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 明朝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

蒙古族

元亡,蒙古贵族军士被迫回蒙古草原,经朱元璋次派人攻打,其内部生分裂。永乐初,蒙古分三部,即辽河、西辽河、老哈河流域的兀良哈,其西至杭爱山一带的鞑靼部科布河、额尔齐斯河及其南准噶尔盆的瓦剌部。由蒙古区与内农业区的长期隔绝,及草原封建主间经常生的相互掠夺的战争,使游牧经济凋敝,牧民的生活日益贫困。在明朝强盛,瓦剌鞑靼的统治者接受明朝的封号,在经济次与明朝进行互市。但每贡市的求不满足,便不断动战争明的挟。明朝政府了防止蒙古的侵扰,最初在北方设有辽东、宣府、同、延绥四镇,又增设宁夏、甘肃、蓟州三镇,加固原山西的偏关,称九边,皆布有重兵。明朝政府又积极在沿边修筑长城。据万历《明典》统计,九边所筑城堡、关隘、空台、墩台等共达一万八千余座。

频繁的战争并有阻碍蒙汉等各族人民间的往,长城有隔断彼此的经济文化的联系。许蒙古民众生活所迫不断向内迁徙,有的汉人因被蒙古统治者俘虏奴,或因逃避租役,或经营商业,量流入蒙古。隆庆,在蒙古古丰州(今内蒙古呼浩特东)一就居住有汉族人口五万余,居屋佃,名曰板升。俺答汗继位,特别是在他晚年三娘子 统治期,蒙汉间很少动战争。马市贸易极盛,除官市外,又与塞民互市。万历九年(1581)又修建了呼浩特城(蒙古语意青色的城)。此城很快展蒙古区与内贸易的商业市。长城附近延袤五千无烽火警,近疆水陆屯田悉垦治内。蒙古封建主的财富显著增加,其币帛牲畜,动万计,特别是鄂尔斯、土默特、察哈尔等部所在,随着内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,农业手工业(包括铁的炼冶业铸造业)的产量产品有显著增加。

藏族

明朝,藏民半农半牧生,农产品有麦、荞麦青稞,层僧侣各的部落首领构封建领主阶级,拥有量的田庄、财富奴婢,广藏族人民则是农奴。洪武,明政府在西藏等设立乌斯藏指挥使司及宣慰司、招讨府、元帅府、万户府、千户所等方行政机构,任命藏族的封建领主指挥使、宣慰使、招讨使、万户、千户等官职,赐给他诰命、印信,通他向所属藏民征收赋税。西藏喇嘛教的教派很,有噶派(红教)、噶举派(白教)、萨迦派(花教)本布派,每派又分若干派。噶举派帕木竹巴法王的权力最。明朝设帕木竹巴万户府,并封帕木竹巴法王“国师”,明朝在西藏封立三法王(宝法王、乘法王、慈法王)、五方王(阐化王、赞善王、护教王、阐教王、辅教王),此即西藏八王。八王各有封,分别统辖一定区,与明朝往十分频繁。

明初,宗喀巴在西藏创立格鲁派(黄教),他在西藏进行宗教改革,主张“敬重戒律”,提倡苦行。宗喀巴五弟子释迦失他的代表曾两次达北京,明祖封其“西佛子国师”,宣宗封其“慈法王”“国师”。此黄教在西藏的势力日,信仰者日。万历,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坚错长期居留在西宁等,与蒙古俺答汗相友。与明朝首辅张居正有书信往,明朝封其“国师”。三世达赖喇嘛使黄教在蒙古广泛传播,在调明朝皇帝俺答汗的关系方面有较的贡献。四世达赖喇嘛云舟坚错曾万历四十四年(1616)神宗授予的“普持金刚佛”的封号,此,格鲁派的首领五世达赖喇嘛四世班禅借青海蒙古固始汗的兵力,推翻噶玛派在西藏的统治,黄教在西藏的政治位日益巩固,青海、蒙古及东北各喇嘛僧侣的支持。

明朝藏族人民与内各族人民间的往更加频繁。永乐五年(1407)至十二年,在藏汉各族人民的艰苦劳,修通了四川雅州(今雅安)乌斯藏的驿路。明朝在川、陇等设茶马互市与藏民贸易,准许西藏等的僧俗官员派使北京通贡,规定三年一贡,顺年间一次贡使至二三千人。人贸易被严格禁止,但汉藏两族人民间的贸易关系始终不断。藏民经常马匹、氆氇等物内换取盐、茶布匹,汉族商人从内携茶与易马,有人甚至越山涉水,深入藏族区从贸易活动。的河州、秦州(甘肃水)、洮州(甘肃临洮)、雅州打箭炉(四川康定)等,已经藏汉各族人民互市的场所,营贸易与官营贸易同繁盛。

