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后记

1987年,笔者在参加《中共中央南京局》一书史料的征集编写工,有幸接触了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珍贵的历史资料,采访了原中共代表团的许工人员知情者,亲耳听章文晋、童鹏、童陆生、袁超俊、李金德、刘宁一、许涤新、连贯、夏衍、陈舜瑶、刘恕、润、朱友、郭正、纪锋及一直在周恩、邓颖超身边构的许老同志,讲述跟随周恩战斗在南京、海等的感人故。

从那,本人就有一强烈愿望,一定一惊动魄、瞬息万变、头绪纷繁的件文品的形式表现,缅怀周恩、邓颖超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的丰功伟绩,教育更的人在进行社主义现代化建设,全民奔抗的候不忘创业的艰难,警示人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主义的同,树立民族信,警惕国霸权主义中华复兴的阻挠干涉。

1989年,笔者始本书的试写,并完了南京六二三件、董必武海行、周恩虎见张克侠等篇章,但因工变动羁绊,一直未愿,直2004年夏在青年诗人张国凡等人激励,方欣动笔。

由特定的历史条件环境,国共南京谈判本身就是极富色彩、充满戏剧、史诗般的件。

历史的再现真实反映南京谈判期间、周恩领导南京局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,本书中有设计一虚假的、文化的任务,记载的所有件有文献佐证。

协程中,笔者参考了的文献资料、回忆资料、报刊资料及因特网公布的资料、研究果、相关品,有的直接引。

与其说本书是笔者从文品创的尝试,毋宁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
原《中共中央南京局》编写组员、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离休干部吴文熙、编写组员、江苏省周恩研究秘书长王广达等同志,不辞辛苦细细校阅,并提很意见;老朋友、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刘顺、张明二位处长,从本书动笔就一直十分关,帮助谋划策;省著名李凤宇拨冗指正,使本书增色不少;南京周恩图书馆、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提供了不少查找资料的方便,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领导蒋晓星、庄军及马维瑜、余翔、吴斌、蒋燕萍等同志给予击打鼓舞支持。

尤一提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、二编研部主任寥文研究员在百忙中细致审读了书稿,并提了中肯的意见。

谨此,表示最深诚的感谢!

鉴水平所限,本书的缺点错误在所难免,恳切希望读者够提宝贵意见,不胜感谢!

者

2005年10月18日

四、新政协召开目录+书签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