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 康雍乾时期的经济、政治、民族及对外关系

经济的恢复展

明清际,经长期战乱,经济残破,土荒废,人口锐减。清朝确立全国统治,采取各措施使经济了恢复展。

农业水利

在农业方面,清廷奖励垦荒,招集流民授土,资助农具子,延长垦荒升科的年限,并垦少衡量方官的治绩。故中原无的人民纷纷向广人稀的四川、云贵、台湾、新疆、东北、内蒙古流动。全国耕面积增加,顺治中有五亿亩,乾隆达七亿亩。康熙八年(1669),实行更名田,将明朝王公勋戚、官僚主占有的批土给予原耕人,永世业,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。又减轻赋税,除遇水旱灾荒豁免减收外,次普免全国钱粮,减轻人民的负担。在水利方面,投入量财力物力治理黄河、淮河、运河、长江、钱塘江、永定河,努力减轻水灾,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,提高农业产量,保持运输畅通。重的水利工程有束水攻沙的方式治理黄淮、修固荆江堤、修筑江浙海塘工程等。农业生产方面,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,耕方法、灌溉、施肥、选均有某些改进。北方试行区田法植水稻、南方植双季稻,获一些效。特别在各推广高产物番薯、玉米,提高产量防止灾荒,供应口粮,保障人民生活具有重。经济物方面,棉花植甚盛,长江三角洲东南沿海是著名的产棉区。江浙、广东桑养蚕,获利甚厚。此外,茶叶、烟草、甘蔗、苎麻、蓼蓝等物生产很繁盛。

手工业抑商政策

手工业逐渐恢复并有所展,生产工具有某些改进,织丝机具比较复杂精巧,采矿工具、质方面的知识亦有进步,但仍是手工劳动,不是机器生产,有摆源(人力、畜力、水力、风力)的依赖。

最重的手工业是纺织业,包括棉纺织业、丝织业及相关的染踹业。棉纺织业处在庭副业商品生产阶段,但包买商相活跃,掌握着棉花原料的收购纱布产品的运销,棉纺织手工业者处在商业资本的控制。布匹的踹光染色有展,苏州一即有染坊、踹坊数百,踹匠至一万余人。丝织业较集中的南京、苏州、杭州等,“机户资经营,机匠计工受值”。最的机户拥有织机四五百张,规模观。矿冶业中,云南铜矿的规模最,资本雄厚,工人众,组织严密,采炼技术达相水平,全省铜产量最高(乾隆中叶)达一千数百万斤,但在官府的严密控制,展速度十分缓慢。采铁、冶铁,既供军需,亦供民,清廷的控制很严格,官府资金虽未渗入铁矿业,一般均由商民申请采,但采、冶炼、招工、设炉、运销均须报官批准、给执照。广东佛山是冶铁中,佣工数万;汉口铁业亦盛,有铁匠五千余人。煤炭民必需,各煤窑很,但清廷采矿的总政策长期摇摆,金铜煤铁利益甚薄,官方民间必需,不禁绝,但又害怕聚集批矿工,反抗闹,故矿场被禁、准。制瓷是重的传统手工业,景德镇瓷业最达,内部分工很细密,工艺精致,在色彩、厚度、形制、釉方面达了很高的水平。此外,熬盐、伐木、制烟、榨糖、造纸等手工行业均有相的展。

清代手工业很繁荣,无论生产规模、雇工数量、分工细密、技术水平、产品质量方面,达了中国封建社历史的最高水平,并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。但是,较先进的经济因素集中在长江、珠江游某些区、某些行业内。广的腹、山区、边疆,经济文化很落。整中国,农业手工业相结合的给足的经济占主位,封建经济远有解体。中国先进的西欧国相比,存在着很差距。

清政府工商视末业,执行“抑商”政策。那些有利图及有关国计军需的手工行业,政府插手干预,指定官商,实行垄断。其他手工行业,允许商民经营,但控制亦严,且高额征税,低价收购,无偿摊派。手工业中普遍存在着有浓厚的域、排他的行组织,些妨碍手工业的由展。