格鲁派

中国藏传佛教影响最的宗派。格鲁,藏语意思是善律,该派强调严守戒律,称善律派。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,故又称黄教。又因该派认其教理源噶派,故称新噶派。格鲁派强调修行次,显密并重,先显密;提倡苦行,僧人不结婚,戒杀生,禁饮酒,断绝世俗往等。该派在藏族、蒙古族居住区流传甚广。清代,格鲁派的达赖喇嘛与班禅两转世系统由清政府确认,格鲁派西藏方政权的执政教派,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有了进一步的展。

维吾尔族

维吾尔族在明朝称畏吾尔,亦畏兀儿,是居住在新疆区的主民族。明代,除撒畏吾儿仍从游牧外,其他居住在阗(今新疆田)、喀什噶尔(今新疆喀什)、哈密、土鲁番(今新疆吐鲁番)等的畏吾儿人农业主,兼营商业,其手工业很达。其耕牧场部分掌握在封建主(蒙古族或畏吾儿族)的手中,一般农户则少或无,遭受封建主苛重的剥削。元末明初,畏吾儿族区者称国,者称面,形封建割据的形势。洪武、永乐、宣德间,与内恢复关系的国面,前共有七八十。明朝政府从太祖先在甘肃西部新疆东部区设立赤斤蒙古、哈密、沙州、安定、曲先、阿端、罕东、罕东左等八卫,卫设指挥,一度在柳城、火州(均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)等设指挥等官。明朝与哈密卫的关系最密切。永乐二年(1404),明政府曾封哈密王安克帖木儿忠顺王。景泰,土鲁番势力强,攻占哈密城,兵锋及嘉峪关内的甘州(今甘肃张掖)、肃州(今甘肃酒泉)等。从此明朝西域的控制日益松弛,不不在嘉靖八年(1529)放弃哈密。

苗、瑶、彝、壮各族

居住在云贵、四川、两广、湖广等的少数民族有苗、瑶、彝、僮(即壮)、黎、傣等族。各族间及同一民族不同区间的社经济展很不平衡。有的农业已有显著展,并普遍使犁耕。湖南一部分少数民族明中期已蓄食甚富;云南一些民族在平坝稻,一年两熟,产量在增加。但住在高寒山区的某些部落,生产力很低,有些仍处在刀耕火阶段。从社展的阶段,有些已由封建领主经济渡主经济,或是主经济已占统治位;有的阶级分化不明显,有的则已有阶级分化,始由原始公社制末期进入奴隶制,或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。

明朝政府沿袭元朝的统治制度,在云贵、两广区设置土司,通各族的首领统治各族人民。但各的土司与明朝有矛盾,经常动叛乱。明朝政府在平定叛乱,往往些区的土司裁撤,改设流官,即改土归流。改土归流的目的是建立少数民族区的直接统治,但是在客观打破了农奴制度,促进了少数民族区主经济的展,同加强了中央与方的联系,维护国的统一有进步意义。

明朝统治期,云贵各经常爆各族人民的义。著名者有英宗正统十四年(1449)苗族农民的邛水十五洞司(今贵州三穗)义、英宗正统七年至世宗嘉靖十八年(1539)的广西桂平藤峡义。明朝有很汉族人民陆续迁至云贵、两广等,他不仅与少数民族人民一进行抗官斗争,先进的铁工具农业、手工业生产技术带了苗、瑶等族聚居的区,并从耕、矿、采茶、兴修水利,些区的了积极。

高山族

高山族是中国台湾的土著居民,长期就劳动、生息、繁衍在块土。16世纪,高山族已有达的农业,甘蔗棉花的植逐渐兴盛。在农业方面已铁锄耕,狩猎则已普遍使铁工具。狩猎剩余产品已换。高山族社的基层组织是部落,若干部落结合社。一社或千人,或五六百人,已有贫富差别阶级分化。随着东南区商品经济的迅速展,越越的汉族人民渡海台湾。濒海民每年有渔船在澎湖北港间打鱼,又有很人台湾与高山族进行贸易,或在山口设店,或径入山,玛瑙瓷器等换取鹿皮、鹿角,受高山族的热情接待。

万历、启间,颜思齐、郑芝龙等在台湾建立政权。他称君主,有官职,有武装,与高山族保持睦友关系。郑芝龙在台湾练兵积粮

(本章未完)

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