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十八章 卸磨杀驴

武媚娘当上皇后没多久,李治便得了风疾,武媚娘有了参政的机会。她收拾掉了李义府,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弘。长子的死让武媚娘久久无法释怀。

自从李弘当上太子之后,武媚娘发现李治的身体越来越不好,时常有风疾发作,这让李治苦不堪言,更加没有心情上朝处理朝政了。

但朝政不能耽搁,李治最后想了一个办法,他决定让皇后帮着处理这些事情。

躺在皇后寝宫里,李治看着为自己端药的皇后,心里感觉很幸福,笑着说:“媚娘,朕这病恐怕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,你就帮朕处理一下现在朝中的事吧,朕已经命人将奏章带到了这里。”

其实李治的话正说到武媚娘心里去了,可是为了避免李治起疑心,所以武媚娘还是带着不理解的神情说:“皇上,这件事情恐怕不妥吧,媚娘一介女流怎能帮皇上处理朝政呢?”

李治感到欣慰,毕竟武媚娘在做皇后前后并没有太多的变化,所以坚持说:“就这样吧,朕的病已经让朕难以忍受了。”

“如果是这样,那媚娘就越权一回了,不过等皇上病好了,一定要亲自过问朝政。”武媚娘一副贤妻良母的姿态。

李治没有回答,但从他的神色可以看出,他非常满意武媚娘做事的态度。

武媚娘开始处理朝政之后,并没有大动干戈,依旧根据李治的施政方针处理国家大事。但是有一件事武媚娘没有按照李治的思路去做,她开始注意到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二人。

武媚娘派专人调查这二人,为的不是别的,就是为了不让大唐再继续乱下去,所以她必须这样做。如果大唐乱了,吃苦受难的人只是百姓,他们这些达官贵人可吃不了多少苦。出身门第不高的武媚娘非常清楚这一点。

正好这时候一位名叫王义方的大臣上折子弹劾李义府残害忠良,杀害大理寺官员。见到这个折子之后,武媚娘心里暗自庆幸,“这个王义方真会办事儿,本宫需要什么,他就送上什么。”虽然心里这样想,但武媚娘并没有马上动李义府,毕竟这件事情还不足以将李义府彻底扳倒。武媚娘命人传李义府进宫,想给他提个醒。

可怜的李义府伏在皇后寝宫的地上,根本不敢抬头看皇后娘娘,他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,只知道皇后现在很生气。

“李义府,你可知罪?”武媚娘冷着脸,其实自从李义府帮她办事之后,她就没给过他一个好脸色。

“皇后娘娘,臣不知何错之有。”李义府小心翼翼地回答,他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“哼,你的胆子也太大了,大理寺的女犯人你都敢弄到家里做小妾,在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?”武媚娘大声呵斥,无法掩饰眼中的怒火。一想到这些武媚娘就来气,看到在那里颤抖不已的李义府,武媚娘接着说:“这还不算,你还敢私自杀死大理寺官员,你也太嚣张了!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把皇上和本宫放在眼里,如果不是有人将这件事情报上来,你是不是还会闹翻天啊?”武媚娘说完,就将奏折摔到了地上。

“微臣不敢。”李义府这一次心里并不害怕,因为他知道武媚娘只是生气他没上报这件事情,否则就不会在这里斥责他了。但他心里依旧不舒服,被一个女人训斥成这样,他要是能舒服了才怪!

“李义府,你回去好好反省一下,否则别怪本宫保不住你。”武媚娘放下狠话说。

“是。”李义府如蒙大赦,急忙退出了皇后寝宫,带着一肚子气向宫外走去。

巧的是李义府在出宫的时候正巧经过御花园,而李治正在这里散心,看到李义府匆匆忙忙向宫外走,便叫人将李义府叫了过来。

李义府原本就在皇后那里受了一肚子气,现在这个懦弱的皇帝又来找他的麻烦,这次他可受不了了,不过他现在还没活够,所以还是乖乖地过去了。

见过礼之后,李义府就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不说话了,他不知道皇上和皇后这两个人是怎么了,总是看他不顺眼。

“义府啊,朕听说你的儿子和女婿经常在长安城内强抢民女,弄得城内百姓不得安宁,你回去要对他们加强管教,否则再这样闹下去,让朕很为难啊!”李治并没有像武媚娘那样严肃,而是心平气和地对李义府说。

“皇上,您这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?这些简直就是污蔑,微臣家里的孩子都非常老实,从不惹是生非。”李义府语气强硬地反驳了李治,毫不示弱。

