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篇 南下香港 第四章 “南来白手少年行”

1947年底,查良镛进入《公报》两月,胡政面国共战场的激烈厮杀,感前途迷茫,在两极峙的夹缝中,坚持中行的《公报》生存空间越越窄了。保存《公报》的业,胡政目光再次投向香港。

1948年1月25日,胡政带着费彝民、李侠文等骨干奔赴香港,筹备《公报》香港版的复刊工,经五十的埋头苦干,3月15日正式复刊。胡政亲笔写复刊词,重申《公报》是“民间组织,营业质”,重申“文章报国”的初衷,“代表中国读书人一点不屈不挠的正气”:

现在政治的不安,经济的动荡,差不了全世界的一般现象。两极端的政治思热烈斗争着,相互激荡着,最受苦的,是爱平、倾由的善良人群,些人的环境与中国民众所处的位正复相同。

他说:“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的《公报》香港版,是了应付抗战的临组织,次复刊却是希望在香港长期努力。”

港版的诞生,是胡政《公报》最的努力。港馆急需一名电讯翻译,原定张契尼,让他在海工两星期,弄熟了即,但他因太太临产,不了。杨历樵征求蒋定本、张余、查良镛三人的意见,他表示“果,最不派我”,一僵住。张余已结婚,太太、孩子在宁波,香港离太远,那单身的查、蒋二人中一了。

查良镛给海宁的父亲杭州的女友各写了一信,征询意见,父亲的回信是:“男儿志在四方,港馆初创,正阅历机。”女友的回信说:“既报馆中有些不已情形,果你一短期,我答应的。假使间很长,我不肯!”他将此意跟杨先生说了,表示希望待一段间。杨转达许君远,许又转达王芸生,一一通,王芸生他说:“你半年再说!”

赴港前夕,他了一趟乡海宁,了一趟南京,了两趟杭州。3月29日,同在南京路的报馆他饯行,尹任先他买了机票,二早晨即飞。

3月30日,带着半年就回的期待,带着陌生的香港的猜,查良镛登飞往香港的飞机。人生中充满了无数的偶,他有此行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。

了香港机场,飞机,有遇报馆接他的人,他身有一分港币,同机的香港国民日报社长潘公弼借了他十元港币。他搭船海,报馆报。是一支的插曲,四十年,他仍清晰记一幕,写“南白手少年行”的诗句。

中午,马廷栋、李侠文、王文耀、李宗瀛、郭炜文他接风。他说:“一面送行,一面接风,我中实在有说不的苦。因此一,一、在香港工非特别努力不;二、回海的话总是不意思口。”马廷栋他说,昨晚就已安排了他今的日程,中午吃饭,午睡觉,晚工。

香港座岛,在清光初年被往零丁洋一带的外国船员称“香港”前,叫“石排湾”或“赤柱”。 1841年,人口不7450人,全部是渔民。

“英国经鸦片战争割占香港……任何中国人在谈论国、关民族前途,无不痛疾首,认是奇耻辱。” 查良镛读就此流泪,今片土就在他的脚。

初香港,他眼中充满陌生新鲜。“香港有许处,风景真,气真。报馆中工虽,但他精神很,另有乐趣。有太太的报馆中供给房屋(略少数租金)。广东菜。马路五花八门的洋货,派克笔绝非奢侈品。女人衣服奇花。”

寄一封信,邮资是六角港币,等国币四万八千元,客饭二元八角(相二十二万元),理三元(相二十四万元),一场电影三元五角(相二十八万元)。那内通货膨胀,纸币正在贬值。查良镛说平生除电影外无嗜,现在除写信外无义务。但每月一两百元的收入,已有不胜负担苦。他告诉海的同,便宜的东西有,西装每套约一百七八十元,玻璃丝袜十一二元,固龄玉牙膏二元三角,橘子每两三角,面包二角,牛四角。听便宜,不换国币很吓人。

香港的面积不海的五分一,此人口已达180万,典型的“少人,竞争激烈”。那,香港真正繁华的马路有两条——德辅英皇。海相比,经济、文化、生活比较落,城市建设比海差远,甚至连杭州不。查良镛就像从城市突一方,甚至有了乡的感觉。

