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廖晓义 用脚前行的“中国苏菲” “我不喜欢你们的生活方式”

1998年,北京市秀水北街3号的国驻华使馆厅,很人排着长队,争抢着申请签证国;在旁边的窗口,有一女子,在填写《志愿放弃国绿卡登记表》,理由一栏写的是:留在中国搞环保。廖晓义的身空荡荡,的每一次选择与众不同。

说,放弃绿卡有着划分人生阶段的意义。因是“摘帽子”行:考取中山研究生,就是不被人轻“工农兵生”的身份。同,此刻不被人误解在国无所才回中国搞环保。有一原因,了一电视剧《绿卡族》,很不喜欢称谓,更加坚定了做“环保人”的决!

放弃绿卡,让了已世的父亲,潮伏。

1993年夏,廖晓义二次办理赴探亲签证,准备申请绿卡。国前,专程向父亲告别。离,步履蹒跚的父亲坚持火车站送,孤零零伫立在月台,望着火车渐渐远。岂料竟了他父女的永别。

1994年早春二月,卢光特病危入院。守候在病榻前的两儿子征询他是否将在国的姐叫回,见最一面。卢光特摆摆手,叮嘱两儿子:“千万不影响你姐姐申办绿卡。”

2月18日夜晚,老人情平静代两儿子将他的骨灰撒在他寻找党的路,默默辞世了。

隔很久,弟弟才将父亲世的消息通知已拿国绿卡的廖晓义。惊闻噩耗,正在保姆的廖晓义悲痛不已,僵卧在板任由泪水滚落,任凭那一岁的男孩爬身,手抚摸的脸颊……

1995年,廖晓义回祖国,从绿色环保业,因每年不在国住满6月,手持的绿卡随被注销。深知张的绿卡倾注了父亲女儿的最一片爱,是了球“母亲”,最终是国驻华使馆毅注销了绿卡。

廖晓义不悔。相信已秉承了父亲理主义的血脉,不让父亲失望。所做的关“球村”的业,总有一彰显它的全部价值!

廖晓义的“球村”创建1996年3月,全名叫“北京球村环境文化中”。是廖晓义期待已久的一愿,是酝酿长达4年久的目标。

早在1992年,廖晓义一次国待了三月又回,一年的间完了《绿色访谈录》。期间,听说著名者梁从诫打算立国内一民间环保组织,并且召了一草议。廖晓义很参加,但是由正拍摄《绿色访谈录》弄焦头烂额,最无奈错了。

1993年,北京首次申办奥运。据媒体报,国际奥委官员问及中国有无民间环保组织,我方代表团竟不知何答。件深深刺激了廖晓义,始考虑在中国创办一民间环保组织。

那候,中国创立环保组织是政府行。从1978年90年代初,国内的环保组织,诸中华环保联合、中华环保基金、中国环境文化促进等,是由政府部门立的。极少有人够理解民间组织的内涵,不知它做什。改革放冲破了单一官办社团的体制,在市场经济条件,社的需民间社团生长展的土壤。

1993年6月5日,梁从诫、杨东平、梁晓燕王力雄等人举办中国首次民间的环境研讨——“玲珑园议”,廖晓义正在洋彼岸的国猛攻英语。

1994年3月31日,“友”立,标志着中国一民间环保团体诞生。“友”支持政府保护环境的各项政策、法规措施,尽予配合监督。此的廖晓义正在制《球的女儿》,无暇东顾。

1995年,返回国内的廖晓义忙着《环保刻》,四届世界妇女最的冲刺。

1996年,中国农业国际环境中的李云廖晓义无偿提供了一间房,有了安放理的栖息,廖晓义同年3月8日注册了“北京球村环境文化中”。“球村”是环境保护主旨,不营利目的,虽不具有行政权力,却社提供环境公益服务,推动中国全球环保业展与进步的重力量。

