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廖晓义 用脚前行的“中国苏菲” 回首那段时光,廖晓义认为这是她的幸运

在嘉陵江与长江的汇处,有一座30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:重庆。重庆位四川盆,四周环山,其北部、东部及南部分别被巴山、巫山、武陵山、娄山所环绕。貌丘陵、山主,坡面积较,因此重庆被称“山城”。的一理环境,致使重庆雾,年均雾日104。有“世界雾”称的英国伦敦年均雾日有94,“远东雾”的日本东京有55!因此,重庆是名副其实的“雾”。重庆春夏又雨,夜雨尤甚,因此又有“巴山夜雨”说。

坐拥江河,加处盆,重庆气候雾、潮湿、炎热居。祛湿见,重庆人便钟情麻辣火锅:热抗热,热除湿,热驱寒,求一身爽快,乐在其中。的火锅在餐饮规模、民俗风情、文化积淀等方面均属全国一流,重庆又被誉中国“火锅”。酷爱火锅的重庆人,格变火辣、爽快、坚韧、顽强。

同,由千百年处山川间,的熏陶、险恶的环境,让重庆人又练就了一勇猛、彪悍义凛的格。其中,最令人震撼的则是红岩精神,被关押在“中合所”集中营的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反动派展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。从渣滓洞白公馆,震撼人的狱中斗争、城市党的活动及农村的武装斗争,向我诠释了红岩精神的坚毅不屈!罗世文、车耀先、江竹筠代表的红岩志士在山城即将解放前夕从容就义,无怨无悔……

卢光特是那场生死较量中的幸存者。他1921年生在川东巫溪县,初中毕业便投身抗日救亡运动。1948年,在川东义中幸免难,江姐的级。按川东临委的指示,动次义……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,他乘坐一艘江轮渡江,代表党与刘邓军的前线指挥员接头,迎接解放军入城,从此结束了十年的工生涯。

全国解放,卢光特被调往重庆市委宣传部工,并1953年与14岁就参加革命的才女廖宣敏结连理。二年,生了一女儿。廖宣敏在南川农村,从就读书。因贫,且那有女孩的传统,廖宣敏借着给哥哥送饭的机,堂偷着听课。,始绝食,求。妈妈吓坏了,送读书。廖宣敏读书极刻苦,绩尤突,写一手漂亮的文章。至中老师培养做“丁玲二”。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,廖宣敏毅放弃业,中断了文青年梦,带着满腔的革命理激情,参加了革命。解放,被安排西南妇联工。有一次,廖宣敏乡调查,瞒着领导,不顾己正怀有身孕,竟一人爬二郎山!领导知了,哭笑不。

女儿生,廖宣敏给取了有些男孩儿味的名字:廖晓义,希望女儿明晓革命义。在娘胎了一次二郎山的女孩儿,从此就注定了强的格。刚刚懂儿,就管两弟弟,做务,却从不抱怨。那,爸爸不回;妈妈呢,一旦回,总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读。

有一,廖宣敏凌晨三点就书。廖晓义慢慢爬,问在什书,廖宣敏让快睡觉,孩子不问。但廖晓义非知不,廖宣敏便告诉女儿说:“是外国人写的书,叫《资本论》……”

廖晓义的童年是快乐的,无忧无虑的。住在长安汽车厂厂区,那方属城乡结合部,背是一片山。经常抱着弟弟,伙伴山玩耍。那有一片菜,着茄子、辣椒,周围有些树木,很安静。无法,的日子是那短暂,伴随着1957年的“反右派”斗争结束了!

1957年5月,中国共产党了一场整风运动。由中共中央国内政治形势了不切实际的估计,采取“鸣、放、辩论、字报”的错误方法,在全国范围内展了一场持续近一年间的群众政治运动,批革命知识分子、党员干部爱国民主人士等错划“右派分子”,人数达55万,造了严重果。

卢光特是55万人中的一员。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,他因写了一篇题《市委书记与麻雀》的文章,遂被打“右派”,流放老进行劳动改造。丈夫现的突件,廖宣敏措手不及,内充满了矛盾。最,中的革命理政治热情占据风,了卢光特离婚的决定。

整在忙工、忙革命的妹妹带着三孩子太难,廖宣敏的哥哥便廖晓义接他。从3岁8岁,廖晓义每跟着外婆菜玩。外婆栽着各蔬菜,就蹦跳着玩耍。广阔的田野、花草树木、涓涓细流,让觉真!

