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 小引

几年前,我版了那本描写复旦教师主的《海人漫记》,就打算接着再写一本记叙复旦往的散文集子,但因其他忙,一直因循未果。现在,复旦百年校庆将临,我乘此机,将本书写,一则百年校庆凑热闹,二则算是给己在复旦半世纪的生活留纪念。

复旦百年,致1949年界,分两阶段。1949年前,复旦虽有马相伯、严复、右任、邵力子、李登辉、章益等名流者掌校、任教,但在抗日战争前,毕竟是一所规模较的立,抗战期间改国立,算不名校。听老长说,抗战期国内的四名校是:西南联(由北、清华、南三所组)、中央、浙江武汉。抗战胜利,复旦在民主运动中较活跃,但主影响是在海区,并不算是全国的先锋。1949年海解放,复旦共产党人民政府的支持,才有了长足的展。所复旦将海解放的日子:5月27日,己的校庆日,是有它的理的。

复旦全国重点,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。

1952年的院系调整,是前苏联的办模式改造欧的办模式。因那号召一边倒,举国正在全面习苏联老哥,高等院校不例外。原按欧模式建立的,

一般是由文、法、理、工、商五院组的科,有些有医院、农院,院系调整,就改造两类:一类,是由文、理两基础科组的综合,北、复旦;另一类,是某一两应科特长的专科,清华建筑机械主,造船电机主。,院系调整有很强的政治因素。教校被认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有关,一律撤销,燕京、圣约翰;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校撤销或削弱,中央直接由国民党中央所掌握,不继续存在,所早就改组南京,广西的许教授是桂系首领的智囊,所与桂系军阀的关系太密切,被撤销了,——现在的广西是重建的,且校址由桂林改在南宁。复旦所扶持,则与它在战反国民党政权斗争中的色表现有关。

近年,我的高教界又在进行调整了,虽并无“院系调整”的名称,其力度相的。但调整的思路却与次截不同,甚至说是反其行,即欧模式改造前苏联模式,又重新合并改造科,且仿佛是,校愈并愈,有些全国最的校相标榜。行动虽在变化,但1952年的院系调整,却一直不见有什认真的总结。场改革底给中国的高教业带什的果呢?古语云:“前不忘,师。”前倘无清晰的认识,那,进行的根据又何在呢?

1950年代末期,复旦校门再次东移。校门造很有气派,是师生拍照留念常选的背景。张照片是中文系61级部分毕业生回校所摄。

1952年的院系调整,有些造了致命的伤害,但复旦却是场调整的受益者。它归并了许校的师资设备,壮了己的力量。

院系调整的前奏,其实在1949年8月就始了,从那,就陆续有一些高等院校并入复旦,暨南、英士、华东新闻院等。刘杰先生在暨南文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,他是1949年9月,在暨南撤销调入复旦的,所才在复旦经历1951—1952年的思改造运动,且有轰动一的跳黄浦件;郭绍虞先生是1949年9月从同济调的,他原是同济文法院院长。规模的院系调整是思改造运动基本结束,在1952年八九月份进行的,因经了思改造运动,又是按面的指令办,所三五除二就解决了,并有费太周折。

据《复旦志》记载,从1949—1952年,前计有18所高等院校的有关系科并入复旦。其中有公立8所:浙江、通、同济、暨南、南京、英士、安徽、华东新闻院;立6所:同、厦、光华、中国新闻专科校、民治新闻专科校、海院;教校4所:圣约翰、沪江、震旦、金陵。加复旦本校,所新的复旦是由19所高等院校的有关系科组,是全国院系调整中组合高校最的一所。

,复旦有调的系科,:财经院的计、统计、企业管理、银行、贸易、合6系,及统计、贸易、银行3专修科,就调组海财经院;农院的农艺、园艺、农化3系,调至沈阳,新建沈阳农院,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农院;法院法律、政治两系调,与圣约翰等9所的有关系科合并,组华东政法院;外文系的德文组调南京;理院的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;文院的教育系并入华东师。此外,撤销了一系:社系。

但总的说,复旦是进少,力量壮了。

复旦1949年7月29日立校务委员,主任张志让(左),副主任陈望(右)。1952年10月3日,陈望担任校长。

办的决定因素是师资力量。复旦在院系调整,汇集了一批著名者,人才济济,极一盛。1950年代的部委员一、二级教授,就有一部分是从别的校调的,:苏步青、陈建功、谈桢、吴征铠、卢鹤绂、谭其骧等浙江,周同庆通,顾翼东同,吴浩青沪江,郭绍虞、杨武同济,赵丹若、王恒守原中央,刘杰、吴文祺暨南……,有些在院系调整前原就在复旦任教的,陈望、卢、陈子展、周谷城、周予同、全增嘏、陈传璋、张孟闻、孙雨等。

我在1953年入,院系调整已经结束,复旦的校舍虽很窳陋,但名师荟萃,实力强。盛传年复旦中文系有十教授,其实,的教授何止十人。影响较的就有:郭绍虞、刘杰、朱东润、陈子展、蒋枢、王欣夫、赵景深、徐澄宇、吴文祺、张世禄、郑权中、李笠、乐嗣炳、贾植芳、方令孺、余沅等人;陈望原是新闻系教授,因做校长忙,有给我课,但他创立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与中文系有关,排在中文系教授名单内。些“老教授”有50岁,现在的标准衡量,概算是中年教师,鲍正鹄、胡裕树、蒋孔阳、濮珍、王运熙等中年教师,有30岁,照现在的说法,则是青年教师。他精力充沛,正是有的候。惜政治运动一接着一,使人不安闲,且人伤害很深。

除了思改造运动外,20世纪半叶的政治运动我身历其境,说是与复旦共同经历了半世纪的风风雨雨。往虽不堪回首,但是又不不回首。因,“历史写着中国的灵魂,指示着将的命运……”

凡有老同回校,每每我陪着重游故,年课的教室,抢位置的图书馆住的宿舍。被打右派,历尽坎坷的叶鹏同,凭吊年批斗他的场所,及他的恋人依依惜别的方。是的,无论是欢乐是痛苦,存留着我岁月的印痕,它印在我脑子的,是抹不的记忆。

我将根据己的所见所闻,记录一些20世纪半叶的复旦往。朋友,者,我己。

返回目录目录+书签第一部分 灵魂的撞击