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录二 “初学入门之蹊径” 二、四部读法

《简目》提醒初者说,等识字、读文“二端举矣,乃进阅读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书,循序渐进,必日有功”。打了识字、读文基础,青年生再进循序读“四部书”。那,四部何读法呢?

张先生仍按传统经史子集四部列书目,最在四部外另加“综合论述”各类书目。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是先列最基本的原典,列相关的研究著。“经传”前的序特告诉初者说:“昔人综举六艺,有所谓‘五经’‘六经’‘九经’‘十三经’诸名目。今日读书,不必其所限。有列在十三经不必读者,《仪礼》《公羊传》《穀梁传》是;有未入十三经不不读者,《国语》《逸周书》《戴礼记》是。必破此旧界,推廓治范围。”他将初者不必即读的《仪礼》等三书剔,增加了原十三经中有的《国语》等三书。《国语》在内容“与《左传》相表,载春秋列国言论,国别书,故名《国语》”,《逸周书》载“周诰誓号令”,“其中《克殷》《世俘》诸篇,足补正《尚书》”,《戴礼记》中“保存远古遗文不少”,“其他有关伦理政治论文,价值不在《戴礼记》”。儒经典在张先生眼中,已经从价值资源变了术、知识资源,虽不具有神圣但仍具有重,因它是我民族文化的重源头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它塑造了我民族的文化理。

《简目》不是简单列书单,是代读某书侧重哪些方面,有哪些的方法。读“《诗》三百篇”不将它“文宗已”,应“从其中考见政治失、民间疾苦”,它是文经典是历史资源。“《孟子》七篇”的提示说:“此亦门人弟子所记,研究孟子思唯一依据。文章亦恣肆奔放,无不达情。叙文,《左传》;说理文,《孟子》高。初熟诵其文,亦有裨属辞。惟其中言语,宋明理所傅,清儒戴震《孟子字义疏证》及《原善》正,者究焉。注本除朱熹《集注》外,宜参清代焦循《孟子正义》。”《孟子》思既深,文气亦盛,初者究其思,同应涵泳其文辞。

张舜徽幼承庭教,历从名师,他本人从有进,基本属才的国师,他的读书方法是经验谈,值初者认真吸取借鉴。“经传”书目“《尚书》二十八篇”的提:“今通行本《尚书》,有五十八篇。其中惟二十八篇比较真实信,余皆伪品,清代者考论明晰,已定论。清末吴汝纶有二十八篇写定本,采。诵习取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、夏、殷、周《本纪》校读。”《尚书》连唐朝韩愈说“佶屈聱牙” ,今初者读更难“书”,将“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、夏、殷、周《本纪》校读”是一非常的方法,因司马迁写几本纪主取材《尚书》,并《尚书》拗口难懂的句式翻译汉代通行的语言,将二者读谓一举两——习了《史记》,读懂了《尚书》。,现在《尚书》有不少译注本,初者不妨先找权威版社版的译注本疏通文字,再《史记》中与相关的《本纪》读,最参清儒今人的注本。“《周易》十二篇”,张先生特提醒初者说:“此乃我国古代阐明物变化原理书,其周普,无所不包,故称《周易》……初虽苦其辞奥衍难究,不不诵习其书,但置诵习其他经传,求易理解,通其意。注本程颐《易传》。”《周易》不仅所的词句艰深难懂,所讲的哲理更深奥难明,它放在其他经传的最习,传统文化有一些感认识知识积累,理解《周易》就少些障碍。

《简目》在“经传”基本书目附有“研究经传必须涉览书”,“音读训诂”方面有唐陆德明的《经典释文》、清阮元编的《经籍纂诂》,“经解”方面的有《十三经注疏》《清经解》,阐述“源流失”方面的有清末皮锡瑞的《经通论》《经历史》、近人刘师培的《经教科书》、章太炎的《经略说》。音读训诂的书随查阅,考论经源流失的书通读,皮锡瑞的《经通论》《经历史》,现在有中华书局的排印本,刘师培的《经教科书》,海古籍版社最近了陈居渊十分详尽的注本。些书籍有的勾勒经的脉络,有的阐述经的源流,有的分析经的失,初者习经的入门书,比先刘师培《经教科书》向导,读经传书籍就不见树不见林。