该了,廖宣敏便女儿从外婆接回。每早,廖宣敏照阅读《资本论》;了6点钟,就三孩子叫醒,喊着一二三四,做早操。孩子的习,廖宣敏一直严格求,从不放松。

廖晓义印象最深的是8岁那年,廖宣敏让写日记,写读书笔记。咬着笔杆晃晃,始终有头绪,是就着正在烧饭的妈妈说:“次再写吧。”廖宣敏不让步,坚决女儿写完日记。或许,廖晓义永远不,就是从那候始,养了写笔记、写日记的习惯。习惯直今放弃!说,感谢妈妈让养一习惯,让了观察思考,并且保持着内世界的充实。

由妈妈太忙,10岁的廖晓义就始“”。洗衣服、买菜、做饭,同照顾两弟弟的习。姨妈、舅舅经常送一些玉米糊糊、米,有瓜,廖晓义早已知关别人:己少吃,让妈妈弟弟吃点。

每,廖晓义走很远的路,翻门前那座山,爬那坎。放回喜欢茄子、辣椒,铁丝搓树叶回烧火。门前不远,有一操场,旁边有游泳池、人工溜冰场篮球场。廖晓义喜欢男生一打篮球,很享受那激烈的身体抗,刮风雨不间断。

留给廖晓义少年代幸福回忆的,有坐渡船。那候,廖宣敏经常坐渡船市习。了周末,廖晓义就妈妈那儿,坐渡船嘉陵江。有一次,廖晓义加入少先队了,特别高兴。穿着一条红色背带裤,系着红领巾,见妈妈在江的面等,激动不已。坐在渡船,底乐了花。山城倒影映在水面,呀,不够。摇晃着脑袋,一儿水;一儿山,一儿妈妈,一儿船工掌舵、扳桡、执篙、拉纤,着川江号子激流在险滩中,一往直前。乐观进取精神,在廖晓义幼的灵激荡着一股豪情!

,幸福光因“文化革命”的临戛止。1966年,廖晓义毕业,升入初中,就在,爆了“文化革命”。在随两年的间,校一直处“停课闹革命”的状态中。1968年12月,毛泽东主席达了“知识青年农村,接受贫中农的再教育,很有必”的指示,是“山乡”运动规模展。“文革”期间,“山乡”的知识青年总数达了1600万人,1/10的城市人口了乡村。

1971年,17岁的廖晓义踏了远云南的火车,全国1600万“山乡”的知识青年中的一员。被分生产建设兵团的一修配厂生产橡胶凝固槽,工是钳工,给钻床打洞。初,很有兴趣,觉挺新鲜,但此,难免枯燥。是,空闲就给《云南日报》投稿。经常是半夜打着手电筒在被窝写散文、诗歌,又联合几知识青年一搞了习组,习《共产党宣言》,共产主义理在些年轻人的灵生根芽。

廖晓义在云南一待就是3年。每接触泥土、阳光,接触工人、农民,接触一些最本真、最质朴的人,负责给厂职工讲授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辩证法》,一切让廖晓义觉满足。机总是眷顾生活中的强者。1974年,在廖晓义生命中最重的一次机悄了。

“文化革命”始,高考就取消了。直1971年,才始重新招生。但招生办法不再是考试录取,是进行推荐。报名者必须三年工人、农民或士兵,经推荐直接进入,就是“工农兵生”。

虽此的廖晓义仍是“右派分子”的女儿,但由在插队期间工努力,表现突,被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推荐工农兵员,进入四川哲系习。一“右派分子”的女儿圆梦,在由宽松的环境习、读书,廖晓义欣喜至极!那,课内容化:农、工、军,丰富彩。农,拿着锄头,又背着赤脚医生的药箱在田坎走;军,借军装穿,拿着枪,很神气。廖晓义借一相机

(本章未完)

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不断的变化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