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篇 南德:一个“堂吉诃德”的中国版本 案例研究 黄鸿年与“中策现象”

1992年的春,邓平南方谈话,中国再次掀放浪潮。就在一年的4月,一位44岁的印度尼西亚华裔商人了中国。在短短的1年间,他举收购了300国有企业,并在海外市“倒卖”。叫黄鸿年的商人他引的“中策现象”,哗打了“资本经营”的一闸门,一间争议四,效者云。

黄鸿年面积收购国有企业,谓“利人”。

1992年邓平南方谈话,举国期盼放不其法,黄鸿年高举“改造国有企业服务”的旗,一呼百应,是“”。

黄鸿年是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人财团金光财团董长黄奕聪的次子,早年就读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26中。他年的兄弟相一部分担任了领导职务,黄鸿年的兼并、收购国有企业提供了方便,是“利”。

中策集团是香港一市公司,据称其取名有“配合中国改革放策略”意,除黄鸿年30.5%控股外,李嘉诚的黄公司、金光集团及国摩根斯坦利等证券商是其重股东。资本雄厚,背景强,是“人”。

中策集团在1992年4月1993年6月间斥资4.52亿元购入了196国有企业,随又收购了100,虽因中国政府干预终止了部分合同,但中策集团仍在短短的间内组建了庞的企业帝国。

中策集团收购国有企业的步骤一般:投入资金与现有国有企业整体合资,中策集团占股50%或参股方式取合资企业少数股权,在参股程中或将被参股企业并入同行业所收购的企业集团中,或再增资项目,由参股变绝控股;取被收购企业决策权,任命新的管理层,转换企业经营机制,刺激员工争创利润的积极;重组被收购企业,调整清理存量资产;引入资金技术,马新项目并推新产品;将被收购企业股权纳海外控股公司名,海外市集资,实现滚动收购。

中策集团收购中国国有企业主有3模式:

一模式是选择经济效益良的行业骨干企业,加控股,组不同行业的中策企业集团,单独海外市。在橡胶轮胎行业中,中策集团分别控股收购了太原双喜轮胎公司、杭州橡胶厂,将该股权纳在百慕注册的“中国轮胎控股公司”名,ADR方式增新股并在国纽约证券易所市。共募资1亿元,随又所募资金收购了重庆、连、银川等的3轮胎橡胶厂。所收购的5工厂中有3是我国轮胎行业的定点生产厂。啤酒行业中,中策集团收购了北京、杭州及烟台等啤酒厂,组建了在百慕注册的“中国啤酒控股公司”,在加拿伦招股市功。中策集团策划进入医药行业,因国有关部门干预,未功。

二模式是一揽子收购一区的全部国有企业,泉州即其典型。1992年8月,中策集团与泉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合资立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中方全部37国有工业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价投入,占股40%,中策集团资2.4亿元占股60%。1993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,增长80%。中侨公司同拥有量土储备,未经营房产的收入前景十分观。

三模式是一揽子收购一区某一行业的全部企业控股权。中策集团与连市轻工业局签订合同,收购101企业,中策集团分3年投入5.1亿元,占股51%。因在收购程中遇一系列困难,国有关部门进行了干预,其中两实施了收购。

不否认,黄鸿年在运程中利了中国现行法规的某些漏洞。原中外合资法规中允许外资分期位,中策集团利此漏洞往往预付15%—20%的投入就控制了国有企业,将头批企业在海外市所获资金再投入滚动式收购。又比,中国法律规定外资合资方不转让其合资股权,中策集团却转让了持有些股权的海外控股公司股份。同,中策集团利中国合资企业的各优惠(税收的三免两减)、汇价双轨制等获利匪浅。

在海外倒卖中,黄鸿年抓住了最有利的经济机。经济界已经现,中国与世界达国的经济周期是相反的。外国经济萧条中国兴旺,中国紧缩整顿外国经济复苏。1992—1994年初西方经济增长缓慢,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91年初的9%一路降至1994年初的6%,国际资本相剩。中国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率年年高达10%,中国题材号召募集资本十分容易。中策集团正是利一特点,在中国经济刚始复苏,但企业财务数据尚不理低本收购中国国有企业,并在1993年中旬国际资本市场“中国神话”达顶峰增资,获取了巨额利润,集中了量资本。

黄鸿年在本案中现了一些失误。中策集团在数百收购企业中有派驻一人,总部仅有两三位财务人员全年巡回审计。收购初期,由体制解放激活生产力,现反弹式的效益增长,随着陆经济氛围的日趋市场化,体制优势日渐消失,原有的产业形态落、设备老化、新产品不力、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国有企业老问题一一凸现。黄鸿年收购有余,整合不足,进入迅速,退犹豫,致最陷入具体的经营泥潭,尾不掉,嚼鸡肋。1997年,东南亚爆金融危机,黄鸿年亦遭遇阻击损失惨重,他遂将部分股份让,逐渐淡套现。1999年,中策集团的中国轮胎及其他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共亏损2.32亿港元。2000年5月,黄鸿年宣布将中策集团转型至资讯科技电子商贸相关业务,公司亦易名“a I GloBal AllianCe LiMiteD”。

后续故事目录+书签新新观察 资本经营10个偏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