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 文物篇 读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篇模范作文

一九一零年秋,少年周恩跟随四伯父从铁岭银岗书院转奉东关模范校读书。所校是在清末“废科举、兴校”的潮流中办的新式堂,坐落在沈阳古城东门外万泉河畔。周恩是该校五年级的插班生,他“校舍宏,人才盛”,讲授“新”,十分高兴。新思潮阔了他的视野,使他日渐熟。

一九一二年十月,全校师生隆重集,纪念东关模范校建校两周年。年仅十四岁的周恩撰写的《奉东关模范校二周年纪念日感言》,引了全校师生的轰动。文章被校教导处张贴在“绩展览处”,同竞相观。见文章面写着文老师的评语:“教不此不足言教,不此不足言,校不此不足言校,文章不此不足言文章。长语重,机畅神流。”同周恩的篇文章称“模范校的一篇模范文”。

少年周恩的篇文章,一扫封建八股文的陈腐风,立意新颖深刻,论理精辟独特,陈述语重长,新思比比皆是。

首先,周恩面同指:“吾人何人,非即负将国责任国民耶!”进提生读书应担负并实现“国将艰巨责任”目的。既明确了习目的,就必须有一良的习态度。是提了“将许重负,基础三四年中,同同,宜何奋勉,始不愧哉”的问题。周恩认,同必须“各科”“深究悉讨”,不“浅尝辄止,见异思迁,躐等求进”,“慎思明辨”。就是说,在习绝不满足一知半解,不畏劳苦,循序渐进,既勤实践,不耻问,又善思考,求索。有有了专致志的求精神,才掌握各类科知识,将造福人民。

其次,周恩针校指:“此何,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校耶!”因寄厚望“最钦佩、最有识校长教员诸公”。至何办校?他胆表“感言”,殷切希望校“国造人才”,“殚其聪明,尽其才力,求整顿宜重实际,务外观先察内容。勿隳行检,失人则效;勿铺张粉饰,博我名誉。”“校长生择良教材,教习生谋深造就,守师严尊旨,除嚣张浮躁习。注重德教育,辅实利感,更振国民精神。教育满,校风纯正。”些难贵的见解,今办教,仍有借鉴。

再次,少年周恩,针现实的暗面,在《感言》中特别告诫校长教员诸公,“更勿投身政界党,谋利营,纷扰其志,日敷衍。”一针见血揭露了那些党派社“立党”、伤风败俗的弊端,端正校风,健康办校,指明了正确的途径。

一九一三年,全省举办教育绩展览,篇文章被选甲等文展,并被收入《奉教育品展览国文绩》一书中。一九一五年,海进步书局收集全国九省中的优秀文,编一部二十二册的《校国文绩》版。周恩的篇《感言》,模范文被收录。两部中生文集,我保存了周恩篇少年期的珍贵品。读了篇《感言》,一位抱负远、才华横溢、孜孜不倦觅求真理的英雄少年的光辉形象在眼前,谁不受鼓舞,谁不感奋呢?!

“百衲巾”和“三代裤”目录+书签一、周恩来家世简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