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篇 是耶非耶 第十七章 出售《明报》

1988年12月15日,香港校外课程部高级讲师黄康显在《信报》表《向查良镛教授公歉》一文,嘲讽的口吻,提1986年3月金庸给港捐款800万港币,随拿了荣誉社科博士位的。因捐款在前,拿博士在,了“避嫌”,捐款的等1987年才公布。文章指,“不是买与卖,是施与受。捐八百万港元是施,拿博士位是受”。“主流方案”风波中,黄康显在香港各报表了量批查文章,一篇流传最广。港聘金庸做名誉教授,他内记者说,打算三年间,就中国历史、中国文化中国的民族前途做一系列讲演,先写讲稿。

黄康显的文章令金庸气愤,1989年1月初,他委托律师向黄律师函,提四求:

一、收回表《信报》的《向查良镛教授公歉》一文;

二、一周内向查先生公歉;

三、赔偿查先生的名誉损失;

四、负责支付查先生的所有律师费。(他请了最昂贵的律师)

在英国国档案馆研究几年机密外文件的黄康显不买账,先回复律师信一封,表示已收他的律师函,限期了请另外一律师再复一信,称其指控不立。同继续在报纸批查,说1988年3月香港《文汇报》就有罗孚的文章说他在博士位前送给港100万,支票由他亲给港校长黄丽松,黄校长请他加一“0”1000万,责问他什不告《文汇报》罗孚。

从2月初,金庸就沉默了。果打官司,港校长黄丽松、校务委员主席杨铁梁等庭证,方声称有足够证据证明他先捐钱、博士位。此最终不了了。

黄康显是《明报》的长期读者,认金庸的社评文字,但政治功力不深,武侠说,但不是纯文,消费文化已。

黄所说罗孚的文章是1987年12月写的,曾《金色的金庸》题表在《读书》1988年2期:

前两年,他是了一博士头衔的。送名誉位给他的是香港。有一传说,在位前,他送给港一百万元,支票由他亲送给的港校长黄丽松,黄丽松一边收,一边笑着说,你写漏了一“0”了。一“0”似乎无足轻重,但一“0”不是一钱不值的符号,是九百万!他又补送了九百万。传说真实程度何,不敢说。无论何,查的才识,即使是仅仅写武侠说的才识,博士不。

金庸否认了传说。1993年罗孚将此文收入文集《南斗文星高》,加了一句话:

查良镛函告者,他向黄丽松的继任人王赓武校长捐港币八百万元是获博士位的。

在古人中,金庸最仰慕的是范蠡、张良,他是在轰轰烈烈飘,金庸中一直有一“退隐梦”。早在1960年10月5日,他就在《明报》说:“张良的结局怎?范蠡的结局怎?因不知,就容易引各有趣的象。”

80年代期香港未政制方案引的风波,让金庸力瘁。“九七”的不确定因素,他不完全无动衷。1989年初,他记者说:“希望部分报社工托,让己进入半退休状态,些己喜欢的生活,比:弈棋、读书、旅行,或者再写点说。……果写,就写哲理说,哲内容,希望新的东西有新突破。”

年5月20日,正逢《明报》创刊三十周年,因台风袭港,狂风暴雨,通停顿,筹备了几月的庆祝酒取消,刊随报附送的三十版报庆特刊,香港总督卫奕信很文化名流有贺词,《明报》的编辑、记者、者、读者有回忆文章,他在《感恩与报答》中提了汤因比的话,“一文明的生存,在功应付挑战”。原本打算在5月30日举行的宴因国剧变停办,31日,报社员工在八楼茶形式聚,他在颁赠长期服务奖状及金牌,感谢三十年员工的辛勤服务卓越贡献。他宣布,6月1日,不再担任社长职,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长,另组行政委员,由《明报周刊》督印人兼总编辑雷伟坡、《明报》总编辑董桥、《明报》督印人吴霭仪、明报集团副总经理许孝栋四人组,雷任主席。6月1日,《明报》刊“本报专讯”《查良镛今日卸社长职,续任明报集团董长》,公了他的决定。他表示,“年已高,不胜剧繁,退休念存已久,希望逐步提升本公司年轻一辈接班,从长式的管理改制度化的管理”。