初者史应什?应读何书?何读法?《简目》“史籍”提中三者有简略代:“史主记,古今治乱兴衰、典章制度、人物高、政教失,悉在焉。士必读史,增益识,拓,非特识前言往行已。宋代言者,谓读史使人粗,非。史籍浩繁,初取其常见必读者览,益人意智。其他创体例书,亦知其内容,便寻检目。”读史的目的主不是“识前言往行”,是“增益识”“拓”“益人意智”,诵习“常见必读”书,泛览“其他创体例书”,经常“寻检”资料汇编书。初者留张先生在各书目的提示,“精读”“详究”“涉览”“查阅”“寻检”等等。在封建代所钦定的“正史”中,《简目》列了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汉书》《三国志》等前四史,书目的提示说:“此四史皆须通读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中保存论政论文及辞赋甚,在我国未现文集前,此无异文辞总集。且马、班皆文名世,读其书其文。《汉书》十志,尤精,者所宜详究。《汉书》《三国志》行文亦甚雅洁,诵习既久,有益修辞字功。初且耐精读四史,所必。至通观全史,又在其。四史刻本甚,易觅取。凡易书,例不注明版本,皆仿此。”前四史是中国古代史最重的基础,初者务必“耐精读”,“《汉书》十志”更宜细“详究”。前四史是文史中的高文典册,读前四史应文史兼修。梁启超的《清代术概论》《中国近三百年术史》,“清代术流别剖析最详”, 青年子读此二书不仅了解清代术概况,“从其中取治途径与方法”。《简目》在“《资治通鉴》二百九十四卷”提示说:“此书战国,终五代,贯穿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,删繁存简,勒一编……此非有识力、魄毅,运手笔,绝不办此。宜其编书,及人所叹服。初此书,必须通读。胡三省注甚精博,亦须细究览。”像《文献通考》《唐》一类书籍,专详各朝各代典章制度,初者经常“检寻”;《高僧传》《畴人传》一类书供“参考”,黄宗羲的《宋元案》《明儒案》、江藩的《汉师承记》《宋渊源记》等四朝案,“初知四朝术流别,涉览”。

“研究史必须涉览书”中,张舜徽先生特别重视唐刘知几的《史通》、宋郑樵的《通志总序》、清章诚的《文史通义》。他认“此三书史评籍。古代史书义例源流,剖析既明,且又各抒己见,读增广识力,初必须详究”。张先生有三部典籍的研究著《史三书平议》,子习三书参。《简目》列了“近人综论史籍义例、源流及读法书”四,张先生次告诫青年子注意典籍“读法”。张先生继承传统又不传统限,承续传统的同又注重接引新知,强调“抵治史不宜局限几部旧籍,必参考新著,昔贤所谓‘不薄今人爱古人’,者宜识此意”,他特列了今人所著的四部中国通史。

在“百言”部分,《简目》列了从先秦六朝诸子,张先生认初者读书不必讲求古本,“清人精校精刻本固善,否则即世界书局所印《诸子集》读本亦。一书诸子书俱在,无有便此者。且其书所收入者,属清人注本,又遍加句读,较木刻本无句读佳。列诸书,惟徐幹《中论》不在其中,《汉魏丛书》《四部丛刊》皆有”。补充的是,中华书局次重印《诸子集》,一点的书店不难购。另外,现在习诸子中华书局《新编诸子集》,套丛书搜集了先秦唐五代子书,清人今人注主,从注释印刷较原的《诸子集》胜。徐幹《中论》张舜徽先生的《中论注》,该注本收在张先生的《旧辑存》册,齐鲁书社华中师范版社有排印本。《简目》在诸子原著面列了四部近人的诸子研究著:江瑔的《读子卮言》、孙德谦的《诸子通考》、姚永朴的《诸子考略》、罗焌的《诸子述》。四部书提示了诸子读法:“此皆通论诸子书,有论说,有考证。初涉览及,诸子源流失、说宗旨,憭,有辨其高真伪。再取今人所编哲史、思史类观,庶乎

(本章未完)

一、“下手功夫”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