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“生产绝不能停!”——“文革”初期的国民经济 二、稳住农业,侧重工交

“农业基础”,是建国周恩致力展整国民经济的一贯的指导思。1966年春,农村经济工的一战略主攻方向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立北方八省(市、治区)农业领导组,由周恩“挂帅”组长,并兼任河北、北京组组长。

随,周恩在津的一次议表讲话说:“从全国说,我一穷二白的落状态未摆,工业、农业比较落,甚至不不承认,我社主义国比资本主义国落。”“光习毛主席著,不联系(实际)不行。”“华北区是光荣的方。我华北有了感情。我是在华北受的资产阶级教育,现在我是在。在儿活一干一。因此不断,不断改造,主力量在主方面,前的抗旱救灾一直抓。”

4月初,周恩邯郸区磁县,巡视打井抗旱、合理安排劳力等问题。他向干部坚定表示:“北方抗灾生产抓他十年八年,一定抓名堂!”

4月10日,周恩在回答巴基斯坦《黎明报》记者提问充满信宣布:“中国是比强了一些,但不很强。中国人民正在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,奋图强、力更生进行社主义建设。不论遇什风浪,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二三十年的努力,一定够中国建设一具有现代农业、现代工业、现代国防现代科技术的社主义强国。”

建设一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现代化的强国,正是周恩长期由衷的愿望。虽“文化革命”的爆,打断了周恩从农业入手进推动整国民经济持续展的计划,但是,周恩仍不忘农业生产的密切关注具体指导。十几年经济工的经验教训使他懂,稳住农业,就稳住了国民经济的头,稳住了国政治经济生活的局。

1966年6月旬,鉴夏收、夏、夏管季节的临,周恩同副总理谭震林、李先念商量决定,从国务院农业口财贸口各部委中,抽调一名副部长30名干部,组“三夏”工队,分别北京郊区各县抓“三夏”工,支援麦收。15日,周恩应邀访罗马尼亚、阿尔巴尼亚。离京前,周恩知国务院有关部、委因搞运动使原定抽人支援京郊农村“三夏”生困难,即明确指示:“每部、委应参加一部分人,是一考验。”他在许场合指:一定抓季节,不误农,讲“关国”,搞秋收秋是“”一,从季节说,是目前最的情。

“红卫兵运动”中,周恩及现并制止了一些生组织提的不利稳定农村经济政策、妨碍广农民生产积极的口号,强调农村社队集体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不变,国主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在相一段间内不动,农民人仍继续保持留、饲养禽畜等。1966年9月,针河北省一所农业中提“一切留、留园田、留树给人民公社”的倡议,周恩即派人调查此,告诫在些牵动全局的问题不“一哄”,否则“就农业生产不利”。

1967年3月,了减轻“全面夺权”农业生产的破坏,周恩提:应“迅速建立县一级的‘抓革命、促生产’一线指挥部”,便“动员一切力量狠抓农业及其增产措施,狠抓工业、通、财贸、卫生、教育等方面工及其春耕生产的支援工”。同年9月,国务院立了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棉花组,指导全国棉花生产收购工。1968年,周恩亲问抗旱打井、防洪排涝、主农副产品等方面的工,并直接抓化肥、农业机械等支农工业的建设。

在段间,尽管国务院有关机构人员生了巨变化,现从未有的阻力困难,但由周恩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,整农业形势有现的动荡反复。1968年7月,李先念、李富春副总理报党中央毛泽东的国务院业务组《关1967年度粮食情况的简报》中说:1967年粮食比年增产383亿斤,农村粮食情况进一步转。此连续几年,全国农业状况一直趋稳定。

农业情况相比,工业形势严峻。尤其是铁路运输部门,始终处“老难”位,了周恩的一块病。

实,早在“文化革命”动初,工系统“革命”与生产的矛盾就已经存在了。1966年6月,刘少奇、邓平向毛泽东报送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工业通企业基本建设单位何展文化革命运动的通知》稿,获批准。随又制定关面《通知》的《补充通知》,求各级党委在进行文化革命的同,采取各措施,抓工生产。两文件的主旨,是工企业的“文化革命”进行必的限制。尽管此,“革命”生产的冲击已见端倪。7月中旬,海市工业生产中始现故增、产品质量降、干部放松生产业务工等问题。

随生的全国的“串连”活动更是给铁路部门带了严峻的考验。在红卫兵“串连”高峰,周恩每日仔细审工部门汇总的生报表,哪铁路局的货运量减少了,哪煤矿的产量降低了,哪产品的原料供应不了,他亲问、查询,找有关领导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。他一再向国务院有关同志讲:“无论困难,妥善处理生串连与生产建设的关系。首先,必须安排维持生产建设所必需的货运力量,,安排客运计划,在客运计划中留有一定余应付生串连需。总,无论何不让生产受影响。”担任铁部部长的吕正操(因被群众批判已不正常工)此感叹:周总理是在替我铁部长啊!

就在铁路通秩序勉强维持际,最的工业城市海生了一震动全国的产业工人卧轨拦车件——“安亭件”,造沪宁全线客货运输中断30的重故。在处理件的程中,中央文革组副组长张春桥公置中共中央及华东局、中共海市委的正确意见不顾,擅表肯定“安亭件”的言论,并签字承认王洪人组织“造反”、“串连”,工矿企业校一,“停产闹革命”的先河。

“安亭件”的做法,周恩是不赞的。做法,明显违背了他在件生前有关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的一系列言论实际努力。件生,周恩次批评类似的行动,竭力维护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。

11月16日,周恩亲与江苏省委负责人通话,求省委面做拦车群众的工,放行被拦车辆。指:“关系国的信誉,关系通运输,关系劳动人民。”

28日,周恩亲笔修改国务院名义给滞留在四川广汉(宝线站名)的“工人造反团”电文:“请你认真考虑:千的工人同志北京请愿,既不便接待谈,影响你工厂的生产。果另一方面工人同志照京,那将更影响生产。”

在“安亭件”生一月,周恩向参加工座谈的员及一些省、市负责人提:必的“条条”中央几,并且一定保证有效,保障通运输、城镇水电供应。因是广人民群众的利益,关系国计民生。你火车停了,不叫“革命行动”。现的,首先我我批评,指做法是错误的。否则,就有原则了。

12月13日,周恩又就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保证铁路运输正常秩序的通告(经周修改)致信陈伯达、江青:“碰头根据一月各拦车情况,草了一通告,现送请中央文革组加讨论,并提组的意见,便确定报请主席、林彪同志审批。附一月的工人拦车情况,请参阅。”

周恩“安亭件”统计全国铁路通混乱的点,正表明他此的态度。同,他采取先摆实,再通告的办法,是了使中央文革组在实面前无计施。

1967年元旦,周恩亲问海铁路局的工。担任海市委一书记的陈丕显回忆:(1966年)12月31日午,北京传消息,中央决定我工,首先整顿铁路秩序,总理将直接给我打电话。我立即抱病赶海北站解决通问题。1月1日凌晨3,我在北站铁路公安分局听周总理的声音:“丕显同志,你吗?中央决定你工,海一定不乱,南北铁路通一定不断!……”我问候了总理,并告我现已在铁路局,正在做工,力争明通车。在周总理的关怀,海铁路终在二通车了。

周恩不分昼夜的劳顿,加他群众组织的苦口婆的批评劝导,确使一些区铁路运输部门的生产业务状况有所改善。但是,由指导“文化革命”的错误理论有不从根本改变,其

(本章未完)

一、双轨并行,强调生产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