1989年金庸、沈宝新在《明报》三十周年报庆

年4月中旬,《明报》社评的标题常常“宋体加黑”——代表该篇是金庸亲执笔的,有几乎是,6月11日的那篇署了名。他说,“中立与客观”向是《明报》的立场方针,他不断提醒年轻的工人员:“无论何冷静理智,分辨谣言实,记己国、社广读者负有责任。那一段期中,不但每说,在紧急的刻更加一中说数次。但是每人是血躯,有热血热情,人不是机器,怎在重的关头保持绝的冷静与客观呢?”

几乎每一分钟,有电话打进报馆,或提供最新消息,或表示强烈的意见,在的气氛,保持理智客观真是难很了。但报纸在任何情况必须保持理智客观,应像一面明亮的镜子,将实真相不加任何歪曲反映。“由局势的混乱,真实消息的源困难,采访工受局的严重限制,由工人员人的热情冲动,在新闻的布处理,我不理智冷静,曾有不少错误。……我的方针永远是:尊重实的神圣,那是不歪曲的;保持意见的由,那是应独立的。”

不仅一般记者,就是《明报》高层的董桥、吴霭仪、张健波等人热血澎湃。五年,回顾那些日日夜夜,董桥说:“《明报》不眠不休的情景恍昨日。我常常:我底不是卖衣的,不是卖糕点的!”

6月份《明报》的日行量意外超20万份,达《明报》史的最高峰。《明报周刊》的行量一度高达30万份,稳居香港娱乐周刊的榜首。《明报月刊》6月号一版印,顷刻卖光,改版加印,又卖光。一连印了四次,供不应求,面印的内容与前面有很变化。刚刚接任总编辑不久的古德明说,虽是创刊三十三年销量最高的一期,编辑部却有一张笑脸。

年7月16日,《百姓》半月刊报,根据靠消息,金庸已委托律师行安排申请移民外国手续,目的加拿。报提他原有退休西湖附近买屋意,加拿虽有枫红景,又何跟秀丽江南相比?并感叹他果真的移居异邦,《明报》是否继续经营?

移民的此再无文,金庸倒是向外界透露了售《明报》股份的消息。三十年,《明报》一直有两股东,他占八股份,沈宝新占两股份。消息一传,不少财团主动表示,希望收购《明报》,包括国际传媒王默克的《南华早报》、英国报业亨麦士维的镜报集团、新加坡联合早报集团、日本德间书店集团等。香港百富勤证券公司的梁伯韬与创办《资本》《资本》杂志的版商郑经翰联手他有次接触、协商,价钱差不已谈,梁、郑连一张10亿元的支票准备了,但最终有达协议,因金庸觉他收购《明报》是商业行,无法体《明报》包含的文化意义。他决定暂搁置售《明报》的计划,先将《明报》市,行股票。

1990年,明报集团年赢利达7000万港币,1991年冲破1亿。金庸的人资产估计超了6亿。1991年,《资本》杂志的“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”,金庸名列64位,沈宝新名列112位。金庸创造了商业社“文人办报”功的一神话。倪匡曾跟黄霜讨论,“中国几千年历史中,文人不做官致富者,怕有金庸一人,举不二例子了”。

1991年3月22日午,明报企业在香港联合易所正式市,包括《明报》、《明报月刊》、《明报周刊》、明报版社及翠明假期旅行社等,合并估价5.8亿元,共售了7500万股新股,每股认购价2.9元,吸纳了2.175亿元,净资金近2亿元。金庸表示,至少《明报》再服务三年。

“《明报》的功,归功查良镛人的远见。由早期武侠说的金庸号召,迈向60年代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,至目前市企业手法经营《明报》,查良镛功将《明报》塑造了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纸,见他的高瞻远瞩。

(本章未完)

第十六章 人生如棋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