“你?”李治没想到李义府居然嚣张到了这种程度,连自己这个皇帝他都不放在眼里。李治也火了,他虽然脾气好,但并不代表他能够容忍李义府这样的无礼。

可怜的李义府这时候不但没有低头认罪,反而甩甩袖子,转身走人了,将李治和那些执事丢在身后。可是他没见到李治那铁青色的脸,否则他一定会后悔这样顶撞了皇帝。

不止李治生气,站在不远处的武媚娘见到这样的李义府,心中也是一阵愤怒。李治再怎样懦弱,都是她武媚娘的丈夫,她可以看不起李治,但还轮不到其他人在这里指手画脚、说三道四的。经过这件事情之后,武媚娘更加下定决心,要杀掉李义府。

李义府是最知道武媚娘心思的人,当然这一次也不会让武媚娘失望。他回去之后,并没有引以为戒,反而变本加厉起来。他派人将王义方抓起来,每天大刑加身,那王义方原本就是一个读书人,哪里受得了这等酷刑,所以没多久就死在了大牢之中。

李义府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,总是感觉自己这一段时间运气太背。

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,现在长安城中流行道士,很多人都说长安城外清风观的道士法力高强,所以李义府就想请个道士做一场法事。

李义府来到清风观之后,见这里的观主是一个长相平凡的人,并没看出这位观主哪里有特别的地方。不过为了能够得到观主的帮助,李义府还是很谦虚地说:“请问道长,可是清风观观主?”

“贫道正是。”道士外表看起来虽然不怎么样,但说起话来却带着一股正气。

李义府已经嚣张惯了,虽然可以谦虚地问问题,但根本不把这道士放在眼里,跟着观主进了道观。大家都坐好之后,李义府开口问:“请问道长可否给本官算上一卦,然后帮忙做一场法事?”

观主见李义府并不是什么善良之辈,心里有点恐慌,不明白这位达官贵人为何会跑到这里来卜卦,所以恭敬地说:“贫道对法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,对卦术倒是略知一二,从老爷的面上看,老爷这一段时间会有牢狱之灾。”

“哦?”李义府听了观主的话之后,倒吸了一口凉气,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,再也不敢小瞧观主,急忙问:“请问观主,我这牢狱之灾是否有破解之法?”

“老爷只要散尽二十万两纹银,便可消除此灾祸。”观主想了想之后,眉头微皱,淡淡地说。

“二十万两纹银?”听到这个数字之后,李义府也有些吃惊,他这几年虽然得到了一些钱物,但这么大的花费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点心疼。

回到长安城之后,李义府开始犯难了,二十万两纹银对于他来说不是个小数目。让他散尽这么多钱,他可舍不得,所以必须找人替他出这笔钱了。这时候他想起了那个被善良的皇上找回来的人,也是长孙家唯一没有被他害死的人。说干就干,他可不是拖拉的人,立刻向长孙府走去。

见到长孙延之后,李义府依旧端着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脸上却满是笑容地说:“长孙大人别来无恙啊!”

“哪阵风把李大人吹到我这里来了?”长孙延眼睛里充满了仇恨,语气中也带着不屑。他不知道李义府为什么会到这里来,但他知道李义府到这里来绝对没什么好事,所以心里加强了防备。

“长孙大人说笑了,本官来这里就是想和长孙大人借点东西。”李义府说得坦荡,好像这不是来勒索,而是来拿自己的钱似的。

“哦!那李大人想借些什么呢?”长孙延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,在心里说:“恐怕是有借无还吧!”

“钱!今天有一位道士给本官算了一卦,说让本官做点好事,散尽二十万两纹银便可。可是长孙大人你也知道,二十万两纹银不是个小数目,所以本官想和长孙大人借七万两。”

“七万两!”长孙延听了这个数字之后立刻站了起来,他没想到这个李义府无耻到了这个地步,不仅害惨了他们长孙家,居然还有脸到这里来要钱。

李义府直接将长孙延那仇视的目光忽略,他来的目的就是要钱,如果这个长孙延不识抬举,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。

两个人对视了一段时间后,长孙延妥协,重新坐下说:“七万两不是个小数目,李大人可否过几天再来取。”如果是在以前,长孙家拿出七万两并不是困难的事情,可是经历了那场浩劫之后,长孙家当日的辉煌难以再现了。

“好,本官三天后来取。”李义府说着站起身就向外走了。

因为仇恨,长孙延并没有主

第十七章 长孙无忌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