二十五万字的传记,齐先生回顾波折重重的半生,从东北流亡关内、西南,又台湾。人的长国的动荡影随形,六十年在台湾的经验则见证了一代人何从漂流落生根的历程。

类似《巨流河》的回忆录近年并不少见,比齐先生的经历更传奇者有人在,但何本书此受瞩目?我《巨流河》所读,是因齐先生不仅写一本传已。透人遭遇,更触及了现代中国不已的转折:东北与台湾——齐先生的两故乡——剧烈的嬗变;知识分子的颠沛流离他无或已的忧患意识;有女献身术的挫折勇气。更重的,一位文播者,齐先生不断叩问:在此充满缺憾的历史,什文才是必的坚持?

《巨流河》本身不是一本文品?不少读者深书中的篇章所动容。齐先生笔的人有其感人因素,但的叙述风格是关键所在。《巨流河》涵盖的那代,实在说,真是“欢乐苦短,忧愁实”,齐先生不讳言是在哭泣中长的孩子。少年,竟是最内敛的方式处理那些原该催泪的材料。所蕴藏的深情所显现的节制,不是人不此。《巨流河》从东北的巨流河写,台湾的哑口海结束,从波澜壮阔波澜不惊,我的前辈是半生的历练体现了的文情怀。

东北与台湾

《巨流河》是一本惆怅的书。惆怅,与其说齐先生人的感怀,更不说那世代总体情绪的投。世教育就言,齐先生其实说是幸运的。表象,写一代人的追求与遗憾,希望与怅惘。齐先生生辽宁铁岭,六岁离乡,十七年辗转江南北。一九四七年在极偶的机,齐先生台湾担任台外文系助教,未料就此定居超六十年。从东北台湾,从六年六十年,两方一是魂牵梦萦的原籍,一是安身立命的所在,是的故乡。两方所产生的微妙互动所蕴藉的巨历史忧伤,我是《巨流河》全书力量的源。

东北与台湾距离遥远,幅员理不相同,却在近现代中国史经历类似命运,甚至形互倒影的关系。东北原清朝龙兴,广人稀,直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放汉人屯垦定居。台湾迟至十九世纪才有宗闽南人入住。两方在二十世纪东西帝国主义势力觊觎的目标。一八九五年甲午战,中日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台湾与辽东半岛同被割让给日本。辽东半岛的归属引帝俄、法国德国的干涉,几经转圜,方才由中国“赎辽费”换回。列强势力一旦介入,两从此。五十年台湾日本殖民,东北历经日俄战争、“九一八”变,终由日本一手导演建立伪满洲国。

不论在文化或政治,东北台湾有些草莽桀骜的气息。《巨流河》东北台湾的历史着墨不,但读者果不领者两方的复杂情感,就难理解字行间的声。书中串联东北台湾历史、政治的重线索,是邦媛先生的父亲齐世英先生。齐世英是民初东北的精英分子。早年受张霖的提拔,曾经先赴日本、德国留。在东北闭塞的情况,是何等的资历。青年齐世英另有抱负。一九二五年他德国回沈阳,结识张霖的部将、新军领袖郭松龄。郭愤日俄侵犯东北军阀犹内战不已,策动倒戈反张,齐世英一介文人身份慨加入。但郭松龄有利人,未几兵败巨流河,并身殉。齐世英从此流亡。

“渡不的巨流河”《巨流河》回顾忧患重重的东北中国历史最重的意象。假使郭松龄渡巨流河,倒张功,是否东北就够及早现代化,就避免“九一八”、西安变的生?但历史不是假设,更无从改写,齐世英的挑战才刚刚始。他进入关内,加入国民党,负责东北党务,与此同又创立中山中,收容东北流亡生。抗战结束,齐世英奉命整合东北人,重建乡,却现国民党的接收员贪腐无。东北是首先被解放的区,国民党从一败涂,齐世英再度流亡。