城市的现

在农业、手工业商业展的基础,许城市繁荣。北京是全国的首政治文化中,仕商群集,各商货荟萃,传统的手工艺产品有景泰蓝、雕漆、玉器等,前门外是繁华的商业区。北京城在明朝修建的基础,屡加修葺,形了西郊园林区,有三山五园(畅春园、圆明园、万寿山清漪园、玉泉山静明园、香山静宜园)。宫殿坛庙、街河流亦经力改建修浚,形了近代的北京城。扬州位长江北岸,濒临运河,是淮盐的集散,经济达,财货殷富,富商贾。南京、苏州、杭州是丝绸、布匹及其他手工业品的产,产品远销各,城内商铺林立,坊星布,附近土肥沃,富农桑鱼米利;且文化达,风景优,苏州有园林趣,杭州有胜。广州是外贸易的口岸,是封闭的封建中国通向世界的主窗口。每年往的商船很,进口商品聚散此,号称“金山珠海,子南库”。此外,景德镇的制瓷,佛山镇的冶铁,盛泽镇的缫丝,产品精良,远近驰名。汉口居长江中游,四通八达,米谷、木材、食盐、药材各货物的集散。除了些繁荣的城市外,广农村有许城镇及定期集散的墟场、市集、庙,形广阔的商业网,是农民群众行商坐贾进行易的场所。

赋役制度的改革

清初经济的展,与赋役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。清朝建立,即逐步着手整顿混乱的赋役制度。顺治康熙,编定《赋役全书》,明万历年间的赋役额准,取消苛捐杂税,归并税收名目。又颁“易知由单”“串票”,简化征收手续,改进纳税制度。但由传统的赋役制度是按土数量人丁数目两标准征收,分别“银”“丁银”,全国土数目已难确知,人丁则死亡增殖,隐匿流动,变动频繁,无法统计。随着生产的恢复展,国库有了赢余,清政府考虑不再增收人丁税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,将丁税总额固定,不再随人口的增加增收,稳定了全国的丁税负担。了进一步解决赋役混乱负担不均,又雍正元年(1723)制定“摊丁入”政策,在各省陆续推广实行。此项政策将丁银平均分摊亩内,不再按人丁亩双重标准收税,变了单一的土税。是一项意义重的改革,从此废除了中国历史长期存在的人头税,简化了收税标准手续,有利丁少的贫苦农民。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有所削弱。雍正进行了其他改革,耗羡归公。“耗羡”是了补偿征收银米的亏损,正税外增收的附加税。各级官吏往往借此谋利,任意加征,名目繁,流弊极。清廷将“耗羡”改正税,数额固定,由国统一征收。此项收入即给官吏养廉银办公费,提高官吏的微薄官俸,改善吏治了一些积极。此外,雍正,又将各“贱民”,晋陕的“乐户”、浙江的“惰民”、江苏的“丐户”、安徽的“世仆”、广东的蜑户豁良,编民籍,废除了残存的奴隶制。

政治制度的设立与完善

清朝政权实行满族贵族主体的满、蒙、汉封建阶级的联合专政,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展形态。

政权机构

政权组织沿袭明朝制度,专制皇帝君临全国,主宰一切,他的意志就是国法律。清代中枢权力机关明朝有所不同,明代的权力在内阁,清代内阁虽位尊崇,但权力较。最初,军政权操议政王臣议,日常庶政归内阁。康熙,皇权加强,南书房协助皇帝,参与机务。雍正,创设军机处,其有清一代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,负责决策令,撰述谕旨,综理军国计。军机处不是独立的正式衙门,是皇帝身边的办机构,无官署、无定员,军机臣均兼职,由皇帝特简 。其他中央机关明代相同,有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执行政令,综理务,设尚书、侍郎,满汉并。察院监察机关,设御史、给中等官。新增的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某些外务,任满族蒙古族官吏。另有机构庞的内务府,照料皇室的生活财产,管理宫廷太监、匠役。方行政机构,体分省、府、县三级,总督、巡抚省级最高长官,布政使(藩司)、按察使(臬司)分掌全省民政、财政、刑法。分设员,辅佐。府设知府,统辖数县,承启。县设知县,基层“亲民官”,掌管全县政务、赋役、户籍、缉捕、诉讼、文教。少数民族区,根据各情况,设立不同的方军政机构。

南书房

清代内廷机构。坐落紫禁城内月华门南,旧康熙帝读书处。康熙十六年(1677)始设。翰林入值南书房,初文侍从,常侍皇帝左右,备顾问、论经史、谈诗文。皇帝每外巡幸亦随扈。皇帝

(本章未完)

满族的兴起、清朝对全国统治的确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