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部 1368年(明)-1867年(清):超稳定的夕阳期 第十六章 爬满虱子的“盛世”绸缎

“至少在的一百年有改善,有前进,或者更确切说反倒退了;我每在艺术科领域前进,他实际正在半野蛮人。”

——马戛尔尼爵士,1793年

1653年,清顺治十年,刚刚坐稳紫禁城不久的清朝廷接了一份广州的奏折,内称,有一叫荷兰的国近日派船停泊在虎门港,并向市舶司提与我国进行通商贸易。

臣此展了一场争论。荷兰,有的人很陌生,说它从有现在典籍——“乃典籍所不载者”,是一路不明的国,有的人比较熟悉,隐约听说它是一新崛的西方强国,在几年前(1642年)击败了西班牙人独占台湾岛。应不应该与的国做生意,意见很分歧,广东布政司持支持的态度,提荷兰的通商请求“不例限”,甚至提“不必拘拘刻舟求剑”,就是不纠缠荷兰商人是否有“金叶表笺”类的凭据,应放通商。与布政司意见相反,包括礼部尚书、广东巡抚在内的众臣反与做生意,理由是:“荷兰人长红须碧眼,非常憎,且船的铜炮象很厉害,应该警惕。我国与荷兰一向不通贸易,它又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不,彼此争斗,动辄就炮打枪,是边疆的隐患,不轻易与它有商业往。”

面臣的分歧,顺治皇帝的态度有点摇摆。他先是站在反派一边,认,“荷兰通贡,从无例,况又借名贸易,岂轻易端。”他最讨厌的是“贸易”词汇,因它与“朝贡”不同,在态度显非常不恭,他因此特意批示说,“贸易二字不宜端”。

不,他的态度又有了改变。荷兰人广东官员肆行贿,送了很珍贵的礼物给京城的太监,此外更游说顺治非常信赖的耶稣教士汤若望,拜托他在皇帝面前说话。据荷兰人信函记载,“皇帝宫廷官员我带至的所有礼物极满意,甚至礼品尚未全拿,鞑靼人似乎已经奇满意,并愿向我提供各方便。汤若望见我的人量的物品,特别是武器、马鞍、毛毯、红珊瑚、镜子众奇珍异品一件件摆,从内一声长叹。”1653年的10月2日,顺治皇帝正式接见了荷兰使团。使臣进入皇宫,遵照“中国礼仪”向顺治帝行了“三跪九叩”礼。些行动让顺治非常满意,三年(顺治十三年),皇帝达诏书,特许荷兰国每八年中国朝贡一次——“八年一贡”,不每次的人不百,且允许二十人京城。

从顺治年间的次荷兰通商件读,帝国国际通商一直持着非常保守高高在的姿态,视各国己的藩属,不仅不承认平等的贸易,且连“朝贡”八年一次。的态度,西方各国在很长间委曲求全,无奈何,了二百年,随着局势陡转,西方国终枪炮相向,凌厉报复。

清廷所国际贸易此苛刻谨慎,除了“国情结”外,与国初期的海禁政策有关。了防御郑功集团陆的攻击,清廷在1661年、1662年1664年先三次颁布“迁界禁海令”,强迫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皆内迁数十,凡界外的村庄、田宅、船,一律烧毁,规定“片板不许水,粒米不许越疆”,使界外变无人区。三次内迁造东南沿海的工商经济重破坏,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。

海禁政策执行了二十年,直清政府统一台湾、平定“三藩”,才稍有宽松。1685年(康熙二十四年),康熙皇帝正式宣布海贸易,设粤、闽、浙、江四海关。标志着唐代,中国外贸易的市舶制度的终结海关制度的创始。

与“朝贡贸易”的市舶制度不同,海关制度建立,政府将外贸易的管理与经营活动完全分离,从催生一迥异往的外贸模式一全新的商人阶层。

根据历代的市舶制度,各国商人朝贡的方式与中国展贸易,贡使将贡物献给中国皇帝,其商人将货物与市舶司,在特定的馆临招商叫卖,并无专设的买卖机构。海关设立,外商被允许在中国境内的四海关建商馆,主买卖。

