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篇 创立 第七章 《明报》初创

1946年进入杭州《东南日报》,金庸已在报界摸爬滚打十年,几乎熟悉报纸编辑的各环节。1955年,他的武侠说在《新晚报》《香港商报》连载,受读者欢迎。据《香港商报》调查,他的说有三万读者。香港盗版风,他的武侠说连载每刊千字,七就有人盗印单行本,速度快让原定结集版的三育图书公司措手不及。就在,他分别年、正在经营印刷业务的老同沈宝新在香港意外重逢,沈建议,与其给别人盗印册子行,不己印,己行、赚钱。说干就干,他决定合办一刊载武侠说的十日刊《野马》。

1938年,他在丽水碧湖,初中三年级就是同班同,金庸是级长,沈宝新喜欢打篮球,是级队的选手,比他几岁。浙江省立临联合中的档案中,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11月的军训名单记录:

沈宝新 秋一年级 十八岁 吴兴人

金庸回忆:“我两人是初中、高中同班同,沈宝新先生比我几岁,所并不是很熟悉,他是朋友,我是朋友。在香港碰了,老同相见,很亲热,就常往。”

吴兴即浙江湖州,沈在浙江读的是农业专业,抗战胜利,在中国邮政、储汇局银行工,积累了银行、财务工的经验。1946年香港,在印刷厂任职九年。 他说一口江浙口音的广东话,熟悉他的人说他是“一随、够义气的人”,人际关系,朋友重情义,又懂经营管理。1959年初,他注册了野马版社,准备办一份十日刊,刊登武侠说主,从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取“野马”刊名。

年3月,《野马》筹备期间,他在九龙尖沙嘴弥敦的文逊厦租了一写字间,放四张书桌。他请了《长城画报》编辑潘粤生担任编辑。 就在,报贩建议,与其办十日刊或半月刊,不干脆办一份日报,版,更容易赚钱。金庸犹豫了一番,决定办日报,《野马》不太像报纸的名称,仿效《报》取单字很功 ,他一单字的报名,潘粤生提“明”字,取“明辨是非”意,他说有聪明意,经一番推敲,决定取名《明报》,“野马”副刊(名“野马说”)。关报名,他说:“《明报》的‘明’字,取意‘明理’‘明辨是非’‘明察秋毫’‘明镜高悬’‘清明在躬’‘光明正’‘明人不做暗’等意念。” 他请书法、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制片主任王植波题写的报名,一直沿至今。金庸并不知中国报业史至少有六《明报》,1911年、1922年、1931年的海,1925年、1945年的北京及1932年的苏州先版《明报》名的报纸。

查传诗(查良镛长女)与沈宝新夫妇

《明报》最初由金庸资三万港币,沈宝新资两万港币。五万元三四月就花光了,金庸又投入五万元,共资八万。《公报》老同、广告部主任郭炜文曾资一千五百元,占的股份很少,1961年《公报》社长费彝民郭退股,金庸连本带利给了郭。《明报》从此有两股东,金庸占八,沈占两。

1959年5月20日是金庸终生难忘的一,《明报》正式创刊。创刊号标明:本港零售港币一毫,督印人沈宝新。他执笔的刊词标榜“公正、善良、活泼、丽”:

《明报》是一张同人的报纸,是一张读者的报纸。

……它是读者的报纸,因我办报的目的不是宣传什,不是什商品做广告,我是希望办一张精致的、生动的、健康的报纸,那些喜爱精致、生动、健康物的人所喜爱。

我的信条是“公正、善良、活泼、丽”。我决你一甜蜜的知的朋友,跟你说说故、讲讲笑话,讨论一问题,但有候,向你一些温文的劝告。

一年他36岁,南香港十一年,他踏了前途莫测的创业路。

《明报》一印了8000份,有卖完,最低跌了6100份,行了四月才始回升。金庸说,《明报》主是一生意的考虑,谁觉是一件冒险的业,旧同、老朋友在背人人说:“查次非倾荡产不!”他却,反正有少产,就是“倾荡产”有什不了。