齐世英晚年有口述历史问世,说明他与国民党的半生龃龉,但是语含蓄,他的回忆基本止一九四九年(林忠胜、林泉、沈云龙,《齐世英先生访问纪录》)。《巨流河》的不同处在是一女儿父亲的追忆,视角不同,文另议。更值注意的是,《巨流河》叙述了齐世英台湾的遭遇。一九五四年齐世英因反增加电费筹措军饷的政策触怒蒋介石,竟被除国民党党籍;一九六〇年更因筹组新党,几乎系狱。齐台湾的民生民主付了他半生的代价,但骨子他的反蒋东北人的憾恨。不论是东北,是台湾,前不是蒋政权的棋子罢了。

渡不的巨流河——少壮怀激烈已付诸流水。晚年的齐世英在充满孤愤的日子郁郁终。但正唐君毅先生在《中国文化精神价值》论中国人文精神所谓,从“惊动”“寂寞”,求仁仁,又何憾有?位东北“汉子”与台湾的因缘是由他的女儿承续。

齐邦媛应是一九四五年最早台的知识分子一。彼的台湾仍受日本战败影响,“二二八”件刚不久,充满各不确定的因素。就在的情况,一位年轻的东北女子在台湾始了人生的另一页。

齐先生台湾一往情深。是最早重视台湾文的者,是台湾文的推手。所往的文人有不少站在国民党的立面,但不论政治风云何变幻,他的友情始终不渝。齐先生的包容仿佛一奇妙的、同仇敌忾的义气:“懂”一辈台湾人的中,何尝不有一条不的巨流河?现代中国史,台湾错了太。

巨流河那场战役早就灰飞烟灭,照片年那目光熠熠的热血青年历尽颠仆,已经安息。他那六岁背井离乡的女儿因缘际,白先勇口中台湾守护“文的使”。蓦回首,邦媛先生感叹拥抱台湾余,“又何曾己生身的故乡战的人写一篇血泪记录”?《巨流河》因此是本迟的书。它是一场女儿与父亲跨越生命巨流的话,是邦媛先生不回归的东北、不再离的台湾所做的告白。

四“洁净”典型

《巨流河》见证了半世纪的中国史中国台湾方史,有十足歌泣的素材,但齐邦媛先生却选择了不同的回忆形式。的叙述平白缓,即使处理至痛刻,显示极的谦抑低回。不少读者指是此书的魅力所在,但我更不妨思考的风格,蕴含了怎一待历史的方法?又是什人促了的风格?

在《巨流河》所述及的众人物,我有四位最足决定邦媛先生的态度:齐世英、张飞、朱光潜、钱穆。所述,齐世英先生的一生是此书的“潜文本”。政治齐不折不扣是台面的人物,台却因见罪局,早结束业。齐邦媛眼中的父亲一身傲骨,从不跻身权力核。但认父亲的特色不在他的择善固执;更重的,他是“温洁净”的情中人。

正因此,南京屠杀的齐世英在武汉与人重逢,他“那一条洁白的手帕是灰黄的尘土……被眼泪湿透透的。他说:‘我真是国破亡了。’”重庆轰炸一夜雨滂沱,“妈妈又在生病……全挤在有一半屋顶的屋内……他坐在床头,一手撑着一雨伞遮着他妈妈的头,就等着亮”……晚年的齐世英郁郁寡欢,每提东北沦陷始末,即泪流不已。是失落愧疚的眼泪,是洁身爱的眼泪。

齐世英的一生落,齐邦媛却谓从父亲“温”与“洁净”,很是耐人寻味。乱世英雄,但败外,又有几人终其一生保有“温”与“洁净”?是《巨流河》反思历史与生命的基调。

怀抱着的标准,齐邦媛写张飞的因缘。张飞是东北子弟,父亲在伪满洲国立任沈阳县“警察局长”,因协助抗日,被日本人公浇油漆烧死。张飞逃入关内,进入中山中与齐相识;“七七”变他加入空军,胜利前夕在河南一场空战中殉国。张飞的故悲惨壮烈,他少年齐邦媛的呵护两人最深刻的默契,他宿命式迎向死亡,他生者留永远的遗憾。

齐邦媛笔的张飞英姿飒飒,亲爱精诚,应该是《巨流河》最令人难忘的人物。他雨中伫立在齐邦媛校园的身影,他虔诚的宗教信仰,他幽幽的诀别信,无不充满青春加死亡的浪

(本章未完)

记余国藩教授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