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鞠躬尽瘁,不辱使命——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三、周恩来生前最后一件大事

1975年1月13日,历经磨难的中华人民共国四届全国人民代表一次议在北京幕。,周恩代表国务院《政府工报告》,他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《政府工报告》提的“两步设”:“一步,15年间,即在1980年前,建一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国民经济体系;二步,在本世纪内,全面实现农业、工业、国防科技术的现代化,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。”

实现“四现代化”,是整《政府工报告》中最引人注目的方,是《报告》的精髓所在。少年代就立志中华“崛”“腾飞”周恩,在他担任共国总理的20年,更不忘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。早在1954年的一届人,他就提建设“现代化的工业、现代化的农业、现代化的通运输业现代化的国防”的意见。1959年二届人,他又号召加快建设一“具有现代工业、现代农业、现代科文化现代国防的社主义强国”。直1964年三届人,周恩完整提了“四现代化”的目标“两步走”的战略设。

1966年4月,国内形势已是“山雨风满楼”。周恩实现“四现代化”仍充满希望,他说:“不论遇什风浪,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二、三十年的努力,一定够中国建设一具有现代农业、现代工业、现代国防现代科技术的社主义强国。”面突其的“文化革命”的风暴,周恩不不花费巨精力应付各复杂的局面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,他竭力维持农业、工业、国防科技术方面的工,使不致遭受更的损失,或在维系中有所进展。在期间,系国人民的周恩所思所虑依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。

农业方面。“文化革命”期,虽农物收主是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,但就全国说,农业生产水平很低,不摆经济的落状态;加长期“左”的指导思的影响,现行政策不适应农村实际,因束缚了广农民的生产积极。在农村经济工常抓不懈的同,周恩始终认,一农业国,农村的状况决定了基本的国情。他次提: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按人口比例计算,比日本、西德差;我有赶世界先进水平,因此不算强。不认识,就满、骄傲、不实际。此,他十分注重了解、掌握达国的农业情况,求有关部门不忽视向“送门的老师”(即达国的农业团体)习的机。周恩的目的很明确:借鉴、吸收国外的经验,尽快改变国内农村落面貌,逐步接近赶达国的水平。

工业方面。农业比较,“文化革命”工业生产的冲击破坏严重。由“停产闹革命”,1967、1968两年主工业产品产量均呈跌趋势。尤其是铁路运输,影响全国工业生产的“老难”部门。在周恩勉力维持,整工业情况直至1969年九才有所转。但从1970年,全国又现工伤故幅度增加、产品质量普遍降等问题。究其原因,除企业领导职工受无政府主义影响、制度不健全、管理混乱外,设备陈旧、生产力技术水平低,是客观存在的重因素。1972年春,周恩亲抓日工业品口产品的质量问题。针国内企业屡次现不合格产品的情况,他指:我经济仍很落,底子就是“一穷二白”,所,不、不行的方敢承认。又说,实证明,我基本给,哪说完全给呢?需进口的进口嘛!正是从,周恩目标准西方达国,批准引进了批套新型生产设备,并确定了“一、二、三改、四创”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。

国防方面。“文化革命”中的国防建设一直周恩所关注。1969年1月,知华东、中南许方受冰凌影响,有线通信阻断,需采电缆才望解决一难题,他激动连声问:“我国有少公电缆?什少?什落?(列举有关部门通信状况)落!落!最重的是改变落现状,使有线、无线,包括电缆、微波赶。”同年2月,周恩连续召国防科研军工生产部门负责人议,海军新型舰艇的研制,空军歼击机、轰炸机的生产,及高炮、雷达、空导弹等防御武器的改进、布局规划等,一一指示。九期间,周恩严肃批评一些军工企业不敢抓产品质量、取消检验制度的做法。1971年12月,他同叶剑英、李先念等一听取关航空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汇报,求航空系统各单位的主领导亲抓产品质量,恢复合理的规章制度,批判极左思潮。他说:不认凡是资本主义国的东西不,它是劳动人民创造的。不我什搞,批判习外国的东西。

科技方面。让动乱年代的周恩常感欣慰的,是他一直紧抓不放的尖端业所取的就。1966年底,在周恩直接领导部署,科技人员排除干扰,团结奋战,取一次氢弹原理实验的功。正在西花厅听汇报的周恩十分兴奋,他摆宴,同参与研制部门的负责人共庆胜利。此,中南海墙外造反派的“打倒”声隐约闻。周恩边吟诵毛泽东诗句“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”,边举酒杯说:“今夜宽余。喝酒吧!”快慰情,溢言表。在原理实验功的基础,科研人员再接再厉,二年6月取中国一颗氢弹试爆功的重胜利,提前实现了毛泽东、周恩预计的目标。1969年9月,周恩亲指导进行的中国首次核试验又获功。1970年春,有关部门执行周恩提的工方针指示,将中国一颗人造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功送入太空。周恩此“礼物”,向正在召的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议首先宣布,示祝贺。在“文化革命”的环境,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一系列就,使国际社中国拥有的力潜力不不刮目相。

进入七十年代,熟悉国情的周恩常一难言状的情,注视着世界经济的迅猛展,尤其是西方达国科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。针国总统尼克松称中国“世界五力量”一的说法,周恩次表示,中国确实是一潜在的力量,但不是一现实的力量。中国的工业水平比国落,奋斗几十年。在问题有点知明。他向法国总统蓬皮杜说,人说我是国,我说不完全是。面积、人口,算是国。但从经济展说,差很远。果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说,法国是中国的十倍。中国需几十年的努力,至少二十一世纪,才达法国现在的水平。关科技术方面的差距,周恩具体比较。一次,他籍物理李政谈,在计算机生产,中国比日本差三十年。现在我不了解方面的情况,白纸一张。跟整工业水平、技术水平有关。眼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拉,周恩真是焦虑不已。1971年8月,主持《政府工报告》草工的周恩曾列一份《报告》提纲,其中明确写有“农业、工业、国防科技的现代化”的内容。同,提纲就“四五”计划的设提近期展目标:“一稳固的农业基础”,“一比较强的工业”,“一比较达的通网”,“一城乡流、内外流的商业网”“一比较先进的科技术科理论”。由此见,正视国情,实求是,逐步实现“四现代化”的远景目标,正是晚年周恩由衷的愿。

1974年冬,鉴周恩的身体情况,邓平受毛泽东委托代周恩主持草四届人《政府工报告》稿。在邓平领导,草组克服阻力,最终将周恩长期关“四现代化”的思重点写入《报告》稿中。同年12月20日,周恩审阅同意一《报告》稿。是老一辈革命在四届人筹备期间取的又一重胜利。

四届全国人民代表一次议批准周恩所《政府工报告》,产生周恩、邓平领导核的国务院人选,具有十分重的现实意义深远的历史意义。首先,它实证明,在“文化革命”中,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军队并有被摧毁、够保持统一展必的工,社主义制度的根基仍保存着。是及党人民克服困难、战胜内外敌人的基本条件。其次,周恩重申“四现代化”的目标“两步走”的战略,在特定历史条件强调指明了一期工的方向,它给予全党全国人民极信希望。从广义说,它是今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跨世纪“三步走”宏伟蓝图的最初构。三,周恩、邓平核的国务院,集中了相一批革命老干部,他数

(本章未完)

二、“四人帮”组阁图谋的破产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