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忧患政府 地方政府、企业和中国的制度创新

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东亚研究所所长

从中国改革放的经验,制度创新的主体包括方政府、企业社。在今各方面的改革遇极阻力的情况,何赋权三主体继续承担体制创新的责任呢?先讨论方政府企业的。

方政府指的是省政府的所有方政府,包括省、直辖市、治区、计划单列市、级市、县级市乡镇政府。些层级政府的体制创新力很不一。经验,省县两级最重,最具有动力。近年,广东、浙江江苏等省在做体制创新的实践,在各方面做了色的绩。例,广东包括经济的产业升级、分权社主线的社管理的全方位体制创新。

浙江的省管县制度中,县一级的改革最现实。广东的顺德、南海、珠海等方的改革充满着无限的动力。方创新具有很的动力机制。有两因素推动着方政府创新。一,政治的动机,即升级考核。现在方官员间充满着竞争,有竞争力,他必须有所。二,方的一线政府,尤其是县级政府,直接面社经济问题。它不像中间层政府例区级政府,不直接面问题或者回避问题。在老制度老方法解决不了问题的候,一线政府官员必须寻找新制度新方法。

但是,果与20世纪80年代比较,今方政府的创新力在降,并且降很快。主原因在现在的顶层力的降,就是顶层防止减少中央官僚机构,方制度创新进行阻碍甚至否定的力。20世纪80年代,方充满创新动力,中央顶层有密切的关系。邓平核的改革者,一方面力提倡鼓励方创新,通分权给予方巨的制度创新空间;另一方面有力给予方创新有效的政治保护。方创新,有不同的法争论,但每次争论,方创新总是受肯定。

现在的情况很不相同了。顶层方创新鼓励不足,支持不足,更不保护方创新。20世纪90年代中期,在中央方关系,总体的趋势是越越集权。集权不是顶层的集权,是中央官僚机构的集权。中央官僚集权制度,方创新很不利。实际,方越越的创新,往往被中央官僚机构(非顶层)否决。现在中央官僚机构方政府间,实际存在着互相“否决”的局面。方的创新经常被中央官僚机构名正言顺否决,中央官僚机构的一些政策,方政府方设法不执行,实际是“否决”。

现在的中央政策中央各部门,但很的政策,实际不符合方实际情况。方政府的抵制并不难理解。方创新不行,但不执行不符合方需的政策,那方官员在做什?很方官员在疲奔命,做一些中央硬规定必须做的情,例维稳、防止老百姓访等等。尽管方官员做很辛苦,但实际的情况则是越越糟糕。果让方政府进行创新,情况就不展一步。现在方政府官员面临两矛盾。其一是社的矛盾,他必须执行级的政策,但有又罪社;其二,政策很难执行,他又罪级。

在很程度,一线方政府基本是被“妖魔化”的。在老百姓眼中,中央政府是的,方政府是有问题的;在中央政府眼中,老百姓是的,问题就在方官员。,无论是中央政府是老百姓,有人追求问题的根源在哪?认知很是假的。方一线政府官员必须直面社层面的问题,管理控制些问题,他有不不老百姓生冲突。中央政府则远离基层,不直接处理社层面的问题。老百姓方政府中央政府的感知有不同。尤其是现在很硬的政策,是由远离社的中央机构所制定,很少考量社层面的行。方政府在硬执行程中,社的冲突变不避免。

在的情况,无论是中央与方间的矛盾,是方政府社间的矛盾,在加速激化。很显,局面很难持续。怎办?是回鼓励保护方体制创新改革的路。有两问题特别突。一,中央顶层减少防止中央机构方体制创新的扼杀。二,推动方政府层面的改革,尤其是级市及其所管辖的县或县级市关系的改革。在很方面,级市已经县政改革的阻力。克服级市的阻力,级市进行重点改革。在现行体制内,级市具有立法权,通方立法,有效推进级市本身的改革。全面推广省管县制度。省管县制度现在限经济财政方面,但实际制度推广包括人干部等方方面面,切断级市县政的干预。计划单列市直辖市采类似的改革方法。恢复赋权省、县两级政府的制度创新空间力,改革创造巨的动力,是突破现行中央与方关系僵局的关键。

企业是体制创新的又一主体。20世纪80年代90年代的改革方法,就是在国有企业既利益外,赋予非国有部门体制创新的空间力。非国有部门的展,最终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“抓放”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。果有那一波国有企业改革,很难象国有企业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面积亏损转型盈利,或者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,转型市场导向型的管理模式。

不,正近年社层面的抱怨所显示的,国有企业今再次了进一步改革的阻力。庞的既利益集团,国有部门依靠权力垄断盈利,不仅阻碍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展,且通继续的扩张,急速挤占着非国有部门的经济空间。是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其中一根源。

何改革?邓平的思路仍非常有效。国有企业国有银行部门些庞的既利益进行改革,但任何激进的改革不太现实。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市场化、限制垄断、退一些竞争行业等改革非常必,是有的。但些部门实行无论是由派所提倡的有化改革,是左派所提倡的进一步扩强化国有部门,不仅在政治不行,从经济说更使经济结构失衡加剧,促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。

有效的做法,便是中央政府再一次进行企业体制创新,再一次鼓励支持非国有企业的展,通非国有企业新利益的培养,重回经济结构的平衡。等非国有企业壮,再国有企业进行改革。

扶持非国有企业,中央政府够做什?在邓平代,主是分权。,中央政府不富裕,不给非国有企业很的财政支持,中央政府所给的就是政策。现在的情况不同了,中央政府不仅继续分权,且更(财政)赋权给非国有企业。就是说,中央政府从财政税收金融等方面,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创造制度条件。在些领域,中央政府尤其是顶层掌握着实质的权力,超越既利益的制约。

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,非常不利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。目前的税制是有利国有企业型企业,不利中型、微型企业。税制的改革改变局面,中型微型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。通财政税收政策支持中企业微型企业的展,有助产生重的积极效果。

首先有助企业的创新。从世界经济的历史实践,数技术创新中企业。在西方,现在所有的企业是从中企业展的。在经济领域,并不是企业越,创新力越高。企业越,投入越的资源进行创新。但越的投入,创新的效率并不正比。中企业较型企业面临更强的竞争环境,因此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。在经验层面,中企业的创新比企业更有效。因此,西方各国制定反垄断法,其背的理就是:企业做了,就倾向通垄断盈利,从扼杀竞争,扼杀企业的创新。很人早就意识,中国国有企业的创新力的低。改变情况,必须花力气支持中型企业,培植它的创新力。

其次有助经济结构的调整。中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,主表现在国有企业民营企业、型企业中型企业、中型企业微型企业间的不平衡。些不平衡,21世纪尤其是2008年国有企业的扩张有关。国有企业肆侵入本由民营企业所占据的空间,导致了民营企业空间的萎缩,中国的民营企业主是中型企业微型企业。通财政税收扶持中型微型企业,就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。

中央政府通金融体制领域的改革,赋权企业的体制创新。实现目标,中央政府有两方面的改革考量。

一是限制国有银行业的垄断。国在银行业的垄断位,在今相长的

(本章未完)

中国从忧患里走来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