《明报》初是一份四一张的报纸,属名副其实的“报”,头版刊登社特稿,二版是副刊,登说,三版是重头戏,连载金庸其他人的武侠说,四版是杂文,品、漫画等,有新闻。他选择办一份报,或许与他初香港,现港人的读报口味令人“又笑又气”有关。《公报》同马廷栋有一吃饭说,有香港友人说:“贵报虽有些方不及人,但有一次登了一条别报有的新闻。”马受宠若惊,忙问什新闻,方说:“那次九龙现一条一尺长的蜈蚣,有贵报有。” 相隔十一年,许金庸已淡忘此,但港人的读报口味他是熟悉的,他有意无意迎合他。

不久,《明报》迁中环娱乐行五楼二室,白是商人的写字楼,晚做他编辑部,每凌晨离,收拾干净。两月,又搬中环德辅中239号四楼。 最早的员工有三人,金庸是社长兼总编辑,是主笔,负责编辑部的工,沈宝新是经理,负责报纸经营,是营业部唯一的员工,谦称在报馆是跑龙套的角色,有整部机器中的螺丝钉,编辑有潘粤生。请了校戴茂生办公室助理叶云(原名叶汉辉),诗人何达做短期的四版编辑。由人手不够,金庸的妻子朱玫在《明报》跑香港新闻,《明报》最早的女记者。

办报毕竟不像写武侠说,一份新报纸一无背景,二无雄厚资金,在报刊林立的香港站稳脚跟绝不是一件轻易举的。有人说,“办不了久吧”;有人断言,“一两年内一定倒闭啦”!

1959年的香港尽管经济算不繁荣,但报业竞争已够激烈。单就日报说,左派除了《公报》,有1948年9月创刊的《文汇报》、1952年10月创刊的《香港商报》、1955年创办的《晶报》(原名《明星日报》,1957年改名)。亲国民党的有1949年创刊的《香港报》及老牌的《工商日报》。此外数报纸处中间立场,1925年6月创刊的《华侨日报》,1938年8月创刊的《星岛日报》,1939年5月创刊的《报》,等等。有《南华早报》等英文日报,其中有中间偏左或中间偏右分。背景各异,左、中、右分明。光是50年代新办的报纸就有85,平均一年新办8.5,部分中文报纸,但坚持十年的凤毛麟角,至今仍在版的仅《明报》《新报》《晶报》等寥寥数。

在报界默默耕耘了十年的金庸有己的考虑,他离《公报》的原因一就是其左派色彩浓,他不走条路;他国民党什感,保持中立是必的选择。“在政治取向,我既不特别亲近共产党,不亲近国民党,是根据实正确报,根据理公正判断评论。”

6月6日,《明报》至十八期,改张,头版改国际新闻社评,二版“银百合”副刊,三版是“野马”说副刊,四版香港新闻(从二十九期,国际新闻改四版,港闻放头版,社评有刊登在四版)。,他在《我的立场》社评中提“公正与善良”的办报理,不再提“丽”“活泼”:

我曾在“刊词”中说明,我拥护“公正与善良”。五字,就说是我的立场。

我重视人的尊严,主张每一人应该享有他应的权利,主张每人应该一无所恐惧,不受欺压与虐待的生活。

我希望世界平,希望国与国间、人与人间,亲爱睦。我希望全世界经济繁荣,贸易展,希望香港市面兴旺,工商业展,就业的人,希望香港居民的生活条件不断改善。

是《明报》资料室现存的最早一期《明报》。据说金庸愿资二十万元高价收购《明报》创刊号,但有结果。 倒是电影界有人收藏了最初的《明报》。

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,《明报》版四十,7月1日,在二版辟“明报友”专页,刊登读者信他的答复,并邀请医生法律、理、社问题方面的专解答读者的问题。刊的《致读者》说,读者与编者、读者与读者间互相沟通意见、流情感的园。

金庸次表示左转的香港《公报》的不满,力图在代的风云变幻中不偏不倚、保持中立。香港恰提供了一由的空间,从理说,是一弹丸

(本章未完)

第六章 电影编剧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