但他很快就喜欢了香港,香港人坦诚直爽、重视信、说话算数,他他产生了感,觉香港的人际关系比海。且,“生活安定,毫无涨价威胁”。“共产党不必逃难。广东话,广东文字。坐二毫子的双层电车。在街有被汽车撞死的危险。门买东西不必背皮包装钞票……”

他在《公报》港版的工海一,国际电讯翻译兼编辑。港一星期,他给《公园》写了一篇《港前》,介绍的情况。港版初创,条件艰苦,一切简陋,办公室一间,有海报馆的资料室那,白经理部,晚编辑部,“方狭,连办公桌摆不”。晚他译稿迁移两次,因午夜十二点吃稀饭,几碟榨菜、咸蛋总有一方摆放。

宿舍在报馆面的山,坚尼的赞善八号,横街巷,毫无特色,宿舍是再普通不的旧楼,楼高四层,四楼连接台,是唯一的活动空间。查良镛住在四楼的走廊,中午十二点必须,因即使己不吃中饭,别人坐在他的床吃饭。60岁的胡政他年轻人“同吃同住同劳动”,他虽有一间单人房,一张床外仅容一张书桌已。每胡先生必轻手轻脚经查良镛的床边盥洗室,其实数候查良镛老早就醒了。

报馆中年龄最的是经济版编辑谢润身,人称“老谢”,最的是查良镛,叫他“查”。因报馆人手不足,故有休息日子,在他年轻,一人在香港,有休息不紧。

距查良镛港不一月,4月24日夜,胡政突病,膀胱膨胀,便闭塞,27日,被迫离香港飞回海就医。查良镛在坚尼宿舍门口着胡先生离……

1948年11月,国共战胜负将分,国民党势已,胡政缠绵病榻,主持《公报》笔政的王芸生面临何何从的抉择。在接毛泽东亲邀请他参加新政协的明确信号,王芸生11月5日离台湾,8日抵达香港。两,他在《公报》港版表《平无望》社评,标志着香港《公报》的左转,张曾经“四不”方针、“文章报国”立身的民间报从此了左派报纸。查良镛在《公报》工的近十年间,数光是左派报纸存在的。

查良镛一生怀念几位敬的老公报人,胡政、许君远及手手教他的杨历樵存感激。他毕生的血献给了新闻业,是他办报常常的楷模。“在《公报》工,翻译主任杨历樵先生教了我不少翻译的诀窍。报纸主持人胡政先生、前辈同许君远先生我有提携教导恩。” 他是幸运的,初入报界就遇些富有人格感召力的报界前辈。

杨历樵毕业圣约翰,精通英、日、俄语,中文功底很扎实,初在南校教英文,1927年4月进《公报》。他最初是英文翻译,1931年“九一八”变,始执笔写国际问题社评,先在津、海、香港、桂林、重庆等担任《公报》翻译主任,被誉中国报界两位“翻译圣手”一。1945年11月,《公报》海版复刊,他任闻版编辑兼翻译主任,知埋头实干、苦干,人厚,蔼亲,热扶植年轻同,叫他“老夫子”。 他查良镛更有知遇恩,1948年《公报》香港版复刊,他先是任编辑主任,1949年任副总编辑,1967年病逝香港。

许君远1928年毕业北英国文系,先在《北平晨报》、津《庸报》工,1936年《公报》海版创刊,他徐铸同相重的闻版编辑。1946年7月,他任《公报》海版编辑主任,并主编内刊《公园》。

胡政在1926年创新记《公报》的新业前,做三年旧《公报》总编辑,他是中国一采访巴黎的记者。从1926年1949年,加19161919年,他主持《公报》先27年,创办国闻通讯社《国闻周报》,终生新闻业,被外国报界视报界巨子。

正是在他身,青年查良镛深深体了一报人的理、责任。香港《公报》转向不久,国民党政权在内全面崩溃,江山易主,一

(本章未完)

第三章 初入报界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