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道与德 10、听听道家谈道德

“德”在儒两的说中是一重范畴,但儒“德”内涵的理解却是各说各话,有些方二者的观点甚至针尖麦芒。在儒那儿“德”是指人行的准则与规范,指人言与行的适宜,其具体规定包括孝、悌、忠、信、敬等,做些就像孟子所说的那,“仰不愧,俯不怍人”。我所说的“德”是一等差概念,进一步细分“德”与“德”。

“德”或至德“”其体,“无”其,庄子在《》篇中说至德“宗,德主,无常”。

人从“”那儿获“德”,并通“无”尽其“德”。经由“”才有其“德”,其“无”才厚德载物,堕入“有”则狭隘偏。其无其,那四海远近莫不归附,若是突己且怀其,那亲生骨变仇人。

具有最高德的人或“德”人效法,其“德”,无无名无形无迹,他己无无执“德”,其“德”无集,无虑安,无固。不无所不利,不求无所不,“德”合却不有“德”,正因不有“德”才真正有“德”。

等朴既亏、已裂,人便有意,求,存,是便有了君子人分,便有了善恶坏别,有了君子人善恶坏的意识,略施惠便恩泽无量,稍有微善便觉德配。

有“德”便有“德”。回头再古朴未亏的代,有“”无名,有“德”无,那精神境界世真是望尘莫及,让人不不由衷赞叹:“无怀氏民欤?葛氏民欤?”

存求,有意,则必施教化民,立善治国,施教立善就“德”名昭彰。,求必有失,必有败,善名立则不善生,君子则人至。无所才无所偏,无求才无所失。不无无存便属“德”。“德”包括常言所谓“仁义礼智”,“仁义礼智”是因兴、因求的产物。

在“德”中又再分中三层次:“仁”有所却无意,所属“德”中的一层次;“义”有所并有,所在“德”中居次一层次;“德”中最低的层次是“礼”,“礼”存求却又不回应,是就伸拳挥臂、吹胡子瞪眼睛强迫人听从。

“仁”虽无意但毕竟有所,有所就必有所偏失,功再必有不济,名虽伪必生,因无无名是其本,有有名则末,求就是舍本逐末,不做不不兴治,则必推行普施博济的仁爱。不爱意内,绝不是了求别人的报答。

仁爱不普施博济的候,就始强调正直、公正义理,批判邪恶维护正义,求处必须公正,待人必须守信,些扬此抑彼的行完全有意,是明确达某社效果,所“义”是存有所。

正直、正义缺乏虔诚的候,就始注意外在的礼节,文采修饰或者掩饰内在本质,礼貌装点或者遮蔽真实情感。,需修饰的情感必不诚,需掩饰的本质必不正,需遮盖的物体必不精。礼繁则情必伪,文繁则质必衰。母女爱父子情,淳朴不拘泥任何礼节。因礼是挚爱、忠贞、诚信淡薄的产物,是社产生虚伪争斗的端。

从面些分析,“”无形、无名、无、无,虽有盛“德”却不有“德”,等不无、无名的候,就有了“德”的我意识;等“德”始衰的候,就注重博施广济的仁爱;等仁爱不博施的候,就崇尚正直、扶持正义;等正直正义做不的候,就实行礼节修饰了。难怪人常说,丧失“”才有“德”,丧失“德”才有“仁”,丧失“仁”才有“义”,丧失“义”才有“礼”。

德国哲,从康德马克思,阐述历史与德的二律背反,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,随着文明的日益进步,随着人类文化理逐渐变化,古无、无的至德逐渐瓦解,从前那崇高的德逐渐消亡,那真无邪文明理所取代。贪婪、奸诈、谋、争夺、邪恶、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迈进文明社的门槛。黑格尔恩格斯认,正是恶劣的情、无限的贪膨胀的权力,了历史展的杠杆动力,推动历史前进文明进步的动因不是“善”是“恶”。(参见黑格尔《法哲原理》18、139节及恩格斯《路德维希·费尔巴哈德国古典哲的终结》)

庄子虽有达德国些哲的思深度,但比他早两千年就阐述德在历史中不断失落的历程及其原因。《庄子·缮》篇中具体生动描绘了由“”至“德”,再由“德”至“仁”“义”与“礼”的德衰程——

“远古候,人处浑沌茫昧中,彼此恬淡寡无名无求,那阳顺宁静,鬼神不扰不惊,四合节度,万物不相伤害,所有生物不夭折,人纵有智巧无处,称完满纯一的至治世,那人既无所物因任。

“等分裂德失落,燧人氏、伏羲氏始治理,顺应民却不完满纯一;神农、黄帝治理‘德’又再度衰,就安定不顺应民;尧、舜治理‘德’就更加衰退了,张旗鼓讲仁义、兴教化,浇薄淳厚离散真朴,背‘’求善,离‘德’行,舍弃本顺从机,人与人彼此暗算,与相互猜忌,不足安定了。接就是附丽文饰,增益博。真质文饰所掩,灵博所蔽。人民就将迷惑混乱,再无法恢复恬淡的情,再无法回归的点了。

“由此见,人世丧失了‘’,‘’远离了人世。人世与‘’相互离失,有‘’士怎兴人世,人世又怎复兴‘’呢?人世既无法复兴‘’,即使体‘’士隐遁山林,他的‘德’将隐不显。”

悲的是,人并有意识文饰繁则真蔽,机重则奸巧生,反将娴礼节、善掩饰“明达老练”,将逞智斗巧说有“先见明”。殊不知越是智斗巧,人间就越变谋的陷阱;越是善文饰遮掩,人就越是丧本离真。

文饰是失“”的虚华,智巧是走向愚昧的始。

丈夫应立身淳厚不居浇薄,存朴实不显浮华,待人忠厚不机巧。无无则人返淳,其诚则民德归厚。

(参见原38章)

9、道:善人之宝目录+书签引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