在广东,粤海关在广州城门西的珠江边专门辟一块土,外商的囤货、居住,各国纷纷在此建造房屋,外商称“商馆”,中方则称“夷馆”。它朝南建,面江排列。据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记载,不少夷馆有一中国式的名称,比荷兰馆叫集义行,丹麦馆叫兴行,英国馆叫宝行,国馆叫广元行,丹麦馆叫兴行,瑞典馆叫瑞行。些商馆均由各国商人行建筑,带有浓郁的异国风情,它因此中国国土一批西洋建筑群。

一位叫斯东的英国人曾描述了夷馆区的景象:一海港边境重镇的广州,显有很华洋杂处的特色。欧洲各国在城外江边建立了一排他的洋行。华丽的西式建筑面悬挂着各国国旗,同面中国建筑相映,增添了许特殊风趣。货船港的候,一带外国人熙熙攘攘,各穿着不同服装,操着不同语言,表面使人不块方究竟是属哪国的。

清政府夷馆商人进行了严格的行动管制,他未经批准不进入广州城,不擅离夷馆四处活动。在不同期,政府颁布诸限制的法令,譬,禁止外商在广东冬、外商不乘轿、不乘船游河、妇女不带进夷馆、禁止中国商人向外商借贷资本、禁止外商雇佣汉人婢仆,等等。外商曾提申请,希望够广州的一些景点参观,政府特许在每月的初三、十八两海幢寺、陈花园(增加了花)游玩,每次限十人,且随带中方委派的通,日落前必须报明回馆,不准在外夜。些限令一直1816年前仍在严格执行中。

外商被严格管制并“圈养”,政府便放牌照的方式,允许获资质的中国商人与展易。就在粤海关设的二年,1686年4月,广东布《分别住行货税》文告,规定国内贸易“住”税,赴税课司纳税;外贸易“行”税,赴海关纳税。同设立“金丝行”“洋货行”,分别办理国内贸易外贸易业务。便是行商的源。那些被特许从洋货贸易的商人史称“十三行商人”。

“十三行”称谓的由,有说法,有人认一批获特许资质的商人共有十三,因此名,有人认是广东经营商业的三十六行中有十三与外贸有关,有人则认,是明代沿的俗称,据《粤海关志》载,设海关的候,每年远航的外国船仅仅二十艘,了,中方酒款待,派牙人居中易,沿明代的习俗,称“十三行”。

无论何,十三行商人的现是外贸制度变革的产物。

1720年11月,康熙五十九年,广州十三行商人聚,在祖坛前杀鸡血盟誓,立公行,并共同缔结十三条行规,行商行进行重规范,些行规包括:

定价同盟:行商与外商相聚一堂,共同议价,其有单独行者应受处罚;

行业公积:在买卖古瓷,卖者无论赢亏,卖价的百分三十缴给公行;

分享利益:无论哪一行商与外商易,承销全部货物的一半,其余则须平均分配给公行内的其他行商销售;

入行费:公行内的行商,根据规模,分头等行、二等行三等行,新入行者纳一千两白银公共支经费,并列三等行。

些行规有“外一致行动”、“内垄断利益”的双重特色,在一始,它遭了外商的激烈抗。就在公行立的二年,英商“麦士菲尔德号”抵达广州港,船长拒绝接受公行行规,两广总督居中调解,十三行商人不不妥协,让其他商人参与了茶叶生意。1725年,英商在一封信中说,“我希望他不再试图恢复(公行),加入他已经恢复或一定做,你又适在该,你必须尽力最有效的办法进行反。”

尽管此,十三行商人似乎在抗中渐渐占了风。在公行立的八年,1728年(雍正六年),政府依照扬州盐商的“首总”模式,制订了商总制度。所谓“商总”者,由十三行商人共同举荐,经粤海关监督批准,负责统领各行商外贸易,评定货价,解决纠纷。

公行、商总制度的形,让十三行商人日渐了一组织严密、行划一的垄断型商帮。

在清代外贸史,生重转折件的年份是1757年(乾隆二十二年),乾隆帝取缔闽、浙、江三海关,宣布广州“一口通商”。

情的原由从1689年说。

一年是清政府取消海禁的四年头,在广州港,一次现了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

(本章未完)

企业史人物 商帮会馆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