“球村”的基本理念是“立足社区”,做社区群众的观念转变工,即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。污染治理、生态建设,需公众参与,环保三方面的内涵——绿色生活则是公民政府的共同行。建绿色社区,选择绿色生活,必须从身边做。使节灯、节水、无氟电器、无磷洗衣粉,不吃野生动物,少一次制品,垃圾分类,绿护养,购买绿色食品,珍惜纸张,少贺卡,行车族公族荣,支持展公共通工具,从我做,监督他人的不环保行。

从此,廖晓义更的候是职业装,社区、庭主妇孩子中间,一点一滴倡导中国人己的绿色生活模式,推行绿色社区理念。

1996年12月15日,北京西城区乘巷的王庭蕴找“球村”,说街居民了电视节目《环保刻》很受启,愿意尝试将垃圾分类。是,廖晓义便亲赴乘巷讲演示范。就是从那始,三红色的塑料桶矗立在街头巷尾,废纸、垃圾、玻璃分类投放。乘巷的些红色塑料桶了中国公民走向绿色生活的醒目路标。

1997年6月,北京宣武区环卫局局长张鸿声风风火火赶“球村”,希望在宣武区尝试将垃圾分类。廖晓义同槐柏树街,一一向居民示范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:绿色桶装生物垃圾,黄色桶装非生物垃圾,红色桶装弃土类垃圾。了让老百姓感受绿色生活的广阔前景,廖晓义又不辞辛劳带着他参观了再生资源分选站,废塑料经处理即变建筑业胶。在“球村”的实验田,经24酵的生物垃圾了绿色无污染的蔬菜。隔不久,“球村”些鲜嫩的圆白菜、生菜送居民,不少群众惊叹不已问:“的情,怎不早点干呢?什不在全国推广呢?”

1998年夏,在一位籍华人的资助,北京“球村”终建立3000亩的“北京球村环境教育基”。在基,设有三色分类垃圾箱,垃圾箱旁设有垃圾分类意义的指示牌。40户农户选择了绿色的生产、生活方式,田不施化肥,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,凸现了21世纪中国农民的崭新形象。在奠基仪式,有全国人环境与资源委员主任曲格平先生、世界基金主席郝克明及政府环保企业的有关领导,更的是踊跃参加的市民生。环保——一阳光的业,正在人热情良知的托举放熠熠光辉。

1999年4月23日,即“球日”的二,由政府管理的全国首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。

从1996年1999年,3年廖晓义的足迹遍布江南北,拍环保、说环保、呼吁环保,在北京、西安、重庆、、石庄等的机关、社区、校了百次的环保讲演,表有关环保方面的论文文章40万字。了让环保走进生活,“球村”国环保总局共同审编了《公民环保行规范》、《儿童环保行规范》。在卷首语,主编的廖晓义写:“21世纪,环保行意味着一人的素质教养,环境质量标志着一国的尊严力量。”

通众媒体现场活动,“球村”一直在传播一理念:环境问题与生活方式直接相关,我通改变生活方式拯救环境。传播绿色文明,动员公众参与,廖晓义的“球村”从生活方式入手,从一点一滴入手,弥补了政府行的不足。与此同,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代表,廖晓义次参加在国、英国、日本、挪威、印度、巴西等国的重环保议活动,了民间“绿色使。”

最令人难忘的属克林顿总统的那次“锋”,中国女的睿智尊严赢了国总统的敬重。

1998年6月27日,克林顿访华期间,廖晓义应邀参加了中国妇女与希拉·克林顿的女圆桌议。临近尾声,廖晓义终抓住一与国一夫人谈的机,操着流利的英语希拉说:“几,我将在桂林见您的丈夫。”

“是吗?”希拉惊奇瞪了眼睛。廖晓义点点头,颇带几分豪介绍着己的业:“我从的是妇女主的民间环保业。我认,中两国的妇女应在环保流做些情。”

“我赞!”希拉热情说,“我丈夫人类生态与环保的关注绝不亚国国利益的关,我期待着几再次见您……”

5,在桂林七星岩古式凉亭,国总统与中国7位民间人士举行的有关环保问题的圆桌议,廖晓义谈生活方

(本章未完)

《地球的女儿》博得一致好评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