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“金融大亨”蔡万才 1、困境起步,从最小到首富

1979年,由蔡万春、蔡万霖创办的旧国泰集团分,五兄弟中排行老四的蔡万才分国泰产险(富邦产险的前身)与国寿的一些股权。相二哥蔡万春一脉分国泰信托、租赁、国信食品、百货等业体,老三蔡万霖分国泰人寿、建设、国泰医院等,有蔡万才的版图最。

至何做不均的分配,据说与蔡万才年龄最、未曾参与创业、贡献有限有关。分少,让蔡万才必须比哥哥加倍努力,才迎头赶。

20世纪80年代早期,富邦产物保险的经营是财产保险主,经20年的打拼,逐步将己展台湾区最的财险公司。

从20世纪80年代期始,富邦产物保险始了一系列的金融扩张活动,日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奠定了基础。1989年,恐怕是蔡万才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年。一年股市头,蔡万才准机,决定与国泰集团做清楚的切割,手1600万股的国寿股票全部卖掉,且卖在国寿股价的历史高点1500—1800元间,赚进至少200亿元的现金,他手最重的“创业基金”。

1988年7月,由富邦产物保险立富邦证券;1991年8月立富邦银行;1992年7月设立富邦投信(即富邦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);1993年7月设立富邦人寿;1994年投资香港,始海外扩张;1997在英属维京群岛设立海外投资公司。

提升富邦集团的金融服务力国际化经营力,2000年富邦集团又与国花旗集团进行战略合。根据双方的协议,花旗集团资亿元,分别持有富邦集团内的富邦证券、银行、寿险金信各15%的股份。至此,一包含财产保险、人寿保险、商业银行、证券资产管理的门类齐全的富邦金融集团基本形。

金控代,富邦金控并购台北银行香港港基银行契机,功实现了财产保险主的业务结构向消费金融主的业务结构转型,并进军陆金融市场做了准备。

在2001年12月富邦金控立前,富邦产物保险基本是沿着先产物保险其他类型金融业务,先岛内业务国际业务的思路进行扩展的。2001年12月富邦金控立的一阶段,有富邦产物、富邦证券、富邦商业银行及富邦人寿保险四子公司。

2002年8月,富邦金控进行了二次扩张,将台湾区最的资产管理公司——富邦投信台北银行纳入金控体系。2003年又收购了香港港基银行75%的股份,并将更名富邦银行(香港)。经两次扩张,富邦金控的业务领域不仅扩展了资产管理,且强化了旗的银行业务。

2004年,顺利完旗富邦银行台北银行的全面整合工,银行集团内部营销平台的优势位更突,金控内部的垂直整合了提高。金控代的另一策略就是收购香港港基银行的股权,伺机进入陆市场,并结合台、港两资源筹设“两岸三理财平台”,富邦金控在华人世界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。

2008年,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,富邦集团逆势扬,蔡万才更是凭借33亿元跃居台湾首富,富邦金控的资产在2008年底首次超了国泰金控,台湾金融老,并在2009年扩了领先优势。

蔡万才不是白手,但却在“二次创业”中演了更辉煌的一幕。一点,是无数企业梦寐求,却极难做的。

优秀的企业有了少许的资本,他不安现状,必追求进一步的展。公司进入长期,在公司的经营管理程中,又现许公司前所有遇的新问题,些新问题极影响着公司的持续展。不少企业领导人提了“二次创业”的口号,就是了让公司在功的基础实现新的跃升。

IBM前总裁Gerstner先生说:“长期的功是在我怀恐惧才。不骄傲回首让我取往功的战略,是明察什将导致我未的落。我才集中精力未的挑战,让我保持虚、习的饥饿及足够的灵活。”

“二次创业”的态再造辉煌,最重的是“归零态”。研究现,那些追求卓越,并且持续功的企业领导人,从就“拒”不承认己已经功,是强调己的公司“仅仅是生存了”。他不相信往的绩,不相信已经占有的市场位,不相信已经积累的资产。他唯一相信的是,未路崎岖不平,必须“临深渊、履薄冰”面未。

显,创业的态办公司、做生意,踏踏实实做,才有在激烈的竞争中杀一条生路,才笑最,真正的赢。

10、东宫无人是家族企业的痛目录+书签2、多元化战略:“金融百货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