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“极左思潮一定要批透!”——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 三、批判极左思潮斗争的特点和意义

周恩领导的1972年前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,虽最终遭挫折,但党人民在“文化革命”中所进行的长期战斗的一组部分,场斗争及的政治、经济形势,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
首先,通落实党的经济政策,在“文化革命”中遭受破坏的国民经济初步恢复,生产形势始转。1972年,国民经济各项主指标除粮、棉生产因灾害略有降外,均比年有所增长。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3635亿元,比年增长4.5%(其中工业总产值2547亿元,比年增长6.6%;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,比年降0.18%)。在工业产品产量中,钢达2338万吨,比年增长9.7%;原煤4.1亿吨,增长4.6%;原油4567万吨,增长15.9%;电量1524亿度,增长10.1%。全国铁路货运量约17.8亿吨,比年增长5.6%。此外,国财政实现收支相抵,并略有结余。

1973年,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又比年有较幅度增长,增值9.2%(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9.5%;农业总产值增长8.4%)。在工业产品产量中,钢、原煤、原油电量等均比年有所增加,铁路货运量进一步提高。粮、棉、油等农业产品产量亦现增长势头。国财政继续保持收支相抵,略有结余。

在人民生活方面,国1971年11月始调整部分工人工人员的工资。次调资是“文化革命”首次增加职工工资,全国调资面约28%,一年共增加工资基数11亿元。

由“文化革命”林彪江青集团的干扰破坏,及在经济工中重犯“左”倾冒进错误,一期的国民经济曾现职工人数、工资支粮食销量三方面的突破问题。周恩首先现并采取措施解决“三突破”。经两年的努力,“三突破”被及控制,基本稳住了局面,使经济生活中现的一尖锐矛盾缓解。

1972-1973两年国民经济始恢复、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的实说明:周恩抓住林彪一伙害,深入批判极左思潮无政府主义,力整顿企业,恢复各部门的正常工,正是党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;同,是“文化革命”破坏国民经济、损害人民利益的有力批判。

其次,通落实党的干部政策,在“文化革命”中被打倒的一批老干部重新站,继续党国工。一实本身,就是“文化革命”理论实践的有力否定。

例,“文化革命”初期“党内二号最的走资派”邓平的公复,不仅在很程度推翻了党内存在一“刘少奇、邓平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”的说法,否定了由此制定的党中央的有关决议,更重的是,它加快从中央方的党的干部政策的落实,促使更的老同志及早获解放恢复工,必引一系列连锁反应,产生极有利的影响。的斗争实践证明,一期解放、复的一批领导干部,正是反抵制“四人帮”、直至最粉碎“四人帮”及其在各各部门帮派势力的骨干中坚。

三,文教科技等战线的工始有了色,广知识分子长期受压抑的情况有所改变。“文化革命”风暴袭,文教科技界的广知识分子首其冲,些领域的工受严重的破坏。林彪件,特别是1972年半年,周恩次提批判文教科技界的极左思潮,并亲领导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,使广知识分子真正了希望所在。由此,文教科技战线的工重又现生机。

在文化界,一期的报刊、图书类始扩,印数明显增加,一些版社始整顿恢复,文物考古业亦取重果。《园丁歌》等剧目的现,更是打破了几板戏长期垄断文艺舞台的局面。

在教育界,广教师纷纷批判林彪一伙煽动极左思潮、破坏教育工的罪行。“文化革命”前许合理的教育制度教方法恢复,高校招生的质量逐步提高,数量有所增加,广教职工的积极重新调动,人文化、业务、技术不再像那受非难。此外,国派了“文化革命”的首批留生。

在科技界,“百花齐放,百争鸣”方针的再度提,给科研人才的培养科研究的展创造了较有利的政治环境。特别是在周恩亲关、指导,“文化革命”中遭荒废的基础科理论研究及与此相关的实验室、研究所的改造建设等受重视,始提议日程。

除文教科技界外,一期卫生、体育等各界的工不同程度的恢复展。

四,外工局面迅速打,取了突破进展。在林彪、江青集团插手,“文化革命”中的外工曾生重涉外件,给国声誉造极损害,是建国受破坏最严重的期。“九·一三”件,在毛泽东、周恩领导,外工排除干扰,进展迅速,取了重果。

1971年10月,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恢复,引外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,与我国建求恢复正常关系的国与日俱增,“文化革命”我国受孤立、被封闭的情况始转。1972年尼克松访华,中首脑晤并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《海公报》,标志中两国关系始走向正常化。同年3月,中英两国达正式建协议,两国外代表由代办级升格使级。同年9月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,签订了中日建的《联合声明》,更引国际间尤其是东南亚国的震动。同年10月,我国又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外关系。至1973年底,与中国建的国已达90,我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。

在毛泽东、周恩领导一期现的外格局的新变化,具有十分重的意义。它不仅从根本改变了我国受包围、被封锁的不利形势,且我国不断展扩外往,直至今我在较有利的国际环境实行改革放、进行社主义现代化建设,具有历史的影响。

1972年前周恩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,从根本说,是党的健康力量长期不断纠正党内存在的“左”倾指导思,特别是“文化革命”中党人民坚持抵制“左”倾错误,向林彪、江青两反革命集团进行顽强斗争的继续展。说,从“文化革命”前的阶级斗争扩化“文化革命”中的“打倒一切”,从经济工中急求、“一二公”的“左”的指导思统治各领域极左思潮泛滥,其核是一“左”字。二十年,“左”已展一难克服的顽症。正是在情况,周恩提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,并将一主张付诸实践,因使场斗争具有深刻的意义。

1970年春,在国务院召的全国计划议所拟定的“四五”计划纲(草案)中,曾提了许离实际的高指标,明显暴露的一急求、片面追求高产量、高速度的情绪。经济工中“左”的偏差,虽与“文化革命”中的极左思潮有很的不同,但二者却有着近似的思维方式,即方法的主观、片面形。正是“共同点”,使二者在“文化革命”中够结合在一,造更的破坏。

在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中,周恩极的精力抓了消除极左思潮经济工的破坏影响问题。1971年底,周恩首先现了国民经济中的“三突破”,引他的高度重视。应说,一期国民经济中现的“三突破”,固与“文化革命”中林彪一伙的恶劣影响有很关系,但同在很程度反映党领导经济工的严重偏差,偏差,正是“文化革命”前党在经济工中“左”的指导思未予根本纠正的结果。此,周恩曾次将它联系进行批判。

1973年2月,他在听取国计委汇报,就曾列举“跃进”期间投放货币的历史教训,告诫票子放已“了最的警戒线”;针钢不轧材的情况,他指,“是10年前存在的问题”。1972年11月,周恩在国务院召集的一次议更明确指:“急躁情绪,20年在犯!屡犯屡改,屡改屡犯!”了经济工中存在的顽症。

周恩在批判极左思潮中解决“三突破”,反映在十分困难的条件,党内健康力量纠正经济工中“左”的错误的再次努力,是“文化革命”前党中央集体一贯纠“左”的继续。

早在“文化革命”准备酝酿期间,党内意识形态领域中愈愈火的政治批判运动就产生不同意见,现方式的抵制斗争。1966年“文化革命”动前,刘少奇、周恩、邓平、陶铸等分别采取方式,力图将场“史无前例”的

(本章未完)

二、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