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椟还珠 二、顾此失彼:知识的系统性与古代文学的特殊性

,绝不是说文史体式一无是处,它分章分节的写形式更适应现代的教模式:课堂教师容易控制间掌握进度,生容易做笔记梳理知识,便教师题生考试。不,近百年习“中国古代文”逐渐习“中国文史”,主不是它在教的便利,是它具有现代术形态。较传统文章流别一类著,文史似乎更加“科”;较传统的诗话文话,文史显更加“系统”。在课堂中国文史取代中国古代文,一文教育的现代化,伴随着中国术的现代转型。

清末,中国社文化面临前所未有的变局,无论众是者文人由崇古一变趋新,“取新法异邦”已数人的共识。即使倾向文化保守的衡派,强调“兼取中西文明精华”,文化守容易被视“抱残守缺”。一代风的胡适反复强调“科方法”,他两半部《中国哲史纲》《白话文史》,在哲文研究领域“截断众流”,给人提供了新的方法、新的观念、新的范式。两部书是年北哲文教材,因它不仅是术的“山”,在课程设置教方法一代新风。仅就中国古代文教论,《白话文史》连续影响了几代人,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陆文化界教育界胡适的批判运动,正从反面说明胡适影响的深远。将古代文分四历史阶段,并中国文史主干,课程的设置首先是胡适在北提的。1937年主持修订民国政府教育部《中国文系科目表》,朱清先生认胡适的课程安排:“文组注重中国文史,原是北京的办法,是胡适先生拟定的。胡先生将文史的研究文组的展目标,我觉是有理由的。一科不止培养常识,更注重的是提问题,指示路子。” 教育部1938年颁的科目表中特别“注重提倡中国文史的研究” 。朱光潜、王了一、张守义等先生课程设置就提异议。朱光潜认习中国文的重点,应是量阅读经史子集等经典名著,文史中的课程设置,偏重让生了解一些文常识,无法让生掌握中国文化文的精髓。

朱光潜先生声音显不合宜,在教育界术界应者寥寥。近百年,中国主流社传统文化失了信,传统的治方法教育方法嗤鼻。连著名的文史者郑振铎先生觉,“《文赋》,最近止,中国文研究,简直有研究的正轨。……关一代的文或一文体的研究,却更寂寞:有见一部有系统的著,讲中世纪文,或讲某某代的;见一部品,曾原原本本研究着‘诗’或‘说’的源与历史的。” “诗话”“文话”一类东西,在他眼中算随意的“鉴赏”,有形“一确切不移的定论” , 算不真正的术研究。他认无论是治是教,应该崇尚“进化的观点”“归纳的方法”,因此,“那些古旧的《红楼梦索隐》《西游真诠》《水浒评释》类,却是弃的废材” 。 金圣叹那些评点著有什价值,因他“不探求他所表彰的著《水浒》与《西厢》的思与艺术的真价,及其品的历与构,或其影响及,乃沾句评字注” 。 他尖锐批评甚至辛辣嘲讽古人诵读的方法:“古文提倡古文义法,朗诵显示文章的情态与神气,是便摇头摆脑在一遍两遍读。我曾讥笑一类的古老无聊的举动,我的工,是否有陷同一的陷阱中的危险?”

1949年古代文教,除了原的“科”“系统”外,又将政治的正确放在首位。思阶级人民原则,艺术现实主义浪漫主义标尺,中国古代文的思艺术价值进行重估。政治的进步与反动才是关键,艺术的优劣倒在其次。很长一段间,课堂与其说是进行古代文教,不说是生进行意识形态灌输。尽管极左思潮早已,但中文系古代文课堂,“宏的叙”是照进行,“高屋建瓴”的阐释一既往。从盘古的神话讲辛亥革命前的近代文,教师勾勒古代文展的曲折历程,讲解古代文展的高峰低谷,生了解各朝代的代表品,知哪些是现实主义、哪些是浪漫主义、哪些是现代主义……非常“系统”“科”,实际“高屋建瓴”不是“浮光掠影”。“浮光掠影”式的跑马观花,一期四五十节课,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七八百年的文扫一眼,老师算是完了教任务,生算是“此一游”挣了分。

长期,我一直混淆了古代文的“治”与“教”,很少考虑古代文身的特点,很少考虑现在中文系生的实际水平。七八十年前的中文系生,有的前受塾教育,有的熟读文史经典,有的写漂亮的五七言律,古文基本不存在阅读障碍。他已经诵读量古代文品,再通老师将各知识“点”连“线”,文史中的课程设计有其合理。那候中文系生国功底较深,完全实行精英教育,胡适在本科生中讲“整理国故”的方法,在课堂赢满堂喝彩,除了说明胡先生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外,说明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与胡适“相印”。与年生的古文功底相比,今生水平差了一截。改革放前三十年中文系生水平有做调查,改革放我在先了近十年生,接着了二十年先生,一期生古文水平比较清楚。些生古代文前,所读的古代文品仅限中语文教材,说数人不阅读古文,不少人即使参现代注释不懂古代诗文。今的古代文教文史中,是海阔空讲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,或是泛泛讲什意境优语言清新,即使文史背滚瓜烂熟,即使次次考试了满分,同中国古代文仍了无。

民国期古代文教中虽重视文史,但从1938年朱清主持拟订的《部颁中国文系科目表》,民国政府教育部向各的课程设置中,必修课有:“中国文史”分四段,三、四年级连四期,每期三分,共十二分。“专书选读”同连讲四期,分别选讲传统的经史子集,共十二分:“专书选读(一)”(选讲一经书)、“专书选读(二)”(选讲一诸子)、“专书选读(三)”(选讲《史记》或《汉书》)、“专书选读(四)”(《楚辞》《文选》《杜工部集》或《韩昌黎集》任讲一)。有“历代文选”两期,共六分,及“历代诗选”两期,共六分。仅文选诗选的分就与文史一,加“专书选读”课,所的课超文史一倍。选修课有:“词选”两分,“曲选”两分,“说选读”三分,“戏曲选读”三分。各品选讲所的接近文史的三倍。另外,必修课中有两分的“各体文习”,规定“专习文言”,选修课中各有两分的“诗习”“词习”。

今中文系本科公共课其他课程挤压了古代文许课,不少中文系本科古代文必修课“中国文史”,砍掉了“历代文品选读”,“品”是在文史课堂附带讲。有的任课教师求背一点品,有的教师不求背,,完了唐代文史却有系统读李白、杜甫选集的人绝非少数,完了明清文史有读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等名著的生有人在。每年研究生招生面试,考生除了文史外很少读其他古代文品,很经典名篇是“听说”。古代文原著,中文系不少生既有力读懂,有兴趣读。有兴趣的原因是品不味——尝不的滋味喜欢吃吗?目前,校方有规定讲“历代文品”,教师不重视讲“历代文品”,生很少读“历代文品”,整古代文的教与浮在表面。

中国古代文门科有其身的特。“中国古代文”与“中国古代史”,虽同人文科,虽是“中国”“古代”,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知识特征。习中国古代史,熟悉安史乱中马嵬驿兵变的细节,生不无须“诵读”历史件,但习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读“六军不无奈何,宛转蛾眉马前死。花钿委无人收,翠翘金雀玉搔头。君王掩面救不,回血泪相流”,不仅需“知”历史背景,需“重构”马嵬驿的场景,“体验”诗人一悲剧的感情,更“感受”此诗的诗艺与诗境。生从纸面的文字体味纸背的诗情,从诗歌的音韵走进诗人的境,所习

(本章未完)

一、本末倒置:中国古代文学与“中